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心脏瓣膜手术中采用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4月行心脏瓣膜手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中采用单次灌注HTK液(HTK组),25例采用多次灌注1∶4含血停搏液(B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HTK组的心脏彩超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大于BC组(P<0.01);术后第1天HTK组的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低于BC组(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心脏停搏液灌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后并行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时间、术后病房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TK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第1天CK|MB值(R=0.604,P<0.01)及TnI值(R=0.558,P<0.05)有明显相关性。结论HTK液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2.
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与冷晶体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HTK液组、冷含血停搏液组(BC)、冷晶体停搏液组(CC)。测定围术期血浆cTnI、CKMB水平。术中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cTnI、CKMB分别于术后1 d、ICU 1 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后10 m in,HTK液组cTnI低于BC组与CC组(P<0.05);ICU 1 h时点CC组cTnI高于HTK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CC组心肌损伤程度较HTK液组、BC组重。HTK液组与BC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CC组(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μg~10μg/(kg.m in)者,HTK液组少于BC组及CC组(P<0.05)。结论HTK液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冷含血停搏液、冷晶体停搏液相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本科在1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进行心肌保护,通过与同时期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的16例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结果:HTK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后并行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2.5)μg/(kg·min),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体外循环后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开始升高,并于术后第1天达最高峰,但HTK液组麻醉诱导之后各时间点的c Tn I、CKMB水平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HTK液及含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6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采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单次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含血停搏液组使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在心肌缺血期间每隔20 min灌注一次.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等数据.结果 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22.2±399.3) 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3.06±0.72)次,平均灌注量(2 837.3 ±249.6)ml,两组患者心脏均停跳良好.两组患者血液中的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2h时均显著升高,术后2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48 h时呈下降趋势.HTK组血清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开放后2h、术后24h、术后48h均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HTK组体外循环费用显著高于含血停搏液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外科治疗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围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指标较含血停搏液有所改善,对术后恢复作用与含血停搏液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K液组(n=19)和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19)。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各2例患者出现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死于继发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含血停搏液和HTK液两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用量两组有差异。两组患者血液心肌酶谱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P 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CK浓度在T2、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KMB浓度在T3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Tn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1,P 0.05),两组患者费用有差异(P 0.01)。结论两种心肌保护液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K浓度在T2、T4时间点、CKMB浓度在T3时间点、c Tn 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从心肌酶谱数值上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含血冷停搏液联合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单用含血冷停搏液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择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其中应用含血冷停搏液联合HTK液15例(C组),单用含血冷停搏液15例(M组).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法相同,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32℃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C组先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灌注至心电图显示无电活动,接着灌注4℃左右的HTK液1 000ml,总灌注时间6~8 min,灌注压低于100 mmHg,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出现心肌电活动或者手术需要,再用高钾含血冷停搏液或温血灌注.M组则按20 ml/kg灌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每30 min灌注1次.观察指标: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应用情况,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尤差别,C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M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使用量和在ICU停留时间C组少于M组(P<0.05).结论:康斯特保护液能够强化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血管手术中采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心脏停搏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100例采用多次灌注含血停搏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含血停搏液组(BC组),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100例使用单次灌注HTK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HTK液组(HTK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在上述资料中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匹配,消除体外循环时间上的差异。共获得BC组43例与HTK组43例配对。结果 BC组平均阻断时间为(102±40)min;HTK组阻断时间为(103±31)min(P=0.87)。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没有差别。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手术当天显著增高,术后第1 d、2 d逐渐回落,统计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无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HTK液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同含血停搏液多次灌注一致。单次灌注HTK液具有简化外科操作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量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在全机器人心脏瓣膜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使用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周围体外循环(PECC)下完成心脏瓣膜直视手术11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9例,二尖瓣置换32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PECC。心肌保护分别采用HTK液(n=46)和4∶1含血冷停搏液(n=65)灌注,使用BD14G静脉穿刺针作为停搏液灌注针,经胸壁穿刺进入胸腔后插入升主动脉,TEE评估停搏液灌注针插入的深度、位置及停搏液灌注效果。HTK液经升主动脉一次性灌注1 300~3 000 ml(25~30 ml/kg),灌注时间4~6 min,灌注压力200~250 mm Hg;使用4∶1含血冷停搏液者,首次灌注剂量1 000~1 500 ml(20 ml/kg),灌注压力300~380 mm Hg,灌注流量250~350 ml/min,以后每20~30 min半量复灌。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CK、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胸腔引流量等亦无显著差异(P>0.05);HTK液组停搏液用量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术中钠离子明显降低(P<0.05);液体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HTK液和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均能获得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不影响手术进程,较为实用,但易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及低钠血症,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体外循环(ECC)下瓣膜置换术中不同的心肌灌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各方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对围术期的影响。方法:53例瓣膜手术按所采用的心肌灌注方法分为晶体停搏液组(组Ⅰ),含血停搏液组(组Ⅱ)和温血逆灌不停跳组(组Ⅲ)。术前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均衡,但Ⅳ级心功者组Ⅱ(10%)、组Ⅲ(15.4%)多于组Ⅰ(0.0%)。结果:术中ECC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引流量等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最低咽温、心脏自动复苏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组Ⅱ和组Ⅲ(P<0.05);ECC总液量、稀释度、晶体停搏液灌注量、血K^ 浓度均高于组Ⅱ和组Ⅲ(P<0.05)。组Ⅲ主动脉阻断时间、ECC总液量低于组Ⅰ和组Ⅱ(P<0.05);流量和最低咽温高于组Ⅰ和组Ⅱ(P<0.05)。与术前比,术后LVEF在组Ⅱ和组Ⅲ仅有轻微下降(P>0.05),而组Ⅰ显著降低(P<0.05)。结论:含血灌注和不停跳温血灌注能给心肌提供能量,因而较晶体停搏液具有更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且对围术早期的水、电解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I(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病急诊体外循环的管理与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10例.至术前,气管插管行人工辅助呼吸5例,发生心脏停跳2例,中、重度肾功能不全3例.体外循环预充以胶体为主,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4例,停跳者6例用血液停跳液,加外源性磷酸肌酸.4例使用超滤.结果 6例停跳者顺利复苏.10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9例治愈,1例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重症瓣膜病急诊体外循环中,增加胶体预充、高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肌保护、平稳的体外循环操作、床边监测与及时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影响的差异。方法60例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20例,分别于10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结果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4+/抑制T淋巴细胞(CD^8+)、NK细胞在体外循环后下降,CD^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CD^8+、NK细胞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影响显著小于心脏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16.
马刚  张希全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20-2022
目的 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 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温血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血停搏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持续灌注组(实验组n=30)和间断灌注组(对照组n=30)。术中测定心肌酶及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心肌酶峰值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普遍空泡化,部分嵴溶解。结论温血心肌停搏液持续逆灌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间断灌注组,适合重症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肾小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4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超滤技术,以评估超滤对患儿围术期肾小球功能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0)和超滤组(U组,n=20),测量两组患儿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尿中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的浓度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对照组比超滤组实入量明显增多(P<0.01);②两组尿MA、TRF、IgG的浓度均于术后第一天明显升高(P<0.01或P<0.05),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两组比较,C组比U组术后三种微量蛋白升高明显,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或P<0.05)。结论: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小球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