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2、IL 6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红霉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3 0例哮喘发作期、19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刺激后诱生IL 2、IL 6水平。 15例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组。观察培养液中加入红霉素后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PBMC经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后IL 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加红霉素后患儿IL 2、IL 6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细胞因子失衡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 ,红霉素可下调IL 6、IL 2水平 ,使细胞因子偏移状态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癫痫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0例癫痫患儿(其中23例服用苯巴比妥,13例服用卡马西平,24例未服药)及2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TNFα及血清TNFα。结果癫痫患儿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项指标于各组癫痫患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与癫痫患儿病程、脑电图是否有痫样放电无关。结论癫痫患儿免疫调节网络处于失衡状态。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癫痫免疫功能损害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有关脑瘫患儿的免疫功能,以往研究甚少[1]。我们对46例脑瘫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探讨IL-6、TNF-α等免疫因素在脑性瘫痪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脑瘫患儿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10a。其中痉挛型22例,手足徐动型10例.混合型(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12例,共济失调型2例。运动障碍程度:轻度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极重度6例。脑性瘫痪的诊断、分型及运动障碍程度分类根据第互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正常对照组24例,男14名,女10名,年龄1~1…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含量及其相关关系陈丽云吴兴利黄达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发生和持续中的作用已受到重视。我们通过测定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由多种非特异性炎症和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是重要的内源性生物因子,为探讨sIL-2R及TNF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我们对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sIL-2R及TNF含量测定,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7年12月至1998年7月我科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9例,诊断标准按1988年小儿哮喘诊断分型标准及婴幼儿喘息评分标准,并参照1993年的标准诊断[1]。男18例,女11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对3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与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测定。结果,早产儿、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低于健康成年人,分别为0.45±0.24、0.86±0.39、1.82±0.56μg/L(x±s);早产儿脐血中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比足月儿低,而且TNFα的含量与胎龄及1分钟Apgar评分成正相关关系(r=0.37.P<0.01)。本研究提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不成熟的单个核细胞产生较低的TNFα,可能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而易受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TNFα,用内毒素(LPS)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检测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程<4d者血浆中可测到TNFα,而>4d者及健康对照者未能测到。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病程<4d者与>4d者无差异,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存活儿及死亡儿出院或临终前血浆TNFα均测不到,而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死亡者低于存活者及健康对照,后二者无差异。结论TNFα可能仅在败血症早期起作用。起病后败血症患儿继续产生TNFα的能力将降低,且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与病情变化一致。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 13) 在紫癜性肾炎(HSPN) 的变化。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PCR) 及双抗体夹心ELISA 法,分别检测了30 例健康儿童和20 例HSPN 患儿活动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植物血凝素(PHA) 刺激下IL- 1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HSPN 活动期PBMC中IL-13 mRNA 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 .48 ±0 .11 vs0.36±0.16 和47 .89 ±11 .67 pg/mlvs35.22±4.42 pg/ml, P均< 0.01)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0.38±0.12 vs0.36±0 .16 和35 .94 ±5.60 pg/mlvs 35 .22±4 .42 pg/ml,P均> 0.05);②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急性肾炎综合征型者,活动期PBMC中IL- 1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表现为单纯血尿型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HSPN 患儿活动期IL- 13 表达异常,且与临床类型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足月儿在不同分娩方式时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阴道分娩、择期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足月儿脐血和产妇血浆IL-6和TNF-α水平.结果急诊剖宫产组脐血IL-6和TNF-α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和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与择期剖宫产组脐血IL-6和TNF-α无显著差异;阴道分娩、择期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三组母血IL-6都高于相应脐血,且与脐血IL-6呈正相关.结论分娩应激脐血IL-6水平可能受母体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可使脐血IL-6和TNF-α上升,但幅度较小;脐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分娩方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IL 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 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分别于术前 (T1)、停体外循环 (T2 )、体外循环后 2 0min(T3 )、术后 6h(T4)、术后 2 4h(T5)时段抽取桡动脉血测血TNF α、IL 8、IL 10水平。