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效果。方法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者,平均出血量比单纯剖宫产多50~800ml不等,无一例因剔除肌瘤出血过多、无法控制而切除子宫。7例未同时行肌瘤剔除者,多为多发性米粒样大小肌瘤,或肌瘤位于宫角近大血管、阔韧带近子宫动脉、输尿管等原因。结论剖宫产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及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术中遇到合并肌瘤者也日益多见,考虑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避免再次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加重经济负担,且留下肌瘤可影响子宫复旧、增加盆腔感染的机会。因此主张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但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否增加产后出血率及围手术期病率及如何预防术中出血的问题,使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产科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华萍  郭芸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1043-1044
<正>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内套圈一过性阻断子宫血管剔除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1月因子宫肌瘤在我院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8例,近期无生育要求,肌瘤径线<6 cm。随机分为内套圈阻断子宫血管组(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切开子宫肌层直到肌瘤的假包膜,剔除肌瘤,缝合子宫切口,最后取出肌瘤。结果:32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80±36)min,出血量(90±32)ml。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术者必须具备腹腔镜下娴熟的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陈晓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106-210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占妊娠的0.1%~3.9%,在肌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5%~1%。本文分析了2003—03—2009—08在我院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3例,同时取同期50例剖宫产术同时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n=42)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B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以及随访3、6、12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B组月经量增多、痛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经期延长、贫血、尿路和直肠压迫、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虽为妇科良性肿瘤,但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保守治疗无显著疗效,肌瘤增大或多发伴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可通过开腹和阴道两种途径进行,即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行腹式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药物治疗多不理想,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中,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确保子宫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1],传统的肌瘤剔除术为腹式子宫肌瘤剔除,能拓宽微创手术范围,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的优势。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住我院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剖腹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先阻断双侧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腔镜组89例、剖腹组132例。两组肌瘤数目、大小、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通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以及观察术后定期随访1年,观察月经症状的改变、B超监测子宫大小及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剖腹组手术时间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90.6vs103.8min P〉0.05) 但寻找子宫动脉时间腔镜组较剖腹组短(21.4vs30.6min P〈0.05) 术中出血量剖腹组较腔镜组有所增加(87.5vs101.2ml P〈0.05) 住院天数腔镜组明显少于剖腹组(7.28vs11.13d P〈0.05)。术后随访1年,腔镜组失访12例,剖腹组失访17例,以腔镜组77例、剖腹组115例进行统计。腔镜组和剖腹组月经症状缓解率为92.64%和97.97% 腔镜组与剖腹组两组肌瘤复发率分别为3.89%和3.47%,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前先阻断子宫动脉,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延缓了肌瘤的复发,在腔镜下行此手术较剖腹手术更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并能保留子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合理处理方式。方法 对本院近 10年来 10 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5例患者 17例经阴道分娩 ,88例行剖宫产术 ,其中 81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结论 B超是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宋颖菊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05-100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分娩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均行剖腹产手术,手术中先行剖宫产,胎儿顺利娩除后,先缝合子宫切口,在行肌瘤剔除。结果:32例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恶露干净时间平均为25.4d,产后6周复查B超子宫复旧良好。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以免除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对于直径〉5.0cm,位于子宫下段的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险较大,不主张剖宫产同时挖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在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留子宫,既往采用开腹方法,但其出血多、且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于术的优点.避免了开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与同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比较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超大疑难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妇科自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18例,行腹腔镜下各种术式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其中超大疑难子宫肌瘤17例,包括单发子宫肌瘤9cm以上,宫底在脐下2—3指,以及多发子宫肌瘤位于子宫颈、阔韧带和子宫峡部,至少3个以上,肌瘤大小为6—8cm者,均在腹腔镜下将超大特殊部位的肌瘤先核除,然后再行各种术式切除。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LAVH3例,LSIL9例,LM5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超大,疑难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以及腹腔镜下娴熟的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的动态变化。追踪时间3~16个月,平均(10.0±3.5)个月。结果术前41例彩超显示肌瘤血流丰富,术后第1天肌瘤和正常肌层血流消失,第7天肌瘤血流仍消失但正常子宫肌层血流开始出现;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而肌瘤内仍无血流。4例术后第7天开始肌瘤内有血流信号,至术后12个月肌瘤内仍有血供。45例CT平扫发现术后当天肌瘤和正常肌层均有碘油沉积,以肌瘤明显,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碘油逐渐流失,而肌瘤内仍有碘油沉积。45例术前MRI肌瘤及子宫肌层均有明显强化,术后3个月MRI复查39例肌层有强化而肌瘤无强化改变;另6例术后肌瘤仍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患者术后肌瘤脱落,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术前、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的监测,MRI与彩超测量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血管床出现选择性栓塞导致肌瘤坏死,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其动态影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妇科2015年06月至2017年01月行腹腔镜下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6例,治疗组39例在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7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复苏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肌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CT动态扫描血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血供变化。方法 16例单发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前、术后7d及术后3个月选择同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正常子宫及肌瘤的CT值,进行栓塞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每次均顺利完成CT动态增强扫描,术前、术后7d及术后3个月正常子宫组织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无明显改变,而肌瘤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有明显改变,肌瘤栓塞后处于持续性缺血状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子宫动脉栓塞后非肌瘤子宫组织血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病人5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行临床与B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成功率为100%,栓塞后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6—48个月,1例因子宫感染坏死行子宫切除,1例40个月后肌瘤又增大行子宫切除,2例闭经,15例肌瘤消失,31例肌瘤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保留子宫及其功能的治疗措施,可使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实体进行性缩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2004年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1例,其中51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50例肌瘤剔除术(Myomectomy,MYO)。随访时间最短4年,最长7年。回顾患者住院病例和每次随访资料并填写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盆腔痛和压迫症状缓解率,治疗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月经量多症状改善者UAE组42例(91.3%)明显多于MYO组20例(52.5%)(P〈0.01)。UAE组住院天数及应用止痛剂天数与MYO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明显短于MYO组(P〈0.01),估计出血量较MYO组明显减少。结论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具有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且有出血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且并未增加术后再手术率,尤其适用于治疗以月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对于以压迫症状为主的子宫肌瘤患者,以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宜,应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以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对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例正在日益增加。当肌瘤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时腹腔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的缺陷,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恰能弥补上述缺陷而又不失微创原则,所以逐渐受到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国内于2002年首次报道,此后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为止国内公开报道的仅数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