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其病情复杂。异物种类多样,患者预后的变化,常常是临床始料不及的。本文报道4例较为特殊的气管异物患者,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也是中心手术室急诊之一,略有疏忽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诊断、尽早取出。因此,手术护士应默契地配合,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证异物顺利取出。本文对近3a来呼吸道异物取出3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道异物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道异物是临床上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多见于3—5岁儿童,其中以支气管异物最常见。发病急而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笔者1985年至2005年期间所遇597例气道异物中,围手术期骤发病情恶化51例,其中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本文就其原因及对策作归纳报道。  相似文献   

4.
小儿气管内异物是常见急诊疾病,多数病情凶险。气管内取异物的麻醉比较棘手,目前报道大多采用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或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但在术中极易引起患者屏气,产生低氧血症,甚至心跳停止而终止手术和术后舌根后坠、苏醒时间长等并发症。目前仍有医院采用肌注复方冬眠灵无麻醉下取异物,虽然不存在麻醉风险,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给患儿心身方面产生严重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观察方法与要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02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病因、发病率、异物性质、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及不同症状、体征及病理反应的观察与分析。结果302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病因、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异物存留时间、部位及不同症状、体征、病理反应都明确。充分掌握病情,在正确手术时机下行气管镜检查术加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发生严重并发症喉狭窄和气胸各1例。结论加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的观察,充分掌握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抢救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分析69例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45例在全麻下经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取出异物,24例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的45例患者中43例治愈,另有2例在通过声门时异物滑脱,发生异物变位,因呼吸衰竭死亡。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的24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总治愈率为97.1%。结论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完善术前准备,保持气道通畅,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是特殊类型呼吸道异物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茵茵 《浙江临床医学》2006,8(9):1000-1000
食管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临床上常见的食管异物种类分两大类:一种是外形不规则并有尖角的异物,另一种是表面光滑的异物。对于表面光滑的食管异物,作自2002年3月至2005年8月采用了气囊导尿管法摄取异物,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9例气道异物患儿,做好急救处理,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138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术后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1例。结论:正确的急救处理、及时的病情观察和准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小儿气道异物抢救成功率,促进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由于进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食物未经细嚼而咽下,则容易发生食管异物。老年人牙齿脱落或使用假牙,咀嚼功能较差,口内感觉欠灵敏等易误咽异物。小儿磨牙发育不全,食物未经充分咀嚼或口含小玩物的不良习惯,是小儿发生食管异物的常见原因。食管异物最常见于食管入口处,其次为食管中段。异物种类以鱼刺、鸡鸭骨等动  相似文献   

10.
眼内异物伤较常见,常严重威胁视力.异物在眼内的存留增加了眼内感染的危险,也增加了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植物性和动物性异物所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常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但毛虫性眼内异物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今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因毛虫进入眼内而引起眼内感染的病人,因治疗及时,病员病情得以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玲君  桂莉  陈瑶  厉瑛  储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103-1104,1106
外军留学生教学是军队院校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我院在《急救护理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外训生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尝试开展外训生与本科生“同班同训”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患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PICC化疗患者96例,对健侧无法置管的31例(试验组)采取经患肢置管,并与健侧置管(对照组)的6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健侧无法置管的患者可以经患肢PICC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应该在全面考虑患者各种护理需求基础上,综合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要求护士角色必须向评判思维者、问题解决者和有效决策者转变。目前,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近年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国际护理认证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Nursing)在护理课程设置中已把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必需的技能[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护理专业国际间交流的增加,我院招收的来自世界各国留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为了提高护理留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2008年起,我院护理部结合留学生的来源国家、学历层次、文化背景、临床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临床实习的期望和需求等,对护理留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运用改良心肺危险指数(CPRD进行围术期评估,分析其用于预防术后因便秘导致严重心肺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4月人住我科并在全麻下行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患者11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76例和评估组588例。常规组按胸外科常规护理。评估组于术前1周按改良CPRI进行评估并分级,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各相关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发生率。结果评估组术后发生便秘326例,发生率为55.44%。常规组发生便秘520例,发生率为90.28%。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及20.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CPRI评估,并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于CPRI高危患者术后便秘的预防,并减少相关心肺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是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单元,其护理模式具有严格的封闭性。价值取向是对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基本态度的定向,它决定着行为指向和追求目标,进而调动最大能量以努力实现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往往更强调医护人员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急救监护技术,但对ICU的护理价值取向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7.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且可避免强行经口气管插管造成的损伤和引起咽心反射(反射性的呼吸心搏停止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有自主呼吸而张口困难的颅脑外伤患者和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对17例颅脑外伤及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了急诊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或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监护,密切配合医生,予以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3例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出血患者中,行介入治疗同时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7例,术后平均31.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行介入治疗同时行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6例,术后平均7.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13例术后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130m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可有效降低引产中阴道大出血的发生,改变了该类产妇传统以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方式,同时加强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和未来职业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1]。李小妹[2]也提出,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喂养,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喂养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每日记录早产低体重儿体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终末体重2.18±0.31kg,比对照组2.02±0.28kg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平均每日增长体重0.015±0.15kg,比对照组0.0046±0.16kg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