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庄礼兴教授认为烟雾病术后后遗症与中风后遗症相似,异病同治,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辅以辨证论治,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兼化痰活血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原方由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  相似文献   

3.
天麻钩藤汤为主治疗儿童抽动症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永州  赖东兰  陈晓刚 《陕西中医》2005,26(10):1033-1034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方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儿童抽动症患儿用天麻钩藤汤加减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结果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天麻钩藤汤平肝息风之功效,效助辅心理疗法对儿童抽动症有心身并治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痛的相关文献,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筛选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处方303首,中药176味,常用药物为牛膝、钩藤、天麻、茯苓等,所用药物多归肝、肾、脾三经,药物功效主要以补肝肾、强筋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为主;将常用的药物进行聚类组合,可聚为滋补肝肾、平肝阳、健脾渗湿等8类,其中常用的药对为钩藤-牛膝、牛膝-天麻、钩藤-天麻.结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应从补肝肾着手,再根据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状态酌情加入平肝息风类药物,常用药物为牛膝、钩藤、天麻,另外考虑老年患者脾胃亏虚,升清降浊功能减退致使水液输布异常,故应酌情加入茯苓、泽泻、白术等药物.  相似文献   

5.
19治高血压方(一)组方: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30g,牛膝10g,茯苓10g,杜仲10g,夜交藤15g,栀子10g,黄芩10g,桑寄生15g,夏枯草15g,龙骨30g,牡蛎30g。功能:平肝补肾,潜阳熄风,重镇安神。方解:本方为天麻钩藤饮加减而成。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钩藤清热平肝、息风镇痉,配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是首选配伍,再加上牛膝活血祛瘀、通经、补肝肾,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茯苓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利水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近10年高血压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来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钩藤、牛膝、天麻、茯苓、白药、泽泻、川芎等。②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前6位同总体用药;常用中药依次为钩藤、牛膝、茯苓、天麻、川芎、白芍、泽泻等。③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肝阳上亢证为钩藤、牛膝、白芍、天麻、川芎、菊花等,肝肾阴虚证为枸杞子、牛膝、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牡丹皮等,肝火炽盛证为黄芩、夏枯草、钩藤、栀子、龙胆草、菊花等,痰浊上扰证为茯苓、半夏、橘皮、白术、天麻、甘草等,肝风内动证为天麻、钩藤、白芍、石决明、半夏等,瘀阻脑络证为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丹参、三七等,阴阳两虚证为山茱萸、熟地黄、茯苓、肉桂、附子、牛膝等。  相似文献   

7.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功能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笔者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头痛、眩晕、鼻衄、呃逆等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组成:天麻5g,钩藤6g,绿茶10g。做法:将天麻、钩藤洗净,加水适量,煎煮2次,去渣。以其汁液冲泡绿茶,盖严,浸泡5~10min即可。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效:平肝息风镇静。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衰弱、四肢麻木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10.
孟凡珍  王凡  陈慧素 《中成药》2010,32(12):2195-2196
探索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00首,中药143味,共1 753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以补虚扶正、平肝息风为主,兼顾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11.
天麻钩藤饮为临床常用方剂,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方中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卡十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解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天麻促智胶囊中天麻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促智胶囊由天麻、杜仲、钩藤等中药组成 ,具有平肝息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 ,益智安神之功 ,用于老年痴呆属肝阳上亢所表现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 ,反应迟钝等症。天麻素为该方君药天麻的主要成分 ,其含量测定已报道的有分光光度法[1] 、薄层扫描法[2 ] 及HPLC法[3 ] 。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天麻项下也有HPLC法测定天麻素含量的规定 ,但经研究均不适用本品。我们经过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法测定天麻促智胶囊中天麻素含量 ,分离效果好 ,简单、快速、准确 ,为控制天麻促智胶囊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实验数据。1 仪器与药…  相似文献   

