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现分析总结我院收治61例该病患者的有关资料。1.临床资料:1990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61例,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1月内35例,1~12个月13例,1~3岁2例,4~7岁2例,7岁以上9例(成人3例)。其中肠旋转不良45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十二指肠膈膜8例;单纯环状胰腺3例。52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中41例呕吐物含胆汁。X线检查19例可见双泡征。45例肠旋转不良患者中,31例行Ladd术;13例行Ladd术加其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治疗的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中肠旋转不良16例,行Ladd手术,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5例痊愈.4例单纯十二指肠膈膜者行十二指肠膈膜切除术(纵切横缝),3例单纯十二指肠狭窄者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均痊愈.单纯环状胰腺2例,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均痊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痊愈.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新生儿急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79例并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9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最小6h,最大1个月。早产儿16例,低体重儿23例。肠旋转不良40例(51%);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26例(33%),其中隔膜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过程发生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和异常腹膜索带,导致的十二指肠、空肠梗阻或肠扭转。肠旋转不良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而异。50.0%~75.0%的肠旋转不良在新生儿期发病,患儿往往因腹部索带压迫十二指肠或中肠扭转导致胆汁性呕吐,是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可出现便血、腹胀、高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13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年龄0~26 d(中位数1 d),体重2500~4400(2992±506) g。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3例,环状胰腺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环脐周置入3枚trocar完成手术,辅以2~3根丝线悬吊。结果 13例均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26. 4±24. 3) min,术后开始吃奶时间(6. 1±2. 1) d,总住院时间(12. 6±2. 7) d。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 5月),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漏,无肠旋转不良肠扭转复发。脐部伤口愈合良好,瘢痕被脐部皱褶掩盖。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安全可行,具有美观、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小肠、阑尾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远期营养评价和智力发育评估;短肠综合征的肠内营养支持;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8例治疗体会;小肠肿瘤切除术后2h寒颤 腹痛 休克;结核性广泛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congenital duodenal obstruction,CD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9月53例CDO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组27例,Ⅱ型、Ⅲ型十二指肠闭锁及环状胰腺15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狭窄及Ⅰ型十二指肠闭锁8例行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4例Ⅰ型十二指肠闭锁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开腹组26例,以上3种术式分别为12例、8例、6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早[(5.8±1.6)d vs.(7.5±2.2)d,t=-3.060,P=0.004],但手术时间长[(113.8±39.2)min vs.(94.0±31.0)min,t=2.034,P=0.047]。2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腔镜下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疗效肯定,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种类较多,桥袢梗阻是其中并发症之一[1]。桥袢梗阻的原因众多,包括良性因素、恶性因素,前者常由于内疝所致[2],后者常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并侵犯输入袢所致[1,3]。文献中报道的PD术后桥袢梗阻部位多数位于胆肠吻合口的远侧[4-5],梗阻位于胆肠吻合口近侧的则少见文献报道。本文将一例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与胰肠吻合口之间桥袢恶性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适应证逐渐扩大。我院2006年3月在腹腔镜下成功治疗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以呕吐及阵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11例中消化道造影确诊6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确诊2例,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率82%。所有患者均接受Ladd手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肠粘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获随访6~60个月,除1例1年后发生肠梗阻,治疗后缓解,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反复呕吐、腹痛的非新生儿患者应警惕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断率。Ladd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是指在胚胎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而引起的肠梗阻,是十二指肠梗阻中的重要类型。发病率约为5000个活产儿中1个,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十二指肠瓣膜致新生儿十二指肠完全性、不完全性梗阻在基层医院不多见。我院自1990年至2004年共收治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入院时间最早出生后2 h,最晚出生后20 d。入院诊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例,呕吐原因待查3例,高位不全肠梗阻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为白色黏液、咖啡样液或黄绿色液;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迟,1例6 d才排胎便。X线腹平片检查2例,其中1例胃泡影除肝外几乎占据全腹,1例呈双气泡征,4例泛影葡胺胃十二指肠造影,显示肠不全梗阻,十二指肠近端扩张,扩张远端处受阻,少量液体随蠕动进…  相似文献   

15.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旋转不良多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通过典型的病史以及钡剂灌肠和腹部X片表现常能明确诊断。大龄儿童的肠旋转不良 ,因其症状和体症不典型 ,给诊断造成困难 ,延误治疗。国外几个研究机构曾经用年龄来归纳各种临床表现 ,并得出大龄儿童的肠旋转不良是一个区别于新生儿时期不同的临  相似文献   

16.
小儿环状胰腺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引起消化道梗阻的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5例手术治疗的小儿环状胰腺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及尸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各年龄组间肠梗阻原因、病理改变及并发畸形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多合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年长儿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为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所致。环状胰腺直接引起十二指肠狭窄占35.8%。结论: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肠闭锁等并发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部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腹腔出血及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发生腹部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994年12月~2003年12月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变量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因素、病理诊断和并发症。结果腹部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5%(35/123)。单变量分析表明:黄疸、手术失血量、胰肠吻合方式、术后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腹部主要并发症相关的变量:黄疸(OR=4.417)、术后血红蛋白水平(OR=11.065)、手术失血量(OR=3.207)及胰肠吻合方式(OR=4.300)。结论黄疸、术后血红蛋白低于90g/L、手术失血量≥1000ml及胰肠吻合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部主要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JJ  Wu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76-27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5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腹痛、十二指肠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92.8%、消化道气钡造影70.8%、胃镜50%、CT21.9%、MRI21.4%。能判断部位者肿瘤分布为十二指肠球部1例、降部45例,水平部3例,升部0例。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加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术1例,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6例,姑息性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1例,肠壁楔形切除术3例。胆肠内引流或/和胃空肠吻合5例,空肠造痿术1例。辅助化疗13例。总体5年生存率45.4%,3年45.4%,1年63.2%。根治手术组和姑息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0个月,术后化疗组中位生存期38个月,无辅助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但各组比较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意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局部根治性肠段切除术二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深度、脉管癌栓、病理类型、手术方法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只有脉管内癌栓与生存期相关。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治疗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术为主,姑息的捷径手术可延长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提倡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帆  杨连粤  韩明  刘恕 《腹部外科》2005,18(3):146-14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解除梗阻,4例行肿瘤活检术以明确诊断,3例确诊后拒绝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2例。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1%,54.3%和28.3%。3例放弃手术治疗者及3例行肿瘤活检术者均于1年内死亡。4例仅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25%。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者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仅2例存活1年。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应用单层褥式交锁缝合进行胰肠重建的20例及保留幽门的8例术后经过均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应严格掌握肿瘤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8例,位于球部7例,降部9例,横部2例,其中良性瘤4例。恶性瘤14例,并发穿孔、出血、胆管梗阻各5例,梗阻4例。本文着重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