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其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占同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38.1%,不规则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其次是阴道排液增多。不孕病人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长期受无孕激素桔抗的雌激素刺激是本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及超声波探查对诊断及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40岁以下青年女性子宫内膜癌少见。近年来,伴随着妇女高龄化,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发病年龄亦有前移现象。本文就我院18年间所遇10例年龄≤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特点,以期引起临床重视,为防治和早诊断本病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我院1976~1993年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04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40岁10例,占9.6%。1.年龄:最小27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4.2岁。2.职业:农民7例,工人2例,教师1例。3.生育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1991年4月至1998年4月收治子宫内膜增生20例,其中于宫内膜早期腺癌3例,占15%;癌前病变11例,占55%。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50岁。以45-55岁为多,其中子宫内膜早期腺癌3例,年龄48-65岁,平均56岁。2.临床症状及病理诊断:月经紊乱12例,占ho%;病程半年一10年,平均3年;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占20%,绝经后阴道出血3例,占15%。绝经年限4-20年。平均9年。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3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8例(腺癌样增生4例,混合性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3例),单纯腺囊性增生过…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确诊率.方法对1980年~1997年间临床误诊、漏诊的18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误、漏诊患者占同期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67%,误、漏诊疾病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卵巢癌、肠癌、子宫肌瘤、上节育环后子宫出血等.结论反复月经失调、不育者并且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在患子宫内膜癌的同时有患第二原发癌的可能性,特别是有癌瘤家族史者.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在病理上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瘤样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很难区分,必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3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近年来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352例临床病理资料分为两个年龄组:即年轻妇女组(≤40岁)及中老年妇女组(〉40岁)。年轻妇女组46例,中老年妇女组306例,比较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临床病理类型以及对术前术后诊断的差异性。结果:3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老年妇女患病率显著高于年轻组占86.9%(306/352),两组患者在民族、居住地区及合并肥胖、糖尿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不孕史、服用激素史、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文化程度在中老年妇女组内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城市和农村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子宫内膜样腺癌I期,G1,浅肌层浸润为主。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与年轻患者相似。年轻组病理组织学分级中高分化所占比率高于年老组,中分化-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所占比率低于老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孕史、服用激素史,实际上均与这两个年龄阶段的社会人文环境有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疾病本身关系不大。对于早期、高分化的年轻(≤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与诊断性刮宫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该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2例的超声及诊断性刮宫和手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73.1 %;子宫颈累及、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为34.6 %和32.7 %;诊刮符合率为84.6 %;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2.3 %;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深度符合率为60.3 %、39 %和80.4 %。结论 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超声检查及配合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则可提高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益。  相似文献   

7.
姜涛  王平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5):477-47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等3组标本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率分别为15.0%(3/20)、50.0%(10/20)、77.8%(35/45),由正常子宫内膜至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过程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COX-2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高分化内膜癌COX-2阳性表达率(89.3%)高于中低分化内膜癌(58.8%),P〈0.05。结论 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OX-2表达上调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8.
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探头对59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于诊断性刮宫术之前进行盆腔扫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膜的声借图改变特点以及评估肌间有无癌灶浸润,并与手术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52例,阴道超声诊断内膜癌43例。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85%和71.43%,阳性预测值95.35%。结论:阴道超声叙说车种无创  相似文献   

9.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鹤  陈心秋  李菲 《肿瘤学杂志》2006,12(5):418-419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41例≤45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岁者占同期内膜癌患者的17.37%。患者中合并原发或继发不孕者12例(29.27%);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者14例(34.15%)。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阳性率分别66.67%(22/33)和50.00%(4/8),≤35岁者和36~45岁者在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无差异(P>0.05)。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有高危因素者加辅助治疗。[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多与雌激素刺激有关,ER、PR的阳性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保留生育功能和保留卵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使其治疗更加规范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2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误诊、漏诊的13例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8例,卵巢肿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盆腔脓肿1例。术后病理证实,腺癌9例,管状-乳头状腺癌4例。结论对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应尽早行诊断性刮宫,有条件者应行子宫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子宫后,应剖视子宫内膜,疑诊者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伴随症状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10余年来收治的108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0~78岁,绝经后发病率占总数的77.8%。诊断以分段诊刮细胞学检查为主,辅以B超、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阴道B超、磁共振、腹腔冲洗液及冰冻切片检查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结论由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妇科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子宫内膜癌应和宫颈癌一样引入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的普查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KDR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KDR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4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5例和正常子宫内膜15例组织中的KDRmRNA表达情况。结果KDRmRNA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34%(33/45)、26.67%(4/15)和20.00%(3/15),相对含量分别为118.08±15.68、97.59±10.08和80.25±21.38。子宫内膜癌组的KDRmRNA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值分别为0.009和0.007;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内膜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KDRmRNA相对含量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无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组,P值分别为0.012、0.039和0.912;而与肌层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无关,P值分别为0.889和0.912。结论KDRmRNA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治疗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13.
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52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78.8%。在单因素分析中,妊娠次数、分期、病理类型及分级、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卵巢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53过度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结论]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是青年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慎行保留卵巢的手术.Ⅳ期青年患者应争取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岑尧 《癌症进展》2017,15(12):1423-1425
目的 分析IMP3、RFP蛋白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P3及RFP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差异;比较IMP3、RFP的诊断效力.结果 观察组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和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4、13.187,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论 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效力高,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梅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6):914-91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60年9月~2001年8月有手术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的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者23例,发生率为3.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无卵巢转移组与卵巢转移组比较,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细胞分级、宫颈转移、宫旁转移、阴道转移、榆卵管转移和淋巴转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显示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无卵巢转移者,复发率高于无卵巢转移者。结论: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阳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0月14例子宫内膜癌在超声检查中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的分析,以及2007年1月-10月的38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增生、4例粘膜下肌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14例子宫内膜癌中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检查相符合的有11例,其余3例误诊为粘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官腔积液1例.15例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息肉中各有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鉴别官腔内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6.7%和40.0%,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早、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低于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其他组织类型癌。结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21例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收治子宫内膜癌的13.9%,与以往资料相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40岁者和41~45岁者在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5年,其中失访2例,死亡2例,复发3例.结论 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期别较早,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段诊刮是其诊断的有效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对合并高危因素者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1~1997年收冶的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随访。结果:147例患者、平均年龄56.1岁;5年生存率72.8%;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135例、盆腔包块81例、白带增多38例及腹痛23例;绝经前病例为39.5%,已占相当比例,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愈晚,预后愈差;肌层侵犯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深肌层浸润者,易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好、并发症少;孕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绝经前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的妇科症状时,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随访期超过5年的40例Ⅱ期子宫内膜癌。27例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1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为单纯手术,有6例为子宫次广泛切除术,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34例行术后放疗,12例阴道残端补充腔内治疗。结果: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65%(26/40),复发率17.5%(7/40),舅腔外转移率25%(10/40)。其中术后放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70.5%(2/34),复发率5.9%(2/34),盆腔外转移率为29%(10/34)。单纯手术者有5例2年内阴道残端复发。术后放疗远期反应发生率为44%(15.34),主要为间断性腹泻、便血、血尿、肠梗阻。结论: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局控率,但远期放疗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