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仕兴 《海南医学》2014,25(2):183-185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管或食管返流与食管黏膜换氧化酶-2 (COX-2)和同源型盒转录因子2 (CD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对3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全天氢离子浓度指数(pH)和胆红素监测,另外进行电子胃镜,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COX-2和CDX2的检测结果,针对胃食管返流患者,采用仪器测量的方式,通过计算得出分数(DeMeester评分).结果 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DeMeester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COX-2、CDX2在正常食管黏膜基底细胞内不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术后参与食管黏膜呈阳性表达.Barrett食管化生上皮细胞胞浆内的COX-2、CDX2表达水平呈强阳性.残余食管黏膜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CDX2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食管炎者,有无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COX-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酸返流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食管黏膜上的COX-2、CDX2表达是胃食管返流发生的早期变化,同时二者持续呈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食管返流发生的分子标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后食管下段及贲门功能的变化,以及改良术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保留迷走神经、重建贲门周围支持结构)及对照组(传统手术术式),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后返流症状、消化道压力测定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手术后返流症状、消化道压力测定以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等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保持迷走神经干的完整、重建胃底支持结构能够使食管、胃的运动、排空功能大致正常,有效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胃-食管返流,降低食管癌病人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方法食管癌胸内切除后,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度,使胃后壁转至右侧,取胃后壁距原胃底顶部3~5cm处开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原胃底向上提,再从吻合口至原胃底顶部将胃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及His角,并包缩胃体。结果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31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1~12个月的随诊,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11%,同传统吻合方式返流率达37%比较,明显降低。术后病人很少诉返酸、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食管胃后壁低位吻合加胃底成形术预防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效果好,起到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颈部食管胃黏膜吻合术对于预防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作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颈部食管胃/下咽胃吻合术的30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11例(3.6%).术后两周X线检查见钡剂通过顺利,吻合口呈直线状.其中94例术后3~6个月行食管镜检查,见吻合口黏膜光滑直径1.0~2.0 cm,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返流性食管炎征象.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对预防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有较明显的作用.其抗返流作用与吻合口前壁突入胃腔类似瓣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献良 《中原医刊》2003,30(18):52-53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GERD)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 ,又称返流性食管炎 ,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 ,导致食管粘膜刺激或损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返流、恶心、胸痛、上腹胀等 ,可出现糜烂性食管 ,严重者可致Batter′s食管 ,甚至并发食管癌等。笔者在临床中用奥美拉唑治疗 110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3年 4月的患者2 15例 ,均具有典型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症状 ,胃镜下表现有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9 5岁 ,男15 7例 ,女 5 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胃胃套叠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胃型套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成为影响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手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胸外科于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7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6个月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和胃排空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返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食管返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其发病机理与胃酸返流作用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取得令人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自1999年3月 ̄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114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返流引起的烧心,返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返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返流病(GERD)。我院近三年来诊治本病9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于透视下先时狭窄段扩张。再用食管支架输送器推送、释放下口装置有防反流瓣膜的带膜食管支架。结果 26例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显著改善;随访6-9个月,支架保持开放,食管保持通畅,21例未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5例有轻微胃食管反流现象。结论 防反流食管支架能够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在胃前壁行食管胃吻合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抗返流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在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影响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能有效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侯启宙 《中外医疗》2012,31(29):100-101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3月在该院接受支气管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哮喘病发生症状以及返流性食管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长短与返流性食管炎返流症状的轻重程度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程度以及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哮喘合并返流性食管炎30例患者有21例患者在一周内出现哮喘症状,伴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有1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63.33%,在1个月内出现哮喘病症状的患者有9例。而非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为2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长短与返流性食管炎返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哮喘病情严重度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返流症状呈正相关,与胃镜下食管炎性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与机械吻合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13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中,70例采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65例采取机械吻合术.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壁内吻合术70例中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9%);行机械吻合术6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1.5%),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9.2%),反流性食管炎12例(18.5%),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机械吻合术(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机械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胸贲门癌根治附加胃底再造的临床经验。方法 为 3 46例胸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并附加胃底再造 ,术后对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3 46例患者 2例死亡 ,2 90例随访 2~ 5年 ,其中优 2 41例 ,良 3 2例 ,一般 1 2例 ,差 5例 ,2 7例发生胃食管返流。结论 经胸贲门癌根治附加胃底再造术操作简便 ,能显著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预先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394例食管癌患者。该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并获得了注册号:ChiCTR‐T RC‐13003817。有9例(2.3%)患者因未行食管癌根治术被排除,余下的所有患者均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A组191例,B组194例。A组为试验组,术中接受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吻合,而B组为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器械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A组和B组分别为4.1%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8)。在观察术后吻合口狭窄时有7例患者因术后死亡而失访。在剩下的病例中,观察到A组和B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6.9%)和25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此外对于术后胃食管返流的监测发现,A组和B组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例数分别为54例(28.7%)和105例(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与返流性食管炎,观察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疗效。方法 将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42例与同期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42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mo,行食管镜检查测定吻合口大小、组织活检和测定食管腔内返流液pH值。结果 两组患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术式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经腹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组(38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34例)则行食管-管状残胃吻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有12例(31.6%),而管状胃组中仅有4例(11.8%)(P=0.043)。术后经胃镜检查发现患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传统组中有9例(23.7%),管状胃组中有2例(5.9%)(P=0.036)。结论近端胃切除后食管-管状胃吻合,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食管胃吻合方法,以期避免吻合口瘘、狭窄发生,并重点观察其抗运流效果。方法设计术式为经隧道食管粘膜胃腔内吻合术,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用于临床94例。术后经上消化道造影、测压、食管镜检、随访及症状学研究,对其抗返流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wk上消化道造影仅2例有轻度返流;食管镜检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随访全组无返流症状,均能平卧睡眠。结论His角及"玫瑰花结"改进的隧道式食管胃腔内吻合术有明显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食管胃黏膜单层缝合套入法重建食管胃消化道581例。结果:1例术后30日因乳糜胸衰竭死亡,580例无吻合瘘发生,随访1/2-3年未见有咽下困难,透视吻合口宽度均在1.0cm上,取头低位无钡剂返流现象。结论:本术式手术操作方法简便,如能正确采用这一吻合技术,可大大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