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百合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主证与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相似,但现代百合病之名,在临证却少见医家诊治报道。百合病命名主要的观点有:以药命名,以病机命名,以病因命名,以证候命名。该病病因病机主要有:宗肺说,宗心说,宗心肺说,百合病实系脑病。临床大凡解亻亦、脏躁、梅核气等皆百合病之类也。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宋代翰林学士王洙于殊旧书籍中发现的是: ①《金匮玉函经》;②《金匮玉函要略方》;③《伤寒杂病论》;④《金匮要略方论》。2.病人语声喑喑然不彻者,病位在: ①骨节间;②头中;③心膈间;④腹中。3.暍病的基本病机是: ①耗气伤阴;②耗气伤阳;③阴阳两伤;④气血两伤。4.百合病的主治方剂是:  相似文献   

3.
刘慕冰  殷晓轩 《河南中医》2013,33(7):1069-1071
臌胀的病因众多,基本病机总不外肝脾肾三脏亏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阴虚型臌胀还有以下病因病机特征:①素体阴虚;②肝郁化火伤阴;③攻伐伤阴;④久病血去阴伤;⑤久病邪恋阴伤;⑥阳虚及阴.其治疗原则为滋阴清利,活血通经.配合西医治疗,补充白蛋白,酌情使用利尿剂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辨证分清标本;②兼顾利水和养阴;③慎用峻下逐水;④注重养血活血;⑤注重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4.
一、单项选择且。 说明: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填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为外感病邪先导的邪气是:() ①风邪②热邪③火邪④暑邪 ③肝与肾④肺与脾 10.尿液与粪便的排泄与哪脏的气化最有关系?() ①心②脾③肾④肺 n.肺对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作用称为()2.阴虚的临床证候为:()①实热证②虚寒证③虚热证④实寒证“游溢精气”“通调水道”②“蒸腾气化”④“分清别浊” 3.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①脾②肝③肾④心 4.以下哪一组不宜直接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 ①寒与热②内与外 ③动与静④邪与…  相似文献   

5.
(答案下期刊出)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1事物阴阳两方面的相互转化是()①绝对的②有条件的③必然的④量变的1.2肝主疏泄的实质是指()①调畅气机②条达情志③促进消化④运行气血1.3在维持正常呼吸方面,关系最为密切的两脏是()①肺与肝②肺与心③肺与肾④肺与脾1.4具有推动呼吸和行气血作用的是()①心气②肺气③宗气④营气1.5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①心肺②肺脾③肺肾④脾肾1.6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称作()①气郁②气逆③气陷④气滞1.7手太阴经脉所络的脏腑是()①肺②小肠③胃④大肠1.8风邪…  相似文献   

6.
<正>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将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①《内经》②《难经》③《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④《诸病源候论》2.阴阳互根的含义为:①阴阳双方相互对立②阴阳双方相互斗争③一方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④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3.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为:①培土制水②培土生金③扶土抑木④泻南补北4.藏象学说以哪一项为基础?①五脏②六腑③奇恒之腑④脏腑“血府”是指:①心②脉③冲脉④女子胞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①肺的呼吸功能②生成宗气③调节全身气机④主宣发卫气  相似文献   

7.
(答案下期刊出)1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1.16肝木过亢而犯肺,属于()每小题1分,共30分)①相乘②相侮③相克④相生1.1临床上出现呼多吸少,动辄气喘的病理现象,主1.17脾统摄血液的机理是气的()要由于()①温煦作用②固摄作用③推动作用④气化作用①肺失宣降所致②肾不纳气所致③肺脾气虚所致1.18津液排泄障碍主要与哪脏关系密切() ④肺气虚损所致①肺②肾③脾④三焦1.2哪种病邪致病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的症状1.19具有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气是()()①元气②宗气③卫气④营气①风邪②寒邪③湿邪④燥邪1.20“塞因塞用”的…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硬1.奇恒之府是指()①脑、盆、脉、胆、命门;②女子胞、脑、三焦、骨、脉,胆;③脑、胆、三焦、心包、碱、脉;④脑、翻、骨、脉、胆、女子胞。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①肝在志为怒;②脾为筋之宗,③肾开窍于目;④肝为魄之处。3.临床上测知宗气的盛衰,常观察的部位是①脾气虚;②肺阴虚;③胃阴虚;④肾阴虚。13.“乙癸同源”是指()’①心与肾的关系;②肺与肝的关系,③肝与肾的关系;④心与脾的关系。14.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之母。巧.五脏六腑之大主是()①心;②肺;③脾;④肾。二、多项…  相似文献   

