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近两年来在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射频热凝术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及其副作用。结果:射频热凝术治疗后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治疗前后VAS评分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例,包括眶上孔射频治疗3例,眶下孔射频治疗35例,卵圆孔射频治疗26例.其中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Ⅱ-Ⅲ支三叉神经痛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9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在DSA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远期随访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8~80岁,平均56岁;右侧16例、左侧8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3年。本组病例均曾行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小枕,头轻度后仰,先选…  相似文献   

5.
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三叉神经痛系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和阵发性剧痛的一种疾病,原因不明,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是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诊断容易,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宋香茹 《现代护理》1999,5(4):22-23
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1例,效果满意。认识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疼痛严重.涉及多个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病率约为35/10万^[1]。由于其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虽多,但易于复发。射频温控热凝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可重复治疗的特点,近年来多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定位下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定位下Harte前入路法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99.2%;近期疼痛缓解率96.2%,复发率3.8%;远期疼痛缓解率90.2%,复发率为9.8%;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角膜麻痹1例(7.6%);面部麻木103例(78%)。结论CT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使卵园孔穿刺技术不单纯依赖经验,能极大提高治疗成功率,从而提高疼痛缓解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疼痛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此种疼痛患者难以忍受。我们于1989年7月以来对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应用RF-50-Ⅱ射频热凝仪选择性三叉神经后根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以其疼痛剧烈、难以根治而被称做"疼痛之王".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采用CT定位在确保穿刺针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进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6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鹂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774-775
[目的]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6例患者采用射频针经皮穿刺找到眶上神经及滑车上神经,给标准射频600、60s,700、60s,800、120s(两同期)治疗,同时注射消炎镇痛液.[结果]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好转.[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神经阻滞治疗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对8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和护理,结果治疗有效77例,无效5例.认为对病人术前实施全面的评估、心理疏导,术中积极配合及护理,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是射频热凝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16.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头面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疼痛发作时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医院2001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CT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8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00例,其中男706例,女1074例.年龄18~94岁,平均69.2岁.右侧1276例,左侧524例.第Ⅰ支疼痛126例,第Ⅱ支疼痛329例,第Ⅲ支疼痛644例,第Ⅱ+Ⅲ支疼痛667例,第Ⅰ+Ⅱ+ Ⅲ支疼痛34例.病程6个月~32年.平均3年5个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其中5例经CT或MR检查明确三叉神经痛继发于颅内肿瘤,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余1795例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治疗13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4例为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选择性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RFE)治疗14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在我科就诊的13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为双侧者共14侧,所占比例为1.04%,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选择1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功能定位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后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分别与术后7 d、术后3个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功能定位组患者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比例(100%vs 90.77%)、1 h内完成手术比例(100%vs 87.69%)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现心血管反应比例(6.45%vs 21.54%)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3.23%)和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6.92%;复发率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疼痛缓解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可显著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1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颁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颁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l%,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77;1.5,5.5&;#177;1.7,7.9&;#177;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⑧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177;31),(7&;#177;2)d;(66&;#177;13),(5&;#177;2)d,P〈0.01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Ⅰ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颌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颌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1%,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5,5.5±1.7,7.9±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③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31),(7±2)d;(66±13),(5±2)d,P<0.0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