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76例医院急诊收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共计38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共计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抢救成功,有6例患者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37)。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前渗透压分别为(342.1±21.5)mosm/L和(341.8±21.8)mosm/L,血糖分别为(152.6±7.5)mmol/L和(151.9±7.8)mmol/L,血钠分别为(32.5±7.6)mmol/L和(33.0±7.4)mmol/L,两组患者抢救前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0.399、0.29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后渗透压分别为(295.6±11.6)mosm/L和(310.6±15.2)mosm/L,血糖分别为(132.6±3.2)mmol/L和(143.6±4.9)mmol/L,血钠分别为(11.2±2.5)mmol/L和(14.5±3.9)mmol/L,观察组患者抢救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11.587、4.391,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渗透压、血糖和血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者酮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3.3%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0%)(P0.05);实验组93.3%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73.3%)(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血钠、BUN、血浆胶体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糖、血钠、BUN、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者酮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托伐普坦与托拉塞米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托伐普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24 h尿量、血钾、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稀释性低钠血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BNP、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钠、血浆渗透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托拉塞米,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水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研究对象为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研究总例数20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5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全程护理,观察组100例(采取静脉补液和胃肠道补液)、对照组100例(实施静脉补液),将两组的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血钾水平、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血糖(11.32±0.11)mmol/L、血钠(142.15±5.92)mmol/L、血浆渗透压(302.11±10.15)mmol/L、血钾水平(3.71±1.25)m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90例、有效8例、无效2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实施采取静脉补液和胃肠道补液以及全程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血钠正常,观察组患者低血钠,对全部患者进行低钠血症以及心力衰竭纠正和降糖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渗透压、肌酐、血钾、血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差以及血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中老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几率较高,需要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对血糖进行积极控制,从而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和低钠血症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李平 《山东医药》2013,(25):41-4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其中出现低钠血症20例(低血钠组)、血钠正常26例(正常血钠组)。经降糖、纠正心力衰竭及低钠血症等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血钠、血钾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血钾、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两组年龄、治疗前心功能Ⅲ级与Ⅳ级患者出现低钠血症例数以及其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血钠水平、血浆渗透压和治疗天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高龄、血糖长期控制差及心功能差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低钠血症,积极控制血糖及原发病有利于纠正低钠血症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仪与徒手胸外按压对老年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心搏骤停患者158例,依据心肺复苏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徒手胸外按压,试验组给予心肺复苏仪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比较两组复苏效果,检测并比较两组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脑损伤标志物变化。结果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例、ROSC维持24 h比例、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OSC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复苏前与复苏后1 h的N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复苏前与复苏后1 h的Na~+、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乳酸、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 Tn)T及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仪较徒手胸外按压更能有效提高老年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同时可促进维持血清电解质的稳定,减轻心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老年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身体健康老年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和尿红细胞、尿蛋白阳性率水平。结果实验组在心肺复苏后6 h、1 d、3 d和7 d血WBC计数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7 d血WBC计数和TNF-α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心肺复苏后6 h和1 d时血I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3 d和7 d时血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心肺复苏后1 d和3 d时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6 h和7 d BUN和Scr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心肺复苏后1 d、3 d和7 d时尿红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6 h尿红细胞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肺复苏后1 d、3 d和7 d尿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肺复苏后6 h尿蛋白阳性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即出现肾脏功能损害,在复苏后3 d内肾脏损害比较明显,复苏后1 w时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纳入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依据心肺复苏时给氧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气管插管联合面罩给氧)及对照组(面罩给氧)。共计纳入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分析两组抢救效果、患者系统性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抢救1 h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面罩与插管联合法比单独面罩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5,(4)
目的分析腹部提压装置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非心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心搏骤停(CPA)患者,依据心肺复苏(CPR)时所采取的不同心脏按压方式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腹部提压进行心肺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率为60.24%,对照组为43.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30 min时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提压装置吸盘可吸于患者腹部,再加上手柄节律性的按压与提拉,能有效避免发生肋骨骨折,并且能使心泵与胸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气作用较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及患者呼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时间小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按压指导仪能显著缩短院前急救患者的复苏时间,在提高复苏成功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48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血钠正常,21例低钠血症,通过治疗观察两组血浆渗透压、血钠、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结果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血浆渗透压、糖化血红蛋白、血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差、血糖控制差、高龄患者易出现低钠血症,积极控制原发病、血糖有助于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纠正。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血清S-100和脑钠肽检测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复苏后3个月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三个亚组,以GCS≥12分者25例为轻度脑损伤组,9分≤GCS12分者18例为中度脑损伤组,GCS9分者12例为重度脑损伤组,另选取门诊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100和脑钠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和脑钠肽明显高于轻中度脑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和脑钠肽能反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患者病情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地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心血管急救生存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循环恢复者119例(A组)、死亡者8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第二阶段119例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存活出院者22例(C组)、死亡者97例(D组),比较两组患者可除颤心律-电复律时间、除颤方式及复苏药物使用情况;第三阶段22例存活出院患者中脑功能恢复良好者11例(E组)、脑功能恢复不良者11例(F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可除颤心律出现-电复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除颤方式及胺碘酮、利多卡因、镁剂、碳酸氢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尽早电除颤及使用肾上腺素可能提高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以及转归。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72 h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5、第10天血浆NSE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血浆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5、第10天,两组患者血浆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浆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识、反射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成功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抑制患者体内NSE释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室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10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行徒手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行心肺复苏机治疗,比较2组心肺复苏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心功能指标[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自主呼吸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有效率与成功率、并发症。结果:心肺复苏前,2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前,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心肺复苏后,研究组HBDH、m-AST、CK-MB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伴血钠增高时血浆皮质醇(F)、血钠、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HHS和DKA伴血钠增高症组8时、16时、0时各时段血F、血钠、随机血糖、HbA1c、血浆渗透压的浓度变化以及通过治疗后各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HbA1c、血钠、各时段F均明显高于正常,但F节律均正常,高血糖高渗组渗透压升高,DKA伴血钠增高组渗透压正常;治疗后各时段F、血钠均可恢复正常,随机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血糖高渗组渗透压恢复正常。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和DKA伴血钠增高时各时段F、血钠、随机血糖、HbA1c均明显升高,但F节律正常,通过治疗后各时段F水平、血钠均恢复正常,血糖较前明显下降,可与F增多症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患者45例,将心肺复苏成功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心肺复苏失败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有心脏病基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到抢救时间5 min、使用肾上腺素和纳洛酮治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实施抢救,采取正确方法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血生化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2月80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静脉补液,观察组采取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生化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具有明显作用,可改善生化指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4例,死亡48例,成功率为33.3%。其中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的19例患者中,成功2例,死亡17例,成功率为10.5%。性别和年龄与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组的复苏成功率比外伤组高(P0.05)。随着心搏骤停至急诊科开始复苏的时间延长,复苏成功率下降(P0.01)。抢救人员数≤4人组与≥6人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外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伤患者。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早期复苏和足够的人员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