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瘰疬证治     
正瘰疬一证系中医命名,始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灵枢·寒热篇》中载:"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该病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侵扰,痰火结于颈、项、腋、胯之间而成。其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其小者为瘰,大者为疬,因其互相串连,连贯如串珠状,故称之为"瘰疬"。瘰疬多见于青少年或原有结核病者,  相似文献   

2.
皮肌炎证治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皮肌炎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皮肌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皮肌炎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风湿热邪侵袭,蕴积化热,热极化毒形成毒热炽盛证;禀赋不耐,寒湿之邪侵袭,阴寒偏盛,痹阻经络形成寒湿凝滞证;饮食劳倦内伤,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气血痹阻,形成气血亏虚证。结论:辨证论治皮肌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虚热证治     
<正> 一、祖国医学对虚热的认识对虚热一征的认识和探讨,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逆调论》说:“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妓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以上所说的内热、烦热均为虚热。后世医家并陆续有所阐发:张仲景创制小建中汤治疗“虚劳  相似文献   

4.
干咳证治     
秋燥咳呛,以及阴虚痨嗽,每见干咳无痰、喉痒、胸痛、咽干、失音等症,二者证治的区别点是:秋燥咳呛,外因是秋凉束肺,内因是肺虚伏热,感邪之后,易从燥化,见症多咽干唇燥、喉痒、鼻干、舌质红而苔薄白、脉细带浮,治拟辛凉透泄,余常用桑菊饮加沙参、麦冬、白前、牛蒡、蝉衣、梨皮、枇杷叶等;如有恶寒发热者,加荆芥、豆豉、前胡,甚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阴虚痨嗽而致干咳,每伴潮热盗汗、颧红舌燥、手足心热、舌光红、脉细数等一系列阴虚证候,如结合病史不难分辨,治宜养阴清肺、润燥宁  相似文献   

5.
6.
偏头痛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祖国医学中偏头痛的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在或右,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类同,气郁血阻,风火痰热,上逆脑是偏头痛的病机关键;其治疗应以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为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概论脱位亦称脱臼或脱骱。凡骨端关节面的正常关系由于外伤或其他先、后天因素破坏,发生部分或全部脱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
丹毒证治     
徐半峰 《开卷有益》2014,(12):19-19
<正>丹毒,中医名火丹、天火,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常由微小或查觉不到皮肤裂口侵入。其潜伏期为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肤红肿,有灼热感和疼痛,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常见近处淋巴结肿大,有的伴有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其好发于小腿和颜面部。  相似文献   

9.
潮热证治     
发热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者,谓之潮热。现结合临床病例,就其证治试作介绍。 一、阳明潮热:伤寒病在阳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形成腑实证时可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正当申时,故尔热甚,并伴有口渴多汗,腹部胀满拒按,谵语,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治以泄热通腑,方用大承气汤之类。 例1.陈某,男,5岁。1972年8月14日诊。发热一周,初时恶寒,继则心烦口  相似文献   

10.
水肿证治     
水液在人体内有生理之水和病理之水的区别。所说的生理之水,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源,故管子说:“人,水也”,盖生理之水是指“水精”而言。正如《太清神鉴》说:“水之于物为精”。由此可见,“水精”内涵包括:钠、钾、氯、钙,镁等等和未知分子以及血澈、津液在内。它在体内代谢过程是水饮入胃,经胃的腐熟、气化作用,分解成水精,再经脾之气化作用,其水精又分散出人体生命活动需求的未知营养物精,此物精经脾气之升,转输之力,上注归于肺。  相似文献   

11.
不寐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之症,虚实皆有,虚证多,实证少,以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治疗的关键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安神药:如养心安神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重镇安神用磁石、龙齿、生铁落、珍珠母,疏肝安神用合欢皮,清心安神用莲子心、朱砂,敛心安神用五味子,健脾安神用茯神,补肾安神用远志,化瘀安神用琥珀等.  相似文献   

12.
皮肌炎证治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皮肌炎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皮肌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皮肌炎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风湿热邪侵袭,蕴积化热,热极化毒形成毒热炽盛证;禀赋不耐,寒湿之邪侵袭,阴寒偏盛,痹阻经络形成寒湿凝滞证;饮食劳倦内伤,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气血痹阻,形成气血亏虚证。结论:辨证论治皮肌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中偏头痛的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类同。气郁血阻,风火痰热,上逆脑窍是偏头痛的病机关键;其治疗应以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为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出血证治     
人体不同部位的出血,如咳血、吐血、衄血(鼻衄、齿衄、舌衄)、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妇科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并发症状。许多种疾病,都可能发生某些部位的出血。血是人体阴精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各论 (一) 颞颌关节脱位【应用解剖】颞颌关节是由一对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和下颌骨的一对髁状突构成。下颌关节窝的前界为关节结节,后界为关节后突。关节囊上起自下颌关节窝和关节的周缘,向下附于下颌颈。囊的前壁薄而松弛,后部较厚。关节腔内有一纤维软骨板即关节盘,起矫正两关节面不平的作用。关节盘周围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腔分成上、下两层。关节的外侧有  相似文献   

16.
白浊证治     
白浊是指尿液混浊,白如泔浆,或小便时尿道口有白色滑腻之物排出者,或小便初时尚清,旋即澄干溺器之底,其白如浊.<景岳全书--讲浊论>指出;白浊有"浊在溺者"和"浊在精者"之分,今就临诊所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闭经属妇科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一般以经阻三月以上谓之闭经,原因复杂,较为难治。现代医学认为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各个环节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闭经,不下三十余种。中医对闭经的辨证,总的来说,不外虚实两大类;包括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气不足、不得下行、以及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症状繁多、旷日持久,不易取效。因此对本症的治疗,笔者同意多数医家的看法,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融会中西学说,各取所长,互为应用,相对来说,较易奏功。对于闭经的治疗,不能急切图功、妄事攻伐。一般以调为主,养血为先、理气为要。  相似文献   

18.
19.
厥脱证治     
厥脱是以大汗、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神情淡漠,或见烦燥、神昏,甚则尿少、遗尿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证是由于人体受各种因素(如脏病、损津耗液、失血、毒邪内侵、中毒、药物失宜、或外伤剧痛、大怒大恐等)而致气血津液亏耗,脏腑功能严重失调,气血运行障碍,终至阴阳衰竭,气散血凝所致的一种综合病证。厥脱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如《灵枢·血络论》说:“脉气盛而血虚者,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咽炎者,咽中不利,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虽饮食无碍,而病家颇恶之,昧者以食道癌视之,陋矣。虽曰炎症,原不红肿,启日视之,间有红丝而已。《金匮》谓妇人有之者,以其病涉七情,多着忧思之辈也,实则男子亦多有之。以其病关情志,气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