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施各种大手术6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Ⅱ组: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Ⅰ组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67%和51.67%)和Ⅲ组(93.33%和58.33%)(P<0.05或0.01);Ⅰ组患儿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 s)和(257±688)]和Ⅲ组[(51±16)s和(184±53)s](P<0.05或0.01)。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儿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置管的成功率、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75%,导管放置时间20~67天,平均42.0±17.40天。一例伤口轻微感染,二例导管阻塞,溶栓后复通。结论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化疗计划及静脉高营养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床旁简单实用检测锁骨下静脉插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对179例胃肠癌病人实施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向导管内快速推注10mL生理盐水,同时触诊病人同侧颈内静脉处,手掌有震颤感为阳性。所有病人置管后均行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 结果 剔除7例穿刺失败病例。9例(5.23%)阳性,均经胸部CR证实为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胸部CR发现另有3例(1.74%)病人的导管经胸部CR证实插入右心房。结论 生理盐水冲击法是检测锁骨下静脉导管是否误入颈内静脉的简单实用床旁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cm,再偏外侧1cm,方向指向锁乳突肌胸民锁骨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例,穿刺成功2138例,占99.07%,穿刺失败20例,占9.93%,失败原因包括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天,最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闻曲 《护理学杂志》2004,19(9):35-36
对49例肿瘤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结果48例1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化疗;1例穿刺失败。未发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无局部血肿、血气胸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细菌培养阴性。  相似文献   

6.
锁骨下静脉导管是危重病人抢救、重大手术、化疗、静脉营养及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者等治疗中重要的输液通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一般要求的体位是患者去枕仰卧位,足高头低10°~15°,肩背部加薄枕垫起,头面部转向穿刺对侧,双上肢贴躯干两侧自然放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部分患者难以满足此种体位要求,如心衰及大量腹水患者,在正常仰卧位时就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头低足高位时就更难以耐受了;驼背患者一般在仰卧位时也需要加垫高枕头方可.如何对该类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确是一个临床难题.为此,我们总结了文献,分析了现代临床应用的中心静脉置管套件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对上述特殊病例应用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径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75岁,因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于2003年12月18日入院。诊断:(1)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局麻下经右锁骨下径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舒贝康中心静脉导管,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生产)。穿刺成功后用Selldinger法置入导管,当J型导丝进入约15cm时感阻力稍大,置人中心静脉导管15cm,回血良好,测CVP为25cmH2O。术毕摄床边胸部x线平片显示中心静脉导管位于右颈内静脉内,即再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摄胸部x线片证实左侧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然后以第4肋间腋中线为“O”点,同步测量两侧静脉压,右管静脉压为23.5cmH2O,左管CVP为16cmH2O,即拔除右侧导管。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6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结果经X线透视、X线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20例,其中A组18例,B组2例。结论采用阻断颈内静脉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经锁骨下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便于固定,且患者较舒适,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是备受关注的并发症之一.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导管的走向与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头臂静脉间的解剖关系有关[1].穿刺置管时患者头位改变是否会影响颈部血管位置尚不清楚,且穿刺置管时适宜的头位选择尚存争议[2-5].本研究应用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头位改变对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头臂静脉解剖关系的影响,旨在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的适宜头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10年10月,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之尿毒症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27例患者共行965次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95.1%,换位后100%成功。导管留置共39860导管天,平均(45±12.57)d。发生急性并发症11例次,发生率1.14%。出口感染67例次,菌血症73例次,发生率各为1.68次及1.83次/1000导管天;无导管隧道感染;症状性深静脉梗阻42例次,发生率4.3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替代颈内静脉作为血液透析临时通路,今后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定位标志固定、感染率低[1]和病人感觉较舒适等优点,是创伤外科病人重要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之一,也是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首选径路.其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8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体会,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0 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长度6~7 cm)锁骨下静脉置管(皮下隧道组),155例患者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 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PI CC置管术在肿瘤治疗应用中的优缺点,从而根据临床需求选择较合适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对327例肿瘤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PI CC置管术,将两种置管方法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共159例;B组行肘静脉置管术,共168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管时间。结果:A组穿刺时间较B组短(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较B组高(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高(P<0.05),但留管时间较A组长(P<0.05)。结论:PI CC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有优劣,需根据临床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至8月间我们随机选取60例需要深静脉穿刺的患者,并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n=30)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B组(n=30)采用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综合考察和比较两组操作的难易度、成功率、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准确度、导管通畅度、并发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整体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操作在难易度、成功率、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准确度和导管通畅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整体护理情况上差别较大。结论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以代替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脑卒中患者60例接受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54例,成功46例,失败8例,无一例出现局部血肿、气栓、血气胸、误穿等较严重并发症。失败8例改由股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6例,另2例采取静脉切开置管。置管时间平均23 d。发生穿刺口渗液2例,加压包扎后好转;堵管4例,予以拔除;导管细菌培养阳性者4例,抗感染后恢复。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效果良好,加强导管护理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是中心静脉置管的途径之一,对其操作方法改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1cm外,方向指向胸锁关节上1cm处,置管深度为,婴幼儿8~10cm,成人12~16cm。结果:急危重病人35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95.50%,穿刺失败6例,占1.68%,结论:改进的锁骨下置管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利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住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全胃肠外营养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其中右锁骨下静脉置管40例和颈内静脉置管12例),在胃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注意静脉导管的护理如导管入口处消毒、换药,导管冲洗、封管等。21例病人手术后行腹腔多管冲洗引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合适体位,以利于腹腔多管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术后病人均行常规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咳出。病人均进行口腔护理。结果:在生长抑素、抗生素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和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效果满意并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行之有效的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痊愈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于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腔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输血、化疗,同时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因留置时间长,容易引起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46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深静脉置管患者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颈内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例,股静脉置管4例.年龄3-90岁,置管时间最短3天,最长134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 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