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和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制作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治疗组给予盐酸川芎嗪,用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表达水平在治疗组和模型明屁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伤后72h、168h,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Bcl-2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损害,从而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严重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labeling,TUNEL)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严重颅脑损伤大鼠进行纳洛酮治疗,检测受损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低于损伤对照组,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之间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3d、5d组Bax表达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通过竞争性拮抗内源性阿片肽受体,可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来减少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详细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引起局部神经细胞受损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研究表明,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改变,其中Bcl-2的表达起着神经保护、减少受损细胞凋亡的作用。Bcl-2是在哺乳动物中最早发现的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属于Bcl-2基因家族,编码一个25—26KD的膜蛋白。Bcl-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可以阻止由钙离子超载、膜过氧化、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圆。本研究试图通过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向脑损伤灶的细胞导入Bcl-2融合蛋白基因,以探讨Bcl-2基因治疗颅脑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应用MAPKs信号通路阻断剂U0126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出生1d的SD大鼠,断头处死后迅速解剖分离其皮层组织进行培养,3d后进行缺血缺氧处理致细胞损伤。并分为加药组和缺氧组,前者给予U0126,后者给予空白的DMSO溶剂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缺氧性损伤急性期神经细胞的活力、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及给予U0126后对神经细胞的活力、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升高,细胞活力不佳,死亡较多。给予U0126后ERK1/2和ELK1磷酸化水平降低,同时Bax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增高,细胞的状态和活力亦明显改善。结论给予MAPKs阻断剂U0126可以调节缺氧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抑制细胞死亡,改善细胞状态。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性TBI中最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临床上致残、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有效控制神经细胞凋亡是治疗TBI的关键,直接关系到TBI患者的预后。CXCL12是一类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表达,在神经保护、神经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发生和神经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XCL12与TBI后神经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CXCL12与TBI后神经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脑外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将Sprague-Dawley大鼠5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人参总皂苷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8只.模型建立后24h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水含量,光镜下观察尼氏染色海马细胞形态,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脑外伤组比较,人参总皂苷治疗后的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减低,损伤侧海马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减少,bcl-2的表达增高,bax、caspase-3的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总皂苷可以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升高bcl-2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从而阻滞TBI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蛋白4在颅脑损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颅脑损伤脑水肿组织中AQP4的表达,探讨水通道在颅脑损伤性脑水肿中的表达规律,阐述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对8例颅脑损伤的脑水肿组织和8例对照组织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颅脑损伤水肿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和AQP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经半定量分析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组AQP4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组织中,损伤周围的脑水肿组织AQP4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颅脑损伤组织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证明了AQP4参与了颅脑损伤组织中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TBI)后血清Tau蛋白的变化及其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急性TBI229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31例(重型组),9~12分23例(中型组),13~15分175例(轻型组)。另取来本院同期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伤后1、3、5、7、14 d检测血清Tau含量。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TBI后血清Tau蛋白含量先进行性升高,伤后5 d达峰值,伤后7 d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au蛋白含量随TBI损伤程度加重显著增高(P0.05),伤后1、3、5 d,血清Tau蛋白含量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348、0.5232、0.4402;P0.05)。预后不良组伤后1、3、5、7 d血清Tau蛋白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伤后1、3、5、7 d,血清Tau蛋白含量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4388、0.4868、0.3702、0.3517;P0.05)。结论 TBI后早期血清Tau含量变化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TBI严重程度及预测TBI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结合GCS评分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史者)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后24、48、72h和1周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颅脑损伤越严重,S100B蛋白水平升高越明显.伤后早期(48h内)重型(GCS评分≤7分)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型(GCS评分≥8分)者(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含量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对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7);假手术组(n=49);手术组(n=49)。缺血15min,分别于再灌注1、6、12、24、48、72h和7d断头取脑,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额叶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24h,可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缺血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P~(53)蛋白表达,48h达高峰,72h有所下降,7d明显下降,这种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内。