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sP-选择素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75例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肝功能及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P-选择素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P-选择素与肝功能、肝功能Child分级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s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选择素(sP-selectin)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肝肝硬化及不同分期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7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及肝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加;血清sP-selectinI、L-18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呈明显相关性。【结论】测定二者的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脏功能复杂多样,具有强大的贮备和代偿能力,应用敏感的血清学指标来反映肝脏的贮备功能,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来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是个热点,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但是血清胆碱酯酶与肝脏疾病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报道较少.为此笔者检测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和肝纤维化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来分析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对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5),血清空腹血糖水平与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66 5,0.688 6,0.722 0,0.672 9,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检测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IL-6、IL-18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我们对10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穿活组织病理分析,并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s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7例胃癌患者和47例正常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患者血清两种黏附分子水平明显与病程、胃壁浸润程度、远处转移有关.[结论]血清sP-选择素及sICAM-1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活检肝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及血清学指标。本文就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学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校附属医院肝病科2000-01/2006—12住院和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51例,其中男486例,女65例,年龄11~67岁。均经肝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慢性肝炎轻度258例,中度175例,重度56例以及活动性肝硬化62例,健康对照者11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追踪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的血清P选择素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定期检测我院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50岁以上人群血清P选择素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P选择素水平变化和发生ACS的关系。结果在为期2 a的调查检测期间,13例发生ACS,统计分析其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其他调查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CS发生高危人群血清P选择素水平变化对于预测ACS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芳  吴林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32-103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肝硬化组90例患者平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21±845)U/L和(31.2±6.3)g/L,而健康对照组平均水平为(8726±911)U/L和(44.6±2.8)g/L,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hitd A、B、C三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降程度为ChildC级〉ChildB级〉ChildA级,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了解肝组织受损的程度,以协助判断肝硬化发展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 结论 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肝硬化患者,年龄(50.9±10.4)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n=12)、ChildB组(n=11)和ChildC组(n=10)。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年龄(46.3±10.3)岁。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峰值速度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值)。结果肝硬化患者较对照组LVEF增加、LAd增大、E/A值下降(均P〈0.01)。LVEF:对照组〈Child A组(P〈0.05)〈Child B组(P〈0.01),Child C组小于Child B组(P〈0.01),Child C组与Child 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Ad:对照组和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均P〈0.01)。E/A值: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均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不全,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在肝硬化并发肝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腹壁及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检查,对92例肝癌患者,148个肿瘤结节进行术前及术中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其术中超声诊断率97%(147/148)明显高于术前超声诊断率74%(110/148)(P〈0.05).其中肿瘤结节直径≤2 cm的小灶癌诊断率,术中超声为97%(47/48),显著高于术前超声检查46%(22/48)(P〈0.01).[结论]术中超声在细小病灶的显示与定位方面,明显优于术前超声检查,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对此类患者手术方式的确定及手术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3例肝癌(PHC)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 GP73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Ⅳ型前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观察 GP73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临床动态变化。结果 CHB组、LC组和PHC组血清GP73水平(μg/L)分别为118.0±82.2,154.4±87.7和196.5±89.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84,-7.909,-9.609,P均<0.01);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清 GP73,Ⅳ-C和 HA水平逐渐升高,且 GP73与Ⅳ-C和 HA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487,P<0.01)。结论 GP73在慢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升高,GP73可能与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较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汀肝功能呼气试验检测的特点,比较^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与临床Child—Pugh分级方法差异。方法:肝硬化患者34例和正常人20例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口服^13C-美沙西丁50mg,收集检测并比较研究对象服药前、服药后10、20、30、40、50、60、80、100、120min等10个时间段呼出气体中^13CO2丰度(DOB)、代谢速率(MV)以及累积丰度(CD)等。结果:34例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与临床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检测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