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结果: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8.41%(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组46例,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在急性脑梗死病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对比治疗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和20%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在90%以上,对照组总有效率5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栓通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比常规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内皮素-1和前列环素(PG I2)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2005年1~10月,我们测定了85例脑梗死患者复方丹参治疗前后内皮素-1及6-keto-PGF la(PG I2的稳定代谢产物)变化,旨在探讨复方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165例初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05例,女60例;年龄50~76(61.62±5.68)岁。发病72h,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脑CT扫描证实。均排除存在内皮素-1、PG I2水平异常的疾病,如偏头痛、肺动脉高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以及雷诺氏病等周围性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24)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86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比较两组病人住院15d、30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30d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70.45%比88.10%,χ~2=4.04,P0.05)。观察组病人在治疗30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36分±1.12分比16.54分±1.23分,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118例,分为联合用药组(78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AR)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T、APTT、FIB、D-D、PLT、M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不会增加病人的出血风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测定.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0.9%,而对照组的显效率则为28.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5%(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TCD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 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两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把 14 0例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血栓通组 ) 70例 ,对照组 (维脑路通组 ) 70例。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5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31% (P <0 0 5)。有 2例出现一过性头昏、心慌。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记录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65/70),高于对照组的67.4%(31/46)(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PECT)及临床神经功能评价的方法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短期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基础用药对照组(对照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SPECT脑灌注显像和临床神经功能评价(欧洲脑卒中评分及Barthel指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rCBF(用RI值进行分析)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I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治疗组RI值、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残疾水平,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mg/d相比,氯吡格雷75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将48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前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同时测定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后ET和vW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和vWF水平下降、PGI2水平增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100 mg/d相比,氯吡格雷75 mg/d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邓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72-273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均采用抗血小板制剂、脑细胞保护剂、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发色底物显示法 ,检测 3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3 0例无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应用随机编码将 3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 ,治疗 8周后复测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t PA和PAI活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3 8± 2 3 ) %较对照组 (9 5± 3 2 ) %明显降低 ,血浆t PA活性显著降低和PAI活性明显增加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福辛普利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9 45± 3 2 0 ) %与治疗前基础水平 [(3 5 2± 2 70 ) % ,P <0 0 1]、常规治疗后 [(4 60± 2 80 ) % ,P <0 0 5 ]相比有显著改善 ;血浆纤溶活性也有明显改善 (t PA :0 49± 0 2 0IU /mlvs 0 2 8± 0 15IU /ml,P <0 0 1和 0 3 2± 0 15IU/ml,P <0 0 5 ;PAI :0 3 6± 0 12AU /mlvs .0 5 3± 0 2 5AU/ml,P <0 0 1和 0 45± 0 0 9AU /ml,P <0 0 5 )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用血栓通粉针450mg,静滴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60例,丹参粉针800mg,静滴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无异常发现。治疗组静滴血栓通粉针2例在治疗过程中面部发红、头胀,2d后好转,1例5d后出皮疹。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运动耐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皆为30 d,分别观察两组疗效,并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二维超声分别测定两组病人运动耐量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经30 d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9%)优于对照组(83.3%,P<0.05);两组运动耐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显著提高病人的运动耐量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崔秀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0):863-865
目的观察扶正通脉胶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1例符合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阻络痹并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扶正通脉胶囊,对照组服用络欣通,连续治疗28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74.51%)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5).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过程中及服药后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扶正通脉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痰阻络痹脑梗死急性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症状区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及心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第7、21、30、90天改良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4、21天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改良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1、30、90天改良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心、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