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玉章 《检验医学》2006,21(3):244-24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在体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P-10)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12名正常对照和20例不同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的SLE患者其PBMC在体外与CTX和CsA共温48 h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P-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还检测了36例SLE和12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P-10水平.结果随着SLEDAI增大,IP-10和IFN-γ浓度相应升高,且两者之间的CsA+植物血凝素(PHA)、PHA及无药对照具有相关性(P<0.05).在SLEDAI≤10分时,CsA抑制PBMC分泌IP-10,而CTX促进PBMC合成和分泌IP-10.在SLEDAI>10分时,与CTX明显促进SLE患者PBMC分泌IP-10不同,CsA仅轻度刺激PBMC分泌IP-10.SLE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P-10水平分别为(179.46±14.40) pg/ml和(53.37±9.58) 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sA抑制SLE患者PBMC合成和分泌IP-10的作用明显优于CTX.SLE患者血清IP-10的浓度与SLEDAI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脂水平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D患者血液样本10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100例,抽提PBMC,在PHA刺激下培养48 h,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L-1α(sIL-1α)、血清IL-6(sIL-6)、血清IL-10(sIL-10)、血清TNF-α(sTNF-α)及血清IFN-γ(s IFN-γ)水平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周后AD患者重新采样检测。结果 AD组PBMC分泌的IL-1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组sIL-6及s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6周后重新采样的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结论在PHA刺激下PBMC的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AD发病相关,其中PHA刺激的IFN-γ及sIL-6、sTNF-α、TC、TG、LDL-C水平检测对A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134/CD134L共刺激分子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活动期HSP患者10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成:(1)对照培养组;(2)单纯刺激组;(3)抗CD134组;(4)地塞米松(Dex)组。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结果 (1)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活动期HSP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分泌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FN-γ低于健康对照组;(2)在PHA刺激下,活动期HSP患者PBMC分泌的IL-4又较刺激前明显增加;(3)抗-CD134单抗可使经PHA刺激的HSP患者PBMC分泌IL-4水平显著下降,导致IFN-γ水平增高,免疫应答朝TH1方向偏离;(4)Dex能显著抑制PHA刺激的原代培养PBMC中IL-4、IFN-γ的分泌水平。结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具有多重性,对TH1、TH2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不均衡;抗-CD134单抗对减轻HSP患者PBMC的异常活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SLE患者218例(SLE组)及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各血清炎症因子与SLE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组相比,活动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2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04 4,P0.05),SLE患者血清IL-4、IL-6、IL-10、TNF-α和γ-IFN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610 0、0.437 4、0.501 4、0.702 6、0.777 9,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显著且与疾病活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CHB患者HBV DNA和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分泌IFN-γ和IL-6的水平。结果CHB患者治疗前PBMC分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分泌IFN-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分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分泌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载量组分泌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γ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和ALT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CHB患者PBMC分泌IFNγ-、IL-6水平可作为判断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建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42-1643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 vs育龄组(94.8±14.5) 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 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 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 pg/mLv5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痛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PBMC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干扰素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治疗前后,用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 IL-12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4)和无应答组病人(n=12)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10)(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水平。治疗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的IL-12 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5),无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PBMC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 IL-12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 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NORs)和T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I.S%);以微量细胞毒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以来评价辅助性T细胞亚群活性。结果:(1)13例稳定期和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5.14±1.06)I.S%和(3.21±1.40)I.S%,与正常对照组(6.69±1.30)I.S%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有P<0.05,P<0.01);活动期显著低于稳定期(P<0.01);(2)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计数(23.5±7.8)%和CD4+/CD8+比值(0.58±0.31)显著降低(P<0.01),CD8计数明显升高,为(37.4±12.1)%(P<0.05);(3)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为(37.2±2.7)pg/mL,(P<0.05),IFN-γ分泌为(17.9±2.7)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稳定期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活性低于正常水平;(2)活动期患者血清IL-4分泌水平增高,IFN-γ水平降低,提示Th1类活性降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存在Th1/Th2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沈建雄  薛志忠  夏丰  何玮 《检验医学》2003,18(4):225-22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γ-干扰素(IFN-γ)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6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2、IFN-γ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IL-2、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L-2、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而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sIL-2R和IFN-γ的测定在白血病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IFN-γ/IL-4)分泌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紊乱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SLE患者和32例健康者血清中DcR3、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DcR3、IFN-γ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DcR3与IL-4呈正相关(r=0.340,P<0.05),与IFN-γ无明显相关关系(r=-0.105,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复杂,不同患者可能分别表现为Th1细胞或Th2细胞优势;SLE中DcR3具有一定的促Th2偏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Th1/Th2/Th3型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结果(1)SLE患者血清IL-4、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FN-γ的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SLE血液系统受累组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血液系统未受累组(P<0.05);抗ds-DNA阳性组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抗ds-DNA阴性组(P<0.05),IL-4/IFN-γ比值及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抗ds-DNA阴性组(P<0.05)。