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改变电极形状及埋入方式,使其更适合长期埋入。方法 以95%铂、5%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为60μm的金属丝,外加5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距头端8mm处开始制成10图直径为0.5mm的弹簧状,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一直微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远端连接肌电图仪,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同心针状电极刺激,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固定良好,且可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导波形具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结论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可稳定获取家兔周围神经束电信号。  相似文献   

2.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进展讲座第八讲神经肌电图技术及其应用沈定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神经肌电图技术包含以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针极肌电图、巨肌电图和扫描肌电图;判定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神经重复刺激检查;判定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密度的单纤维肌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高频交流电信号对神经动作电位的阻断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的蟾蜍坐骨神经进行实验,对神经施加高频的正弦信号,观察动作电位的幅度和肌肉的状态来确定阻断的效果?结果:在一定频率下,高频正弦信号能完全阻断神经传导,阻断的阈值随阻断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给肌肉一小段时间高于阻断信号频率的刺激,肌肉对高频信号的强直效应会消失,之后肌肉的收缩也能被高频信号阻断?结论:高频电刺激对神经动作电位阻断作用为临床局麻?镇痛和解痉探索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红艳  张保山 《中原医刊》2004,31(20):58-59
肌电图检查是神经内科电生理测试及骨伤科神经损伤程度测定的常规检查,它对神经的损伤、修复、再生的评估,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并可鉴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及神经肌肉接头性疾病。正确的检查结果,有利于临床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因这项检查需要电的刺激,使神经、肌肉发生电活动而获得信号,属于有创伤性检查,常因电刺激插针时使被检者感到不适、恐惧而不能顺利检查,甚至影响检查结果,造成检查失败。因此。肌电图检查中的心理、生理护理是客观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陈钰杰  张瑾 《广州医药》2009,40(4):48-4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9例腓神经损伤2周以上的患者,采用肌电图及临床检测确诊为腓神经损伤,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与17例腓神经损伤以传统按摩治疗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肌力测验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腓神经损伤能有效提高踝背伸肌力和改善踝关节主动背伸。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般采用针刺寻找异感来判断定位,但并非每例都能引出异感且有损伤神经之可能。神经刺激仪通过发出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诱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帮助正确定位,但是神经刺激仪发出刺激波对周围神经干有无损害,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实验以家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镜观察应用神经刺激仪前后神经干的病理改变,分析其对神经干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使用丹麦产CANTATATM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肌肉检查采用单极同心圆针电极 ;运动传导测定采用13L36刺激器刺激神经干走行部位 ,针电极记录 ;感觉传导测定采用13L02表面电极记录顺向检查。根据受损情况及临床要求分别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的肌电图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感觉传导速度 (SCV) ,腋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下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MCV或潜伏速率 ,根性损伤的病人检查颈椎椎旁肌或前锯肌。2结果对68例患者有选择地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8.
体表检测平滑肌电活动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刘朝东 《医学综述》2005,11(11):1046-1048
肌电图是神经电生理学的一大组成部分,用来记录神经肌肉的电活动,借以判定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状态。表面肌电图起源于20世纪30-50年代,利用皮肤上的表面电极来记录人体内某器官或组织的电活动,由此反映其功能活动。心电图、脑电图等已经很好地得到了应用,在临床上为相应疾病提供了无创的检测手段。平滑肌电信号比较弱,距离皮肤比较远,到达皮肤时已经非常微弱,同时其体表检测易受心电、皮肤电等生物电和呼吸伪差的影响,要从皮肤上引导出来很困难。而且其波形很不规全,仅靠人眼对波形进行识别与分析读图几乎不可能,因此其检测及应用远远落后于心电图和脑电图。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平滑肌本身电生理学的发展,平滑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如胃、肠、子宫等)非常活跃,部分成果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变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06例确诊为ALS的患者和123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正中、尺、胫和腓总神经的NCV检查,记录和刺激电极均为表面电极。结果:ALS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正中、尺、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除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正中、尺、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ALS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多无神经传导阻滞。结论:ALS组的MCV和S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但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临床表现及针极肌电图比NCV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肌电图仪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协助对下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病的诊断。方法:通过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大脑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等进行检验。结果: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结论: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小儿科、康复科、以及法医鉴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在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electromyography (EMG) signals give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features of muscle function. Real-time measurements of EMG have been used to observe the dissociation between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easures that occurs with fatigu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fatigue of biceps brachia muscle using time–frequency methods an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aim, EMG activity obtained from activated muscle during a phasic voluntary movement was recorded for 14 healthy young persons and EMG signals were observed in time–frequency domain for determination of fatigue. Time–frequency methods are used for the processing of signals that are non-stationary and time varying. The EMG contains transient signals related to muscle activity.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muscle fatigue is automated by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 with ICA separates EMG signals from fresh and fatigued muscles, hence providing a visualization of the onset of fatigue over time. The system is adaptable to different subjects and conditions since the techniques used are not subject or workload regime specific.  相似文献   

12.
