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GFAP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和局灶脑缺血预处理(IP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MCAO组、IPC+MCAO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各组又分为3 h、6 h、12 h、1 d、3 d、7 d组,观察1 d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梗死体积,观察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标志物GFAP表达水平。结果 101 min IPC可使大鼠神经功能增加并减少梗死体积,MCAO和IPC+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表达增多,10 min IPC随缺血时间延长,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增多,在缺血1 d、3 d、7 d明显增加,与MCAO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IPC可能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缺血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后处理(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r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A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AS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AS损伤均轻于I/R组,IP组AS 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AS损伤,增加细胞活化程度,对A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组缺血3h后再分为再灌注1、3、7和14d,每个时间点6只。再灌注结束后,取脑作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1d比较,脑缺血组缺血再灌注3、7、14d皮质缺血周边区的GFAP阳性产物显著增加[(699.22±160.82)μm2/HP,(1817.97±290.88)μm2/HP,(2831.64±481.38)μm2/HP vs(33.13±7.45)μm2/HP,P0.01]。脑缺血组缺血再灌注1d皮质缺血周边区出现以"分支状"为主的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3、7d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并表现为"灌木样"细胞,14d后活化小胶质细胞呈现"阿米巴样"细胞。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活化,但小胶质细胞活化出现得更早;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只出现在缺血周边区,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从缺血周边区向缺血中央区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分布、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 GFAP的分布随再灌注时间而变化 ,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CA1区主要分布于多形细胞层、辐状层、腔隙层、分子层。 3 NPA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 3dGFAP表达增强 ,7、14d维持在较高水平 ,2 8d时有所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 ,GFAP的表达增强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活化可能与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面积和减轻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GFAP表达却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治疗组术后给予EP01 000 U/kg腹腔内注射5d.术后第8周时3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后断头取脑做免疫组化检测观察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 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假手术组和EPO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EPO干预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1).缺血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而EPO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同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与学习记忆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EPO能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前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4、6 w海马和额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缺失、变性、坏死较对照组轻,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额叶GFA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阿魏酸钠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多,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增多,阿魏酸钠能够降低其表达,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大脑中动脉梗死组(NS+MCAO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GFAP表达程度较NS+MCAO组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香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模仿人类脑缺血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给予瑞香素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2、4、6 w海马和皮层GFAP的表达.结果瑞香素治疗后,海马和皮层GFAP的表达在2 w时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高,然后开始下降,4 w时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6 w时已低于假手术组;瑞香素治疗组中,随着时间延长,GFAP的表达进行性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应用瑞香素治疗对海马和皮层GFAP表达的影响呈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早期促进表达,后期抑制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脑缺血性损伤后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后白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前脑I/R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I/R组(n=15),I/R阿魏酸钠治疗组(n=15),每组按I/R2、4、6w3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n=5)。模型制备免疫组化法检测I/R后2、4、6w胼胝体、内囊和脑室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I/R后胼胝体、内囊和脑室周围GFA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阿魏酸钠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多,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6w差异最显著(P〈0.05)。结论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白质GFAP表达增多,阿魏酸钠对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减轻内皮素对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 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醚预处理组每天吸入1.5%异氟醚1 h,连续5 d,末次预处理后24 h制作MCAO模型。 MCAO后24 h时采用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MCAO后1、3、7和14 d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 );MCAO后9 d时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14 d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 Glu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梗死灶,异氟醚预处理组大鼠梗死体积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缩小[(26.383±3.128)%对(19.107±1.661)%;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0分),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3、7和14 d时mNSS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降低[1 d:(9.000±1.195)分对(11.500±1.414)分;3 d:(6.625±1.407)分对(6.625±1.407)分;7 d:(5.875±0.707)分对(7.375±1.407)分;14 d:(3.375±1.187)分对(5.125±1.246)分;P均<0.05]。水迷宫实验显示,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5 d时逃避潜伏期分别为(95.992±15.734) s、(70.949±14.708) s、(39.660±7.413) s、(22.692±5.778) s和(14.906±4.336)s,显著短于缺血再灌注组的(103.008±11.654)s、(94.705±14.709)s、(65.716±10.155)s、(35.240±8.553)s和(22.890±10.381)s(P均<0.05)。异氟醚预处理组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为(4.556±1.333)次和(33.014±5.223)%,显著多于和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的(2.889±1.536)次和(21.978±6.697)%(P均<0.01)。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侧海马GluR1蛋白水平分别为0.871±0.153、0.456±0.130和0.689±0.126,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F=18.329,P<0.001),异氟醚预处理组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G lu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脾切除组、假脾切除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脾切除2周后,采用线检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4h后灌注固定并取脑.尼氏染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SL-xmk)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L-xmk预处理组采用SL-xmk悬浮液(937.5 mg/kg)对大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F-K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缺血区域NF-KB与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缺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比[(28.6±3.2)%对(16.2±3.8)%,t=2.668]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缺血预处理组的NF—KB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时间点延迟为48h。③缺血预处理组的ICAM-1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后NF-KB、I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胱天蛋白酶 3(caspase 3)在脑缺血预处理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假手术对照组、缺血预处理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CA1区caspase 3蛋白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 4 8和 72h与再灌注时间相同的缺血组比较 ,caspase 3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 3蛋白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梗死体积、缺血皮质胱天蛋白酶-8、-3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AMPK抑制剂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AMPK抑制剂组在MCAO即刻腹腔注射Compound C(20 mg/kg),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胱天蛋白酶-8、-3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无胱天蛋白酶-8、-3以及凋亡阳性细胞.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梗死体积显著缩小[(45.34±7.20)mm3对(22.71±4.93)mm3;t=5.730,P=0.037],大脑皮质胱天蛋白酶-8[(17.58±8.62)个/HP对(6.87±4.32)个/HP;t=3.631,P=0.023]、胱天蛋白酶-3[(16.21±5.46)个/HP对(8.22±4.64)个/HP;t=2.630,P=0.021]和凋亡[(78.44±8.32)个/HP对(55.73±6.71)个/HP;=5.541,P=0.042]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结论 抑制AMPK活性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胱天蛋白酶-8、-3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1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非缺血预处理(non-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IP)组(70只)和IP组(7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14只.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预处理10 min,分别在IP后1、3、7、14和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测定渗出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于湿重法评价脑水肿程度,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法检测MMP-9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NIP组相应亚组比较,IP组缺血预处理1、3和7 d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EB含量和脑水含量显著降低,MMP-9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IP组1、3和7 d亚组梗死体积和MMP-9 mRNA表达较IP组14 d和21 d亚组显著缩小或下调,3 d和7 d亚组EB含量、脑水含量和MMP-9蛋白表达较其他亚组显著降低,其中以3 d亚组降低最显著(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和MMP-9表达下调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预处理对calpain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对钙依赖中性蛋白酶(calpain)活性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calpain与脑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预处理缺血组、脑缺血组,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calpain活性变化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预处理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预处理缺血组calpain活性低于脑缺血组(P<0.05)。组织病理可见预处理缺血组有部分梗死性病变,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组织结构轮廓尚存。假手术对照组及预处理对照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形成。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产生缺血耐受现象,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抑制calpain活性。calpain活性减弱可能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 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但在CA3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中可见HSP70着色,以再灌注后24 h最明显。在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于再灌注1 h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再灌注6 h 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6 h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24 h HSP70表达达高峰;再灌注72 h HSP70表达有所下降;至再灌注120 h HSP7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损伤性脑缺血前给予LIP,可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诱导CA1区锥体细胞耐受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