13.
药对又称对药,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药味组方治病。天麻、钩藤药对相须配伍除平肝的作用,也具备解表清风,息风除湿,止动止抽的效力。现代药理研究中,该药对能发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消炎、镇痛、镇静、脑保护、神经阻滞等作用,且药性平和无毒,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临床治疗咳嗽、腹泻、小儿抽动症3个跟师医案分析天麻、钩藤的作用,为对药在临床中的运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测定天麻素及钩藤碱体内药动学参数,研究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对天麻素和钩藤碱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天麻钩藤以9∶12配伍后,与二者单味药对照组相比,天麻素和钩藤碱C_(max)及AUC均显著增加,钩藤t_(max)后移1.5 h,天麻t_(max)后移0.25 h,二者由原来相同的达峰时间改变为前后相差1.25 h,说明配伍可显著改变药物体内药动学行为。从整体组方分析,天麻药性缓和滋补,钩藤寒凉苦降,配伍后天麻达峰较快且C_(max)及AUC增加,先发挥滋阴潜阳作用同时弥补钩藤达峰延后损失的药效;之后,在滋阴的前提下钩藤碱继续达峰且C_(max)及AUC增加,可弥补天麻半衰期较短的缺点,有利于更好地维持降压作用。二者配伍各自发挥优势互补,避免了单用钩藤苦寒过重累及伤阴,或单用天麻滋补有余,苦寒不足,充分说明钩藤、天麻二者共为君药、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具有可靠的药动学依据。该研究通过对天麻钩藤药对配伍后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医通过天麻、钩藤配伍实现对"肝阳上亢"整体施治目的是具有其药动学基础的,进一步为中医组方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药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6):701-703
目的:观察平肝息风止颤汤加减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平肝息风止颤汤(羚角、天麻、钩藤、白芍、生熟地、络石藤、龟板、白僵蚕等)联合阿尔马尔治疗34例,对照组单用阿尔马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复发率8.82%,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复发率21.88%,不良反应发生率34.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肝息风止颤汤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震颤,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73首方剂,涉及122味中药。方中补虚药出现频次最高(30.4%),其次是活血化瘀药(21.7%)、平肝息风药(17.4%);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丹参(32.0%),药对是丹参-钩藤(23.3%)。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中,常用平肝息风-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 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组方以补肾、平肝、活血、利水化痰为主,以本病继发病同治,心肝肾并治,邪正兼顾,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高血压病的中医用药规律,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1994~2009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102篇临床研究文献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用药类别由高到低频数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养心安神药、解表药、理气药;所用中药由高到低的频数依次为牛膝、茯苓、白芍、钩藤、杜仲、石决明、天麻、菊花、桑寄生等。(2)辨证用药规律(从高到低排序):①主证用方:肝火亢盛证: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阴虚阳亢证: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痰湿壅盛证: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阴阳两虚证:二仙汤、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石决牡蛎汤等。②主证用药:肝火亢盛证:黄芩、栀子、钩藤、夏枯草、龙胆草、菊花等。阴虚阳亢证:牛膝、白芍、钩藤、山茱萸、熟地黄等。痰湿壅盛证: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天麻等。阴阳两虚证:山茱萸、熟地黄、杜仲、牛膝、淫羊藿等。肝阳上亢证:钩藤、牛膝、石决明、白芍、天麻等。结论 近15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主要从虚、痰、瘀、火辨证治疗,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治疗上,着重以滋养肝肾、调整阴阳为主,健脾化痰祛湿也是重要的治法。  相似文献   

18.
第十章平肝药一、平肝息风药 1.羚羊角:长于清热熄风,且善清解热毒。热极生风多配钩藤(羚羊钩藤汤);热毒发斑多配犀角(紫雪丹)。2.牛黄:功近羚羊角而长于化痰开窍醒神。痰热神昏多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的发生与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中医药治疗脑卒中中经络一般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代表方剂以镇肝息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加减;中脏腑宜通腑泄热,化痰开窍为主,以羚角钩藤汤加减为其代表方剂;恢复期中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  相似文献   

20.
天麻钩藤饮治疗神经衰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曾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主任医师。杨老以为神经衰弱之种种见症,大都乃因虚而生内风所致,虚为本而风为标,治疗宜补虚祛风,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常取天麻、钩藤、夜交藤等味,又以龙骨代石决明,有助于安神平肝;并常加入炒枣仁,以增养血益肝安神之力。若阴虚火旺明显,则加入川石斛,有补阴而不腻之长。临床上常分四型作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