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T检查己被广泛用于临床 ,而 CT增强扫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在增强扫描过程中 ,造影剂的快速注射过程中可引起碘过敏反应。它是 CT检查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可靠的静脉穿刺方法 ,保持足量造影剂的顺利注入 ,也是提高增强效果的关键 ,因此不良反应的防治和保证增强扫描是否顺利进行是 CT室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将护理体会讲述如下。1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1.1 做碘过敏试验 离子型造影剂 6 0 %泛影葡胺 ,在注射前用 30 %泛影葡胺注射液 1…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CT增强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成为检查常规。增强扫描即当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不易辩别时 ,将造影剂 (6 0~ 10 0ml)注入静脉进行扫描以增强正常和异常组织之间的对比 ,提高检出率。由于CT扫描及介入放射学的普及 ,造影剂大量使用 ,造影剂反应及致死的病例相应增加 ,故造影剂的应用和并发病的处理在CT扫描中是非常重要的。1 含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含碘造影剂中 ,目前常用的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 (如碘普罗胺、碘笨六醇 ) ,其渗透压低 ,不带电荷 ,对神经组织侵犯极…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剂量也越来越大,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所导致的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问世是碘造影剂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它可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毒性.本文旨在对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时发生的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CT在二级医院已广泛使用,其增强扫描技术尤其是在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两快一慢技术”已深入人心而在二级医院增强CT扫描手推注入造影剂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在初期,因采用直针头注射,加上强调快速团注、快速扫描,因此发生了4例将造影剂注入血管旁组织。因处理及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以利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CT造影剂增强的目的是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以利发现病灶,或更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由于传统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多,常会妨碍CT检查,而非离子型造影剂因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本文目的在于总结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选择及副反应的防治。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无论是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还是显影质量均较传统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优越^[1,2]。最近1.5a来我院CT室采用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海醇注射液行增强CT扫描共1008例。现就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特别是造影剂的副反应而进行详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增强扫描已成为常用技术.CT增强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由于非离子型价格昂贵、来源有限,故只能选择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常用60%~70%泛影葡胺,因其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即使在注射碘造影剂前过敏实验结果为阴性者,仍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轻度反应者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喷嚏、咳嗽、结膜充血、全身发痒并出现少量荨麻疹.  相似文献   

8.
CT扫描和造影剂增强法检查对肿瘤的鉴别和伽马刀患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增强扫描是指为了诊断和鉴别疾病,在扫描过程中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可用于主动脉CT,脑部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A),肾肿瘤泌尿系统三维重建等。常用的造影剂中有离子型造影剂,如65%Angiografin(安其格  相似文献   

9.
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1],但造影剂本身具有溶解度、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电荷等理化特性,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时剂量大,速度快,动态扫描时无法全程床边监护,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7230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现将操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滨  夏传文 《新疆医学》1999,29(3):163-164
CT增强扫描由于要从患者血管内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故检查中常有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患者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发生率。保证CT检查的顺利进行,笔者根据本院1996年4月至1998年5月所完成的1000例CT增强扫描的实践,就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000例,男618例,女382例,年龄4~85岁,平均41岁。头颈部242例,胸腹体部758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增强扫描者872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或欧乃派克)增强扫描者128例,其中包括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  相似文献   

11.
张丽萍  郝连旭 《吉林医学》2005,26(9):968-968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量造影剂,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造影剂副反应是CT增强扫描中不可避免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及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是提高CT增强扫描检查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我院CT科自1993年11月~2005年1月进行CT增强扫描155例,其中有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笔者对其进行了观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为提高CT图象密度分辨率和清晰度,常采用CT增强检查,CT增强扫描快速大剂量静注离子型造影剂时,易发生碘变态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现总结我院CT室1993年以来600例行CT增强扫描检查中预防此情况发生及处理体会经验。  相似文献   

13.
CT检查中,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及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常使用碘造影剂作增强扫描检查.碘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1],但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的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常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作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4.
CT检查中血管造影剂的选择和副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2,9(12):916-916
CT检查技术中造影增强扫描和造影扫描 ,弥补了平扫的不足 ,显著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 ,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而造影剂在此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本文对江苏省中医院在 CT检查中应用造影剂的 12 0 0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总结我们在实践中的一此体会 ,供同行参考。1 造影剂的发展和种类造影剂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机碘到有机碘 ,从一碘、二碘到二碘和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等重要阶段。目前广泛应用于血管内造影的水溶性碘造影剂有 4种类型 :1离子型单体 ,以泛影葡胺为代表 ;2离子型二聚体 ,以碘克酸为代表 ;3非离子型单体 ,以…  相似文献   

15.
CT增强扫描是CT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当前用于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我们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对其不良反应和增强的显影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科研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螺旋CT检查中造影剂的副反应仍困扰着影像诊断工作者。目的 评价临床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 醇等采取增强扫描。结果 它们具有低渗透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临床上常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有优维显(300),优维显(370),碘海毒性等优点,但其渗透压约为血液的两倍,其成份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血凝中、重度副反应仍偶有发生。结论 对于螺旋CT增强的患者,做好扫描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扫描中、扫描后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CT检查在临床的广泛使用,CT增强也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而高压注入碘造影剂是保证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准确快速完成静脉穿刺使碘造影剂顺利注入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是CT扫描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为了提高CT扫描病变发现率和病变的显示程度,以便达到确诊的目的,但注射造影剂时往往发生过敏反应的较多,为减少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的发生率,我们常规使用地塞米松作为预防剂,本文在CT增强检查中应用地塞米松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在颅脑CT检查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颅脑CT增强扫描病人258例,男154例,女104例,高危因素者142例,有病变者253例,无异常者5例.全部病例增强所用造影剂均为双北注射液,剂量100ml,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检查,测量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CT值,记录血压、心率改变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标准包括增强质量、不透光性、全身耐受性、局部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增强质量均为"优",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增强前后CT值改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5),全身耐受性和局部耐受性"佳",不良反应率低,程度轻.结论:在颅脑CT增强检查中,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极少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肾功能改变,不良反应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造影剂注射流量与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 (CT值 )效果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 ,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 5组 ,3.5mL/s组 32例 ,3.0mL/s组 4 0例 ,2 .5mL/s组 77例 ,2 .0mL/s 组 6 8例 ,1.5mL/s组 5 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 119例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15 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 ,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 ,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0 1,q =2 .91~ 4 .0 1,P <0 .0 5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2 5 ,P <0 .0 5 )。④结论 注射流量越大 ,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 ;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