9.
<正>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稽留热常见于 ( )①风湿热②大叶性肺炎③疟疾④肺结核2.呼气伴烂苹果味见于 ( )①肝昏迷②有机磷中毒③尿毒症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甲状腺肿大并触及震颤见于 ( )①单纯甲状腺肿②甲状腺机能亢进③甲状腺炎④甲状腺腺瘤4.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伤寒与副伤寒②出血性疾病③过敏性疾病④病毒感染5.下列血液化验的正常值,何项正确( )①血沉<15mm/h(男性)②凝血时间2~5分(试管法)③出血时间2~6分④网织红细胞(?).8~2%(新生儿)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肺血管 X 线表现是①肺充血②肺淤血③肺水肿④肺缺血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会出现的 X 线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运动神经元病病情凶险,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心烦意乱等焦虑症的表现,临床表现为“肉跳心惊”与“心惊肉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加速发展.深入研究运动神经元病伴焦虑症的发病机理,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病机为:①肝失疏泄;②心失神主;③脾失健运;④肺忧气伤;⑤肾亏志恐.  相似文献   

11.
对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为:①注重病位,分部用药;②注重药势,调理气机;③桃红为主,加减用药;④注重补气,妙用黄芪;⑤注重剂量,轻重相宜;⑥选用"药引",增强疗效;⑦辨证用药,随证加减;⑧注重质量,强调产地;⑨炮制方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肺系疾病经验丰富。洪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肺阳虚这一病机特点,并提出温法调摄,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剖析,具体如下:①梳理源流,沟通古今认识,探讨肺阳虚的证治规律。②重视肺阳,倡"治肺不远温",揭示洪老对肺阳虚成因和基本治则的认识。③正本清源,阐释病证关系,即肺阳虚是慢性肺系疾病的内在病理基础。④突出温法,归纳组方用药,包括益气温阳平哮喘,标本同治疗干咳,温中培元治肺胀。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较为广泛的疾病发生模式有5种,分别是:病生于运气;病起于过用;积微之所生;因加而发;亢害败乱。  相似文献   

14.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中 ,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1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2喜用风药 ;3不宜用淡渗分利药 ;4随证加减 ,灵活权变 ,因时、因人、因脏腑所伤部位不同 ,灵活掌握 ,随方加减 ;5配方君臣有序 ,每方用药剂量小 ,每次服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15.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①病证结合,成竹在胸。②用药轻灵,平中见奇。③顾护后天,斡旋升降。④用药精简,擅用药对。⑤整体观念,全面调摄。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①重视舌诊,四诊合参;②肝脾同治,重在健脾;③治理脾胃,痰气同治。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包括分脏腑论治和分证型论治,分脏腑论治有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等;分证型论治分为外感风寒型、风热郁肺型、脾气虚弱型、肾气亏虚型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滴鼻法、针刺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加减运用补中益气汤及现代临床应用概况。认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因时制宜和异病同治三方面 ,是古今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的指导思想。今后 ,应从 5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寻找其证治规律 ;2规范其主治证 ;3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4开发补中益气汤的系列产品 ;5加强其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疾病的证及中医病理特点研究的回顾,提出:①不同疾病的基本病理特点、证的兼杂规律及演变趋势、不同疾病的中医易患因素是本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②研究对象不能仅限于西医的病,也应包括中医的病;③遵循中医的思维规律在本领域研究中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