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3例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楚娟 《临床内科杂志》1999,16(6):J002-J002
我院1991年10月到1997年12月收治住院并经CT或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3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3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22例,其中死亡4例。年龄43岁~83岁,平均年龄66岁。男性54岁~83岁,女性43岁~83岁。63例中,43岁~50岁2例(3.17%),51岁~60岁11例(17.46%),61岁~70岁34例(53.97%),71岁~83岁16例(25.40%)。高血压病48例(76.19%),高脂血症31例(49.21%),糖尿病12例(1…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敏感度的脑成象技术如CT、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现有所增多。我院自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期间共发现收治腔隙性脑梗塞4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发病因素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53岁~87岁,平均年龄65.32岁,其中60岁以上37例。全部经颅CT或MRI证实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其中无症状性脑梗塞8例,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28例,活动时发病7例,有高血压病史38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2月共收治动脉硬化性脑梗塞157例,其中具典型临床表现和完整C了资料结果的腔梗共10'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强  徐福平 《山东医药》1996,36(2):32-33
258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李强,徐福平1987~1993年,我院收治258例腔隙性脑梗塞,现就其临床与CT资料作一分析。本组男156例,女性102例;年龄28~89岁。安静下发病202例,活动中急性起病56例。...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位于大脑或脑干深部由深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小梗塞。其最大径一般不超过20毫米。好发于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桥脑基底部。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有大量报道。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经过CT扫描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资料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0例腔隙性瞄梗塞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对一组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颇为常见,占脑梗塞住院病例的7317%.60岁以上占80.83%。长期高血压是主要原因(75.85%)。病灶主要位于底节和侧室旁(85%)。随年龄递增腔隙灶数目增加。同一病灶部位可有不问的临床类型。约70%病例是无症状性。结论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临床类型难以确定病灶部位a老年病人的无盛状性腔隙性梗塞须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郭清林1张月英2刘惠明3李明祝3高波1(河南省洛阳纺织医院1.心内科,2.神经内科,3.检验科,洛阳471009)CerebralLacunarInfarctionandHypertension(Reportof8...  相似文献   

8.
普乐林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乐林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观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210011)王迪斌徐仲邦丁振华普乐林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而成,其主要成分有葛根素,为探索葛根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5年12月选择腔隙性...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近三年来经 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 34例 ,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总结本病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50~ 59岁 10例 ,6 0~ 6 9岁 18例 ,70岁以上 6例。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 结 果2 .1 临床表现静态下发病 2 6例 ,动态下发病 8例。本组病人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入院 6例 ,以中枢神经定位体征而入院 2 6例 ;其中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 4例 ,纯运动性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 CT影像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变化的观察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戴宝珠,朱秉武我们对32例腔隙性脑梗塞(腔梗)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①32例患者系选自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例,均按1986年全国...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性质发生异常,血液粘滞度的增高,是该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异常血液流变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们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1.腔隙性脑梗塞组:选择经脑CT或脑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详细体检,有关器械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腔梗)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作对36例腔梗病人作有关凝血和抗凝血指标检测,并与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患的凝血指标水平增高,抗凝血指标水平减低。结论提示腔梗病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而抗高凝处理可能有助于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发病情况进行研究,61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和59例老年对照组(NT组)进行脑CT扫描。两组年龄分别为67.85±5.55和66.85±6.03岁。两组病例均无有相关临床症状和神经定位体征。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LCI)者ISH组占31.11%,NT组占15.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CI部位两组均以基底节为多见,说明无症状LCI多见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 ,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它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我科收治了 2 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就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13例 ,年龄 48~ 85岁 ,平均年龄 (64± 8.2 )岁 ,男性 12 2例 ,女性 91例。 (1)腔隙性脑梗死组 (LAC组 ) 5 6例 ,年龄 48~ 84岁 ,平均年龄 (63 .4± 8.1)岁 ,男性 3 8例 ,女性 2 1例。患者为中老年发病 ,有腔隙性综合征表现 ,均经头部CT和 (或 )MRI证实 ,预后良好 ,个别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LI患者同时进行MRI及CT检查 ,统计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及形状 ,同时观察临床情况。结果  3 0例LI患者CT发现病灶5 9个 ,MRI发现 2 89个 ,13例行二次MRI检查 ,7例急性期后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LI常为多发 ,MRI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 ,急性期病灶周围存在水肿  相似文献   

17.
陆丽婷 《内科》2011,6(4):311-3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点,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正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和MIu检查,并对其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8)d。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入院首次CT检查发现9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1例入院第7天复查C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单发41例,多发灶58例。痛灶总数为158个,以基底节区为主。病灶平均直径(10.5±2.4)mm。形状呈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斑片状。MRI检查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小脑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或等信号,,12加权为高信号。多发性病灶68例,其余为单发性病灶。病灶共179个,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有四肢无力症状的82例,肢体麻木的41例,意识障碍的26例,面瘫18例,头痛头晕17例,视力模糊4例,记忆力衰退4例。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呈无症状性发作,应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CT及MRI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旭光 《山东医药》2006,46(19):82-82
近年来,随着CT或MRI的问世,腔隙性梗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0-2004年,我院共收治腔隙性梗死患者4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10 4例既往没有脑卒中史的老年人 ,首次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观察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康复情况 ,以及是否再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脑梗死。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预后以及防治措施 ,并对 13例死亡患者进行死因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 :自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 ,我们共观察经头颅CT扫描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10 4例 ,男 98例 ,女 6例。观察时间为 1 5~ 10年 ,平均 (4 3±0 5 )年。首次发病年龄为 6 1~ 96岁 ,平均 (78 2± 6 1)岁。其中 6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