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2.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眩晕的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与五脏中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司、肾精亏虚,肾水不足,虚阳上越等皆可导致眩晕病的发生。眩晕的辨证主要是分清虚实。风、火、痰、瘀阻滞为实,气、血、阴、阳不足为虚。头为清窍、诸阳之会,极需气、血、津、液的濡养,也不耐受风、火、痰、瘀的侵袭。眩晕之症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根据高血压眩晕的病机,调肝、补肾、理脾是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4.
袁园  过伟峰 《吉林中医药》2010,30(9):753-754
过伟峰教授认为,眩晕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者以脾气亏虚、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为主,实者则由肝风、痰浊、火热、瘀血上扰清空,闭阻脑窍所致。眩晕病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故临床诊治宜结合病理性质及发病时期,急则治其标,发作期以解除病痛为主,抓住风、火、痰、瘀几个病理因素;缓则治其本,即缓解期注重培本补虚,随证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梁晓春教授辨治眩晕经验。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多种致病因素致使三脏功能失调,产生虚、风、痰、火、瘀五端,且五者之间常互为因果、互相夹杂;然肾虚肝亢是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需从补虚泻实入手,首先注重虚,其次重视风、痰、火、瘀四种要素,审时度势,圆机活法,或益肾平肝,或定风、祛痰、化浊、降火及除瘀,虚实互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抽搐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现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赵玉珍教授分期论治经验 ,介绍如下。1 肝脾不和则风痰内动  赵师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肝脾不和、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提出“五脏强弱不均”理论。凡先天禀赋不足 ,调护失宜 ,或它脏之病所累及 ,或生长过程中 ,小儿脏腑失和 ,导致脾虚肝旺、肝不柔则风动 ,发为风引掉眩之象 ,“风盛则动”也 ;肝郁化火津灼为痰 ,或脾失运而湿聚痰生 ,痰蒙清窍则秽语叠出 ;脾在窍为口 ,其华为唇 ,土虚木旺则唇动。风痰交结 ,其发暴骤 ,其去迅捷 ,风痰聚散 ,动静更叠 ,虚风之痰隐伏…  相似文献   

7.
顾仁樾教授从脾论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群  傅培红 《河北中医》2007,29(8):683-683
顾仁樾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主任。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学验俱丰,尤其在眩晕诊治方面造诣颇深,临证擅长从脾着手,屡获佳效。我们有幸师承于顾老,亲聆教诲,深受教益,兹将其辨治眩晕的经验浅介如下。1脾虚为本痰瘀为标对眩晕的认识,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及“治痰为先”之说,张介宾有“无虚不作眩”之说,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而顾老认为痰、虚、瘀三者与脾密切相关。一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忧思伤脾,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则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清窍失养,进而作眩。二则脾为阴土,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嗜酒肥甘,或饥饱劳倦,伤于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阻滞气机,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发为眩晕。三则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艰涩,可致虚瘀共存;而脾虚不运,痰湿中阻,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停,久病入络,可使眩晕反复发作,由此脾虚可致痰湿、血瘀。故眩晕证属本虚标实,正所谓“脾胃...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家自成流派,各有建树,其中对眩晕的论治各具特点。刘完素责之于肝,注重外风、内火合而为病;张从正责之于肝、肺,注重肝风、五行乘侮,肝阳亢奋,阳亢生风而致眩;朱丹溪责之于脾胃,注重痰、虚,痰瘀内阻,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致眩;李东垣也责之于脾胃,脾气虚损其升清之力不足,脾气虚陷则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清浊不干,发为眩晕。这些观点对于理论和临床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眩晕,属于多系统病变,临床各科都较常见。本病的发生,以风、火、痰、虚为主因,以虚为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不外肝、脾、肾,标实不外风、火、痰。肝火上炎型证见眩晕头痛,面赤口红,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或弦滑有力。治宜清肝、渗湿、利胆。...  相似文献   