结论 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是以凋亡的方式发生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额叶P~(53)蛋白表达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红蛋白mRNA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初步探讨NGB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作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NGB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伤后30min,脑组织中NGB mRNA的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h再次升高,于伤后48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5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GB mRNA表达呈“双峰”,提示其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后应激及继发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7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伤后10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常规行头颅MRI检查,采集DTI数据,测量两侧额叶、颞叶内侧、顶叶,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中脑部位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Mo 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Mo CA量表为标准评定,无认知功能障碍41例(32.28%,无认知障碍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86例(67.72%,认知障碍组),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的障碍。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相比,认知障碍的病人两侧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ADC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障碍为主。颅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病人额叶、颞叶、胼胝体白质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脑外伤的早期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纳洛酮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kg-·1d-1治疗。观察病人的GCS评分、颅内压及头颅CT所示脑水肿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在提高GCS评分、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CRP分别为(73.64±8.64)mg/L(、69.23±7.3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37.25±11.45)mg/L,对照组为(48.54±12.07)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纳洛酮综合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②CRP可作为颅脑外伤病情及纳洛酮治疗效果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rxR2)在颅脑损伤大鼠皮质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5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6)和颅脑损伤组(n =48)。颅脑损伤组采用改良的 Freeny&#39;s 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伤后1 h、3 h、6 h、12 h、24 h、3 d、7 d、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 TrxR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皮质中 TrxR2 mRNA 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7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伤后1 h~3 d 各时间点 TrxR2 mRNA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TrxR2蛋白在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14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1 h~7 d 各时间点 TrxR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 TrxR2表达增多,提示 TrxR2作为一种急性应激反应蛋白参与颅脑损伤早期抗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CT影像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颅内压监测和头部CT扫描,记录颅内压值和CT影像特点(基底池受压、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情况),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水平存在相关性,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水平的相关性最强.伤后24 h颅内压水平与病人预后相关性最强,而中线移位和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评估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预后方面,Rotterdam CT评分优于单个CT影像特征;颅内压与病人预后存在负相关,对中重、度颅脑损伤行颅内压监测,并进行相关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4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96例,缺氧预处理后脑损伤组(H组)96例及对照组12例。T组行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H组给予3d缺氧预处理后,同法致脑损伤,两组大鼠于伤后1h、4h、8h、12h、24h、3d、7d、14d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挫伤区周围脑组织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IgG法检测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T组和H组伤后1h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降低,8~12h降至最低点,1d开始上升,直至伤后14d渐趋于对照组水平;其中H组各时间点Claudin-5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T组。T组各时间点血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H组(P〈0.05),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SD)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组织中Shankla蛋白的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后1h、6h、24h、48h及72h共6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行蛋白测定,RT—PCR法行mRNA测定。观察各颅脑损伤组及对照组大鼠Shankla蛋白及mRNA梯度灰度值,并进行免疫组化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增加,从伤后1h持续到伤后72h(P〈0.05),伤后24h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在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出现1个表达高峰,在不同机制的影响下可能对脑损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病人体内血清皮质醇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颅脑损伤病人(轻型26例、中型34例、重型64例和特重型16例)在伤后1 d、2 d、3 d、5 d、7 d和14 d早上7:00连续测定血清皮质醇,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血清皮质醇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皮质醇水平出现波动的病例数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特重型分别为1例(3.9%)、23例(67.7%)、48例(75.0%)和12例(75.0%)。各组皮质醇波动幅度,在伤后3 d内差别较大,而3 d后基本降至正常范围。病人伤后血清皮质醇下降者预后差,伤后血清皮质醇上升者和正常范围内波动者预后较好。结论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清皮质醇变化与颅脑创伤程度以及病人年龄呈正相关,伤后血清皮质醇下降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谷氨酸引起乳酸含量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犬尿烯酸(KYN)灌注组、Ouabain灌注组及Ba^2+灌注组,每组7只。在建立大鼠局部脑损伤模型前后,应用微透析技术将格林液、KYN、Ouabain和Ba2+分别灌注到各组大鼠致伤脑区,在致伤前45min开始和致伤后90min内,观察3种药物对脑损伤后乳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伤前乳酸含量为(0.28±0.07)mmol/L,脑损伤后引起乳酸含量迅速升高,伤后15min达到峰值(0.75±0.18)mmol/L,乳酸含量持续升高60min后逐渐下降至接近伤前水平。Ouabain灌注组及KYN灌注组伤后乳酸含量升高幅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Ba^2+灌注组乳酸含量升高幅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结论脑损伤后异常增加的谷氨酸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偶联离子通道,引起细胞外K^+增加,使Na^+-K^+泵活性增强,继而导致糖酵解代谢水平增高,乳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核酸表达:在伤后0.5 h,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 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 h再次升高,于伤后48 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120 h仍高于正常水平;(2)蛋白表达: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 h、72 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结论 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表达呈"双峰",提示脑红蛋白可能与创伤后神经元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