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蒙医学很早以前就有了胎教思想,要求孕妇在饮食方面给予六味俱全、三根较平衡的饮食,特别是在孕妇的起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方面有了较为详细的文字记载,给后人在卫生保健胎教方面留下了宝贵知识及珍贵史料。1饮食与胎教蒙医古代书籍对饮食与胎儿发有早有记载:"胎儿在宫腔内吸取母体食物精华而依次发育"'、'、';"宫中胎儿的心脏为思维之中心,与其母的血脉及思维紧密相连,故孕母想吃之物既便对其不利也要将少量该食物同其他食物混合食用,反之所生之婴相貌不俊也"门、刀;"孕八月时食用大麦粥及煮牛奶"(');"孕后不食恶味食品,不…  相似文献   

2.
李玉清 《中医研究》2003,16(3):59-60
孙思邈指出:为了保证乳儿的正常发育,哺乳期妇女应慎寒暑,节情欲。小儿宜常见风日,忌厚衣,小儿的衣物夜间应收入屋内,注重小儿的心理护理,注重药浴,小儿洗浴不宜过频亦不能不洗浴,且洗澡水要寒热得宜等方法,对如今小儿的保育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儿童保健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必要予以继承和发扬。一、护胎、养胎与胎教儿童保健,从妊娠开始称之为“胎教”、“养胎”、“慈幼”、“护胎”等体现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幼幼集成》中说:胎婴在腹,与母共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饥饱劳逸,喜怒忧惊,食欲寒温,起居慎肆,莫不相为休戚。……但愿妊娠之母,能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恚,寡嗜欲则善矣,此尤切于胞胎之急务,幸毋视为泛常而忽之。”《格致余论》也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调理不外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饮食护理就更为重要.因为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因饮食不节或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常诱发猝死.所以病人的合理饮食.对本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美珠 《养生月刊》2010,31(5):475-475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宜全不宜偏",否则,就很容易因营养失衡而诱发疾病.但是,饮食习俗亦应因时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来说,合理的"偏食"是有益于健康的.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江苏中医药》1989,10(10):28-30
当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应加强优生学的研究。祖国医学中的“胎教”蕴含优生学意义,故不揣浅陋,特此作初略探讨。一、胎教之渊源早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有“太伍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是关于周文王之母的胎教方法的记述,也是关于胎教的较早记载。北齐·徐之才在《逐月养胎法》一书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胎教方法,即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十二经气血的盈亏,对孕妇孕期的饮食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中医“瘿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所致。故注意饮食调摄及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和护理瘿病的两个重要方面。1心理护理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如《内经》曰:“精神进,志意治,故病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且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而病不愈也。”说明调节患者的心态,对疾病的转归起很大的作用。1。1控制紧张、急躁易想。C埋甲亢患者由于神经兴奋性增高,临床上多表现为紧张,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 ,社区医疗已成为目前医疗保健的主要服务形式 ,因此家庭病房也逐渐增加 ,随之给家庭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空间。饮食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疾病好转、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有称 :“善补者以食调之”以及“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而祖国医学在饮食调护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 ,本文就家庭病床中的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略谈如下。中医治病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 ,更重视饮食调养的作用 ,有食疗之法 ,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饮食调养的原则是饮食适量 ,定时定餐 ,不宜偏嗜 ,软硬、冷热相宜 ,饮食清洁 ,宜清淡 ,慎厚味肥甘之品 ,忌烟酒、油…  相似文献   

9.
《黃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其饮食养生有精辟见解,倡导食饮有节,戒过饥过饱;认识到各种食物要相互搭配,避免偏嗜;饮食宜清淡,不宜厚味;热病后注意忌口,以免食复发生,对现代养生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的护理体会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何利民主题词肝硬变/护理,腹水/护理,中医护理学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跋胀”范畴,多因长期嗜酒、饮食不节、情志抑郁或某些疾病而致湿热久郁,肝脾两伤,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而...  相似文献   

11.
都修波 《中医研究》2009,22(2):12-14
祖国医学对胎教的论述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胎病”的论述,至西汉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有“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骂,胎教之谓也”,“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的记载,明确提出胎教的概念。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及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都对胎教作了详细的论述,由此成为一种学说而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推崇。  相似文献   

12.
按祖国医学理论,小儿面黄肌瘦是由于其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改变。主要原因有饮食无节、喂养不当以及疾病消耗等三个方面。小儿乳食无度,或食肥甘生冷,则易伤脾胃,胃伤则纳差,脾伤则运化失职,久之,则水谷精微无从消化吸收,致使脏腑、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等病范畴,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脾胃薄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喂养不当,凡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中医认为"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活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至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出".小儿腹泻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虚和湿盛,在治疗上应用中药止泻散外包帖脐治疗解决了中药的气味难闻,小儿拒服中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当谈到健康时就会联想起日常饮食该如何合理的摄入平衡饮食,其中饮食宜忌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饮食宜忌,是指各类不同人群(体质)的人,不论是健康(亚健康)和在病中以及后恢复期,就会想起在饮食上宜吃什么,不宜吃什么,即:“忌口”的说法,祖国医学是重视饮食宜忌的,临床上确有现实意义。忌口是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和避免某些食物发生不良作用的一种措施。《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说明饮食宜忌对疾病的发生和痊愈极为重要。有人认为患病后,饮食宜忌是中医看法,西医是不讲忌口的,我认为这种提…  相似文献   

15.
胆囊炎、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胁痛”、“腹痛”、“腹胀”、“胆胀”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肝之余气疏泄胆汁。胆为中精之腑,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胆汁的疏通畅泄。六淫七情、饮食不节等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蕴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胎教与优生     
胎教在祖国医学中历史悠久。《史记》中说:“太伍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是关于胎教的最早记载。宋《妇人大全良方》专有胎教一门。胎教中的某些论述与现代优生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当前计划生育中,降低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优生相应地提到了日程上来。因此深入挖掘“胎教”这一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使其为后代的建康,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贡献,有其重要意义。下面仅就“胎教”问题,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园园  陈鸿芳 《陕西中医》2007,28(1):127-128
痤疮俗称“青春痘”,因好发于青年,又称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以黑头或白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祖国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积热,复感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体会刘梦华甘肃省中医院(730050)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胃窦胃炎和胃体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本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及先天禀赋有关,因其...  相似文献   

19.
<正> 小儿久泻,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综合征。由于小儿饮食不节,冷暖失调,或感受外邪侵袭,致使脾胃运化失常而成泄泻。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我们经6年临床实践多次筛选,拟定理脾固肠汤。对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方法:将鬼针草及败酱草各30 g 加水3碗,慢慢煎至1碗,频频呷服。每天服1剂,重症患者每天服2剂。两草合用,有清热解毒、消炎祛腐的功效。护理:做好饮食护理,以清淡流质为宜。防劳累,起居有节。同时,在治疗期间要加强巡视,做好心理疏导,戒急戒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