10.
眩晕证在临床上颇常见,笔者曾从师于龙溪地区中医院已故老中医郭澄园先生,郭老对眩晕证的诊治见解独到,故予整理: 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历来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很多,立说纷纭,风火痰虚,各执一端。郭老认为多数由于虚证(肾虚、血虚、气虚)引起,即使部分由于挟风、痰浊或化火所致,亦跟某些脏腑虚证不无有关。也就是说,一般是虚者多,实者少。虚者言其病根,实者言其病象。郭老认为,眩晕证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脾肾是主要的。而肝肾同源,肝与脾互为理之脏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升降失调,脾的运化不足,不能把精微输送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眩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 ,发展于金元时代 ,至明、清两代对眩晕认识日臻完善。综观历代医籍论述 ,其病因病机不外风、火、痰、虚、瘀。凡七情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肝阳上亢 ,肾精不足 ,气血亏虚 ,痰浊中阻 ,瘀血阻络均可使脑失所养而发眩晕。1 辨证施治1.1 肝阳上亢 肝为风木之脏 ,体阴而用阳 ,性喜条达 ,主动主升。赖肾水以涵之 ,血液以养之。营阴不足则木失涵养 ,肝体不足则肝用有余 ,木郁生风 ,为眩为晕。诚《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其忧郁、恼怒太过 ,肝失条达 ,气郁化火伤阴 ,风阳上扰头目而眩晕者 ,脉证可见头…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多属肝、肾两经病变,兼及于脾,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以肝风、肝火最为急迫。本病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在治疗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亦可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肾健脾柔肝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相结合。日常应注意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4.
美尼尔氏综合征,也称内耳眩晕症.现代医学称其为内尔迷路水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减退,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 病因病机 美尼尔氏综合征以眩晕为主证.多因内伤,疲劳过度而发病.病因复杂,历代说法不一,论述颇多,责之以风、痰、火、虚诸端.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导致耳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近年来,多数医家认为此病既非单纯风火痰湿,亦非单纯虚证,而是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湿为标.临床以肝阳上亢,风痰内扰,属肝肾亏虚、脾虚湿困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总结周洪彬主任基于“运脾转枢”治疗非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周洪彬主任认为,风、火、痰、虚、瘀、食滞诸端皆可引起清窍失养,导致眩晕的发病,病机尤以脾失转枢为关键。临证可将非高血压性眩晕分为以下6型:脾虚生痰,肝风上扰;脾肾两虚,虚风上扰;心脾两虚,气血双亏;阳虚土衰,木乘风动;肾元虚衰,阴虚阳浮;寒遏经脉,营卫失调。治法以健脾守中、益气补肾、养肝熄风为要,使气血互化、精血同生,则风熄晕停。除外感风寒、营卫失调之眩晕,各型眩晕在未确认证型之前均可首选健脾守中之方药先行服用,再作后续调整。健脾守中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理中汤、平胃散及木香、砂仁、香附、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白术等。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89-1591
目的:探索HIV相关脑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病机特点。方法:搜集152例HIV相关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对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相关脑病可分为肝肾阴虚,清窍失养证;肝阳上亢,痰火上扰证;中气亏虚,湿浊内蕴证3个证型。结论:本病病位在头颅清窍,因感受"疫毒"之邪,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而酿生湿浊、风痰、瘀血,上扰清窍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周仲政教授业医50余载,精通医理,勤于临床,诊治脑肿瘤,时起沉疗,疗效卓著,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兹将周老治疗脑肿瘤的经验概要简述如下。l突出肝肾亏由,民疾瘀毒阻脑周老认为脑肿瘤之成,多由索体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痰浊瘀毒内生,痹阻脑络所致。若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养脑,经络运行否涩,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则湿聚为痰,血滞为瘀。肝为风水之脏,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痰瘀阻,清阳失用,发为脑瘤。且痰湿、凤阳、瘀阻日久,皆可耗气伤阴,进一步导致肝肾亏虚。故肝肾亏虚,气阴不足为其本,风痰瘀毒为其标,因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为临床辨证分型及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肺、脾、肾功能失调,风、火、痰、积内扰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以平肝熄风为主,同时配合健脾、化痰、安神、滋肾、宣肺。证候特征主要表现在风、惊、郁、火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痴呆属祖国医学“文痴”、“呆病”、“健忘”等范畴。人至老年,肾精衰枯,无以化生气血,精亏血少,脑海空虚,神明无主;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心肾失交,水火不济,灼伤心阴,或心血不足,虚阳上扰,神明不敛,呆症遂生。若因情志不调,肝气郁滞;五志过极,心肝火盛;外伤中风,血瘀经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则痰、瘀、郁、火交互为患,上扰神明,蒙蔽清窍,发为痴呆。本病病位在脑,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  相似文献   

20.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