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均行功能性颈部清扫及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例,乳糜瘘1例。结论:对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行功能性颈部清扫及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兼顾手术的彻底性和机体功能的保留,尽量避免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癌2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的切除范围。对14年间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6例经纫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B超确诊。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0例。14例行一例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9例加颈淋巴清扫术,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并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9例中乳头状腺癌28例,滤泡状腺癌1例。术后随访1—12年,仅1例术后3年复发,无1例死亡。提示甲状腺微小癌恶性程度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1例PHPT中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PHPT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瘤47例,甲状旁腺癌3例,垂体瘤多发性内分泌病Ⅰ型(MEN-Ⅰ)甲状旁腺增生1例。同时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甲状腺肿17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瘤2例,伴甲状腺癌1例。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和~(99m)Tc-Sestamibi(MIBI)影像检查作出。20例同时行甲状腺手术探查、切除,除1例甲状腺癌为隐匿性微小癌外,与病理诊断对照正确率为100%;术后无早期并发症。21例获得随访,3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原甲状腺疾病无复发,1例MEN-Ⅰ行垂体瘤和全胃切除术、甲状旁腺增生并发甲状腺肿者未手术。结论我国PHPT和甲状腺疾病有很高的并发率,术前术中对甲状腺应仔细检查,MIBI扫描起重要诊断和鉴别作用。手术治疗甲状旁腺肿瘤的同时应按各甲状腺疾病的处理原则作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计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甲状腺受检者43200人,男女各半,行触诊、彩超检查,发现问题者进一步行CT、ECT、化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果:甲状腺微小癌7例,直径最大0.95cm,最小0.43cm,其中2例原发癌,5例分别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和桥本氏病.触诊发现1例,彩超7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2011-04—2015-04,共手术治疗20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其中19例(9.45%)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术前彩超检查拟诊14例,诊断符合率为73.68%,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诊18例,诊断符合率为94.74%。乳头状腺癌16例,滤泡状腺癌3例。术后根据甲功检查服用优甲乐片,随访1~4 a,无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彩超及弹性成像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措施。若术前彩超扫查未发现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腺部分切除即可,不需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但术后应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服用优甲乐片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的一个特殊亚型。1988年WHO严格界定瘤体最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为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发病率占甲状腺癌的6%~35%。其中,PTMC占绝大多数[1]。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癌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4~1997年间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经验。结果 全部手术治疗,乳头状腺癌33例,滤泡性腺癌14例,滤泡乳头状混合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1.7%,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2.4%。结论 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46例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手术操作技巧;48例甲状旁腺腺瘤和腺癌的临床分析;甲状腺癌再手术3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再次手术术式:一侧叶全切除+对侧叶部分或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2例,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7例,一侧叶残余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一侧叶残余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4例,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再次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包括微小乳头状腺癌)2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7例发生RLN损伤,其中6例为暂时性损伤,1例为永久性损伤。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因解剖层次紊乱、组织瘢痕粘连,致RLN损伤发生的风险增大。术者熟悉RLN解剖、识别变异或病理状况下的RLN、选择合理的途径、精细化操作显露RLN,以及术中应用神经监测仪,均有利于降低RLN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 )合并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microcarcinoma ,TMC)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 1990年 3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收治的 2 687例甲亢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 18例患者的外科诊断和治疗及其预后。结果 本组甲亢与甲状腺微小癌的并存率为 0 .67% ( 18/2 687)。术前确诊 4例 ,术中明确诊断 10例 ,术后病理确诊 4例。其中 2例患者行第二次手术 ,1例补切患侧残余腺体 ,另 1例除补切患侧残余腺体外并加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 10个月~ 14年 ,3例患者再手术后无复发。结论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术前确诊困难 ,术前应详细触诊 ,甲亢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者应常规作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对治疗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94例(74.6%),其中有2例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瘤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还合并有甲亢,滤泡状腺癌20例(15.9%),髓样癌5例(4.0%),未分化癌4例(3.2%),恶性淋巴瘤2例(1.6%),鳞状细胞癌1例.126例中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甲状腺微小癌(TMC)56例,均为乳头状腺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78例,1~5年36例,生活质量均为良好.未分化癌4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2例髓样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1年均因肺转移死于咯血.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可避免因漏诊再次手术,术后应早期尽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 3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微小癌发病率为 1.0 7%。术前无 1例确诊。 3 2例均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1例发现有小结节或星状疤痕样改变。均无淋巴结转移 ,均末行二次手术。全组病例术后随访 1~ 10 (平均 5 .5 )年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结论 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较困难 ,多于手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预后较好 ,但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月13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了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中,甲状腺全切除者91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48例,癌灶直径平均为(0.45 ±0.24) cm其中42例(30.2%)甲状腺微小癌为多灶性,27例(19.4%)为双侧癌.59例(42.4%)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Ⅵ、Ⅱa、Ⅲ或Ⅳ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8例(41.7%)、3例(2.2%)、10例(7.9%)、5例(3.6%),仅有Ⅲ区淋巴结转移者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微小癌浸润甲状腺被膜密切相关(x2=38.39,P<0.001).本组病例随访30 ~1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3个月,2例对侧残留腺叶复发.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随访满10年者16例,10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多发癌灶和Ⅵ区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2个重要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初次手术时行甲状腺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是最佳的术式,可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9年7月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共同商议2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 在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采取MDT协作治疗模式,以求提供更佳...  相似文献   

15.
p27和Ki-67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贵龙  姚榛祥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78-878,W004
p2 7被认为是判断肿瘤预后的独立标志物。大量研究表明Ki 67过量表达与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p2 7、Ki 67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 1 989年 1 0月~ 1 999年 1 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标本 64例 ,男 1 6例 ,女 48例 ,男女之比为 1∶4 ;年龄 1 2~ 72岁 ,平均 42岁 ,其中甲状腺滤泡状腺瘤 (FA) 1 6例 ,滤泡状腺癌 (FTC) 2 0例 ,乳头状腺癌(PTC) 2 1例 ,未分化癌 (UTC) 7例 ,1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 (NT)作对照。2 .主要试剂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4例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1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对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3.3%,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CCR7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均需要进行颈淋巴结(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纯鳞癌是甲状腺的罕见肿瘤,据统计占甲状腺原发癌的0.2%~1.1%。而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甲状腺腺鳞癌则更为罕见,其生物学特性类似于未分化癌。统计我院1972~1990年甲状腺癌200例,甲状腺腺鳞癌仅2例(1%)。本文结合该2例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microcarcinoma,PMC)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大多数病例是在甲状腺手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的。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6例,男1例,女5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年。单侧甲状腺肿块4例.双侧甲状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成功的因素.方法 对1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腔镜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峡部切除术,并对全组病例随访1年余.结果 腔镜下完成手术10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10~4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 d.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具有手术彻底和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微小癌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部分行辅助131I治疗。 结果:128例患者中,单发微小癌87例(67.97%),多发微小癌41例(32.03%);单发微小癌肿瘤直径均在0.3 cm以上,术前经超声检查可发现病灶;多发微小癌术前超声可明确所有病灶者25例(60.98%),另16例(39.02%)多发微小癌中除较大的病灶(>0.3 cm)在术前超声检查中明确外,其余病灶均是在术中冷冻切片中发现或术后石蜡切片中发现;多发病灶局限于单侧甲状腺腺体者 22例(53.66%),分散于双侧腺体者19例(43.34%)。术后随访率100%,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仔细检查,可避免漏诊;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