结果 TNF α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升高(P <0 .0 5 ) ,体外循环后 2 0min达峰值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8体外循环结束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术后 2 4h仍高于基础水平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2 4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10体外循环后 2 0min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可触发明显的炎性反应 ,TNF α、IL 8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病毒性脑炎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及外周上单个核细胞(PBMC)请生的IL-6、IL-8、TNF-α水平,以及外用血T细胞及亚群。结果病脑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呈增高趋势;体外PBMC诱生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病人TNF-α水平高于轻型病人;病脑组CD3 、CD4 、CD8 细胞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小儿病脑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失调,其中IL-8、TNF-α在其炎症反应及脑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 (FC)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FC患儿49例分为单纯性FC(SFC) 39例和复杂性FC(CFC) 1 0例 ,并设健康对照组 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TNF α及IL- 2水平测定。结果 FC组血清TNF- α及IL-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3 .70 7 P <0 .0 0 1 ;t=2 .52 0 P <0 .0 5)。CFC组血清TNF -α及IL -2高于SFC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引起FC患儿惊厥的原因之一 ,而且FC患儿血TNF- α、IL- 2水平越高 ,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3例AG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1.AGN急性期IL-10 mNRA和蛋白水平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2.IL-10mRNA和蛋白水平与血清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GN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PV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对热性惊厥(FS)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及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表达的影响。方法:16例FS患儿随机分为FS对照组和TNF-α干预组。TNF-α干预组采用1.0 ng/mL 的TNF-α进行干预。对照组16例,为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进行外周血PBMC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CAM-1 和 LFA-1的表达。结果:FS 对照组在体外培养的PBMC表面ICAM-1和LFA-1表达水平分别为(20±9)% 和(43±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7)%,(30±16)%](P<0.05);TNF-α干预组的PBMC表面ICAM-1表达水平[(27±11)%]明显高于FS对照组(P<0.05),LFA-1表达[(52±21)%]较FS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介质TNF-α刺激可使FS患儿的LFA-1 和 ICAM-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 ,且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病程长 ,病情重 ,甚至引起死亡 ,已引起广泛关注。迄今MP感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MP直接侵入学说[1] 。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学有关的发病机制 ,本文对 30例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检测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MP感染组 :30例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2~ 14岁。实验室检测咽拭子MP培养阳性和 /或血清MP IgM阳性 ;诊断标准见文献[2 ]。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 5 0例HSP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10的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HSP组血清IL 6( 0 .0 72± 0 .0 2 6)ng/ml,对照组 ( 0 .0 42± 0 .0 15 )ng/ml;TNF α( 0 .92 7± 0 .3 80 )ng/ml,对照组 ( 0 .5 92± 0 .3 2 0 )ng/ml;IL 10 ( 0 .0 67± 0 .0 3 1)ng/ml,对照组 ( 0 .0 40± 0 .0 19)ng/ml;IgE( 12 .0 3± 2 .45 ) g/L ,对照组 ( 4.60± 3 .70 )g/L ;IgA( 1.75± 0 .3 5 ) g/L ,对照组 ( 1.0 0± 0 .5 0 ) g/L ;IL 6、IL 10、TNF α、IgA、I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经相关分析发现IL 6、IL 10与IgA呈显著正相关 (r=0 .798,0 .82 9 P <0 .0 1)。结论 过敏性紫癜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Yang J  Li CR  Li YB  Li RX  Sun LB  Huang HJ  Wang GB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598-60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TNF-ɑ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4个多态性位点,对96例川崎病患儿及16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中国汉族健康儿童TNF-ɑ基因-308(A/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和美国白人正常人群相近;而IL-10基因-1082(G/A)、-819(C/T)、-592(A/C)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英国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2)TNF-ɑ基因-30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川崎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L-10 -1082、-819、-592的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3)临床表型分析发现,TNF-α-308 A基因型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高于TNF-α-308 G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7% vs 5%,χc2=90.48,P<0.01),前者发生静脉注射用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的相对危险度(RR)是后者的42.25倍(RR 95% CI=15.81~112.88,P<0.01).IL-10-1082A/-819T/-592A单体型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高于Non-ATA单体型,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52%vs 20%,χ2=18.36, P<0.01), IL-10基因启动子区ATA单体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RR是Non-ATA单体型的4.26倍(RR 95% CI=2.20~8.25,P<0.01).结论 TNF-α、IL-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川崎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