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10月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5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2 3例。年龄 2 4~ 80岁 ,平均 5 9岁。临床表现 :病程 1~ 8年 ,平均 3.8年。疼痛位于左侧 15例 ,右侧 2 0例 ;第一支 1例 ,第二支 6例 ,第三支 5例 ,第一、二支 5例 ,第二、三支 12例 ,第一、二、三支 6例。术前全部病例均经过内科卡马西平、苯妥因钠治疗无效 ,5例经射频治疗 ,6例行封闭治疗 ,8例误诊牙痛有拔牙史。本组 2 8例CT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探查方向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探查方向,将其分为两组,2000年1月~2005年3月期间治疗49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其中46例(93.9%)需切断至少1支岩静脉属支;2005年4月~2008年1月期间治疗37例为B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其中7例(18.9%)需切断至少1支岩静脉属支。结果A组平均随访62个月,随访期间总有效率87.8%(43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复视各1例,随访期间好转;小脑出血1例,急诊行颅后窝减压小脑血肿清除后3d死亡。B组平均随访21个月,总有效率89.2%(33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1例,随访期间好转;病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8个月无好转。结论采用乙状窦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但术后发生听力障碍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24~80岁,平均59岁。病程1~8年,平均3.8年。疼痛位于左侧15例,右侧20例;V1支1例,V2支6例,V3支5例,V1,支5例,V2,3支12例,V1~3支6例。术前全部病例均经内科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治疗无效,5例经射频治疗,6例行封闭治疗。8例误诊为牙痛,有拔牙史。本组28例行CT检查,15例行MRI检查。1.2手术方法均采取全麻手术,取患侧耳后5cm长直切口,骨窗边缘上方显露横窦向乙状窦移行部分,前方应显露乙状窦。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8例,其中三叉神经根人脑干区有明显血管压迫123例,难以明确责任血管5例.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32个月.治愈10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复发4例,经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3例,同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痊愈,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0例PTN的临床资料。9例应用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技术、1例利用DSA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关键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感染、皮下积液;术后出现暂时性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9例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例未缓解,二次术后疼痛消失,出现感觉麻木。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仍有感觉麻木,无面瘫、听力下降、行走不稳。结论 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可精确定位关键孔,并完整游离骨瓣,为MVD提供足够的显露空间,有助于减少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期毗邻关系。结果 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7.
报告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颜面部阵发性放电样疼痛,多数服用抗痉挛药物有效,部分患者服用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需要外科治疗.2010年2月至1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应用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89.8%),次全切除6例(10.2%),全组无死亡患者,面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者45例(76.3%),部分听力残存15例,无切口局部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较好方法,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锁孔神经外科已成为现代微创神经外科重要方向之一。桥脑小脑角区位置深,操作空间小,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手术历来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探讨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理解锁孔理念及其发展前景。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处理桥小脑角区多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与其他入路互补性强。内镜辅助进一步扩大了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多用途性。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是颅神经疾病的常见病,它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病。作者自1995年10月至2005年7月共实施锁孔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术中有明确的血管压迫,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6例患者血管压迫不明显,行MVD+三叉神经梳理术(TNC);3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离断术(PSR),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1例行MVD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6例,延迟缓解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6例行MVD+TNC的患者和3例行PSR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结论为提高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应根据术中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人及不能耐受第二次手术的患者,更应积极行PSR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1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4例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保留,术后1周复查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13例(92.86%),面神经功能较差(H-B分级Ⅲ级)1例(7.14%)。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2例患者术区有少量出血,继续复查未见进展。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加强抗感染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 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2001年7月至2007年4月采用锁孑L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8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69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耳呜伴进行性耳聋、高颅压症状及小脑功能障碍。2.影像学检查:18例术前均行MRI及CT检查,8例CT骨窗片见内听道呈锥形或漏斗形扩大。MRI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直径2.5~4cm 10例,4~6cm5例,〉6cm 3例。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微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神经疾病病因学研究的进展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理念的发展,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 VD )成为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1],也是唯一一种针对病因治疗的手段,而且又能保留神经功能[2]。现将M VD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8.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涤纶片行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283例面肌痉挛手术病人,有 率为98.23%。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耳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21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采用耳后锁孔入路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放置适当大小的Teflon垫棉隔离面神经出脑干区的相关责任血管。结果术后121例均获3~36月随访,总有效率为98.35%。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4例,迟发性面瘫1例,小脑梗死1例。结论耳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手术中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充分显露和有效减压,以及垫棉放置的位置和大小等,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2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0~76岁,平均56.3岁,病程2 ̄12年,平均5.3年。疼痛分布区域:第1支1例,第2支3例,第3支3例,第2、3支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