结论SLE患者的IL-4、IFN-γ表达水平增高,TGF-β的表达水平降低,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Th1/Th2/Th3细胞因子网络出现异常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谱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LADA、21例2型糖尿病(T2DM)和20例正常人血浆IL-2水平,及PBMC培养上清IL-4和IFN-γ水平。结果:(1)血IL-2水平LADA组高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2)无PHA刺激的上清IL-4水平LADA组低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4.64 vs 6.59,7.04);经PHA刺激后,LADA及正常对照低于T2DM组(12.63,11.49 vs 26.86)。(3)无论有无PHA刺激,上清IFN-7水平LADA组均高于T2DM及正常对照组(188,00 vs 29.14,11.96;1820.66 vs 370.20,796.64)。(4)未予PHA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LAD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5.06 vs 1.39);经PHA刺激后,LADA组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109.58 vs 8.12,60.68),T2DM组低于正常对照组。(5)LADA患者未予PHA刺激的IFN-γ分泌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GADA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Th1样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升高而Th2样细胞因子IL-4水平下降,存在着Th1/Th2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C亚族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CL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CP-4的水平与狼疮肾炎的关系,以探讨MCP-4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SLE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各40例。另收入正常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方法测定SLE组、RA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CP-4的水平,SLE患者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非狼疮肾炎组和狼疮肾炎组,其中非狼疮肾炎组20例,狼疮肾炎组20例,并分析SLE组血清MCP-4水平是否与抗核抗体、补体C3、C4等指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相关性,血清MCP-4水平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Spearman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MCP-4水平SLE组为(216.32±12.65)pg/mL,RA组为(203.79±18.64)pg/mL,正常健康对照组为(125.13±11.08)pg/mL。SLE组、RA组血清MCP-4水平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与RA组比较血清MCP-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中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比较血清MCP-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MCP-4水平与抗核抗体、补体C3、C4等指标及SLEDAI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MCP-4在SLE组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MCP-4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可能成为SLE新的血清学有用指标并作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IFN-γ、IL-10水平,初步探讨慢性荨麻疹患儿免疫相关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观察组)及42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9.32±2.91,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9.89±9.48,pg/ml);而血清IL-10(7.48±1.81,pg/m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6±0.39,pg/ml)。结论慢性荨麻疹儿童存在免疫失衡,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使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含量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水中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及胸水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的IFN-γ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FN-γ浓度分别为(448.96±191.97)pg/ml和(47.77±27.67)pg/ml,结核性胸膜炎组的IFN-γ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膜炎组(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血清中IFN-γ浓度分别为(42.63±18.35)pg/ml和(38.43±18.80)pg/ml,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浓度(39.19±17.96)pg/m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IFN-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是145.9 pg/m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100%和93%。结论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 R-21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与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q RT-PCR检测两组PBMC中mi R-21的表达;向PBMC中转染mi R-21,ELISA检测PBMC分泌IFN-γ与IL-17情况。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mi R-21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mi R-21的表达,IFN-γ与IL-17的分泌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mi R-21在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的表达下降,并可抑制PBMC中IFN-γ与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TPE)与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及对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92例,其中TPE患者52例(TPE组),MPE患者40例(MPE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胸腔穿刺术留取5 mL胸水,常规检测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间皮/组织细胞、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D13)、r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TPE组患者胸水白细胞数目显著高于MPE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胸水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间皮/组织细胞、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中IL-1β、IP-10、IL-13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MPE组(P<0.05),MPE组中bFGF水平显著高于TPE组(P<0.05);两组患者胸水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最佳阈值分别为IL-1β 5.5 pg/mL、IP-10 4005 pg/mL、ID13 7.9 pg/mL、IFN-γ 100.5 pg/mL和bFGF 2.4 pg/mL时,对TPE与MPE具有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IL 1β、IP-10、IL-13、IFN-γ和bFGF变化在TPE和MPE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丙二醛(MDA)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20例(观察组),其中角膜上皮炎82例,角膜基质炎38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FN-γ和MD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12.02±2.0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01±3.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DA[(8.02±1.10)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3.81±1.02)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基质炎患者血清IFN-γ[(9.10±2.02)pg/mL]明显低于角膜上皮炎患者[(13.40±1.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基质炎患者血清MDA[(10.55±1.23)nmol/mL]明显高于角膜上皮炎患者[(6.88±1.03)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和MDA呈负相关(r=-0.239,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而血清MDA水平升高,与角膜炎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20年1月年2022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GDM组, 年龄(31.69±5.17)岁, 年龄范围为20~42岁。选取同期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定期产检的94例健康孕妇的资料作为健康组, 年龄(30.56±4.89)岁, 年龄范围为20~41岁。收集两组纳入者分娩前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 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根据GDM组患者的结局分为良好结局亚组和不良结局亚组, 并比较两组产儿的母体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 GDM组IL-4水平[(10.69±2.53)pg/ml]低于健康组[(11.98±3.20)pg/ml], IFN-γ[(38.95±10.63)pg/ml]和IFN-γ/IL-4(3.64±0.76)、围产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18.2%(20/110)]均高于健康组[(20.45±6....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FN-γ、IL-4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α(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变化与HFRS患者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6名正常对照者和49例不同治疗时期的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结果 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患者发热期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发热期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逐渐趋向正常,IFN-γ和IL-4的检测有利于HFRS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