Here we illustrate a 74-year-old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clinical signs of slowly progressive motor neuron disease. After electromyography demonstrated myopathic changes, a skeletal muscle biopsy was performed showing histological signs of granulomatous myositis. In extensive diagnostic workup underlying primary granulomas forming diseases were excluded and corticoid therapy was initiated, but without clinical effect. We want to point out that granulomatous myosi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lowly progressive motor neuron diseases, especially in atypical clinical 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13.
痉挛双瘫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选取4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仪和Ag/Agcl表面电极记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在不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静息位、功能位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原始肌电信号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1)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存在表面肌电信号的异常。(2)表面肌电仪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为科学性的治疗及评价痉挛性偏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和膝关节控制训练疗法共进行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定及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痉孪指数显著降低, 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侧膝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 , 且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对提高脑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减轻患侧下肢的肌张力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康复疗法疗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肌电图检测 ,以了解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 :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无肌病症状体征时肌电图可出现异常。结论 :提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能是引起肌肉受损并出现肌电异常的基础 ;表明肌电对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肉损害较为敏感 ,可发现临床的肌肉损害。肌电图的恢复可作为观测甲状腺功能亢进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因“呼吸困难、气促、乏力4个月余”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 的疑难病例,最终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52岁男性患者的临 床诊治过程,并以(“运动神经元病”或“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肌萎缩”或“原发性侧 索硬化”)和(“睡眠呼吸暂停”或“睡眠呼吸障碍”)为关键词检索知网、万方,(“motor neuron disease”or“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or“progressive bulbar palsy”or“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or“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和(“sleep apnea”或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结 果:运动神经元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肌无力、肌肉震颤、肌肉萎缩、延髓麻痹、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 现,慢性进行性进展,预后较差,生存率低,诊断疑难,肌电图对诊断意义较大。运动神经元病常合并睡眠异常, 表现为睡眠结构破坏,总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相减少,睡眠效率下降,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睡眠呼吸障碍以低 通气、夜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常见,其次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阻塞型睡眠呼 吸暂停最少见。因呼吸肌、膈肌无力,也易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低通气,产生高二氧化碳分压,低氧血 症;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故应尽早诊治,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70%或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时 建议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易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收治到此类患者应常规进行多导睡 眠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合并症,尽早治疗。合理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崔显勋  张金生 《中医学报》2020,35(3):670-673
针刺"咽三针"之廉泉穴可以刺激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功能使麻痹或失活的上运动神经元功能修复和重建,使受损的双侧皮质延髓束接受反复良性刺激信号,恢复其对舌咽肌、腮腺等神经功能支配,最终促使痿废的舌肌和咽反射修复。针刺"咽三针"之治呛穴和吞咽穴均可以刺激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等迷走神经分支,可促使局部失活的神经功能修复,通过神经传导使延髓部神经核功能修复,改善其吞咽及构音障碍等,促进吞咽动作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患者肌电特点,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恒牙期安氏Ⅰ类错患者68例(高角32例、均角36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Winceph8.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利用神经肌电图仪,采集肌电信号,比较各组不同状态下咬肌,二腹肌前腹肌电特点。结果:(1)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空咬)以及紧咬树脂垫(高度2 mm)、小开颌、最大开口位及吞咽运动状态下,高角组肌电峰值均小于均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闭口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肌电峰值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相、食物保持相、牙尖交错位,高角组咬肌肌电峰值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咬肌咀嚼运动时,高角组在开口相、牙尖交错位肌电运动时程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口相、食物保持相、咬合接触相以及食物粉碎相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恒牙期安氏Ⅰ类错高角垂直骨面型患者在二腹肌、咬肌的肌肉电生理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时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PI法、PI和AnnexinV双标记法、原位末端标记、DNA凝胶电泳和电镜等多种方法有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orgtherm-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FADD、Caspase-8、Bcl-2、P53、c-myc的表达。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