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CPA)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辅以内镜处理显微死角部位的经验,以期提高CPA胆脂瘤的全切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手术治疗的34例CPA胆脂瘤,术前均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经乙状窦后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分离切除所见肿瘤及其包膜,然后用内镜(0°和30°)观察显微镜死角是否有残余肿瘤,并在内镜下切除.同时以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未用内镜辅助手术的CAP胆脂瘤36例作为病例对照.结果 内镜辅助手术经术后影像学检查,全切31例(91.18%),次全切除3例(8.82%),术后近期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者2例(5.88%),无手术死亡.随访半年至一年半,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对照组全切25例(69.44%),大部切除11例(30.56%),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者9例(25%),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CPA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中,辅以内镜可以观察并切除显微镜死角内的残余肿瘤,从而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多房性脑脓肿临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6年11月至2010年10月多房性脑脓肿14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结果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脓腔消失,经随访8个月至3年,13例脓肿壁完全消失,术后1例复发。结论认为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多房性脑脓肿具有定位准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此方法操作可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下开展鞍区、斜坡、脑室内等病变的手术切除已经日趋成熟[1],但目前对于椎管内肿瘤,通过神经内镜进行微创手术切除的经验仍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通过完全神经内镜下单侧椎板开窗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从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配合显微镜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50.3岁.患者术前均行DSA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45例采取单纯内镜手术,5例采用内镜辅助显微手术.结果 随访期间内镜4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减轻,无小脑梗死及水肿病例,无颅内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内镜手术有2例止血困难而在显微镜下完成止血过程.结论 神经内镜可以抵近观察,能够避免责任血管的遗漏,疗效确切.还具有对小脑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单纯神经内镜手术能够完成显微血管减压术,该技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小脑出血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小脑出血16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第2天和第7天复查头颅CT,12例血肿完全清除,3例大部分清除,6个月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1%,死亡率6.3%.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小脑出血,操作可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8.
应用神经内镜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成熟和延伸,在鼻内窥镜下经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已相继开展。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9月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8例,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单纯内镜下手术40例、内镜控制下手术19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22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镜组、内镜控制组和显微镜组(分流及混合手术患者6例未计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病情好转和囊肿缩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3±36.0)min]、术中出血[(160±39.6)mL]均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内镜组[(97±26.8)min,(15±4.8)mL]和内镜控制组患者[(87±27.6)min,(18±5.7)mL]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优于显微镜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的7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室管膜瘤2例,脑膜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4)h,手术失血量约30~40mL,丘脑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6.2±7.9)%.随访3个月显示恢复良好3例(21.4%),轻度残疾4例(28.6%),重度残疾4例(28.6%),植物状态2例(14.3%),死亡1例(7.1%).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经颅入路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内镜下经颅入路侧颅底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42例患者中原发性偏侧面肌痉挛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2例、表皮样囊肿15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鞘瘤3例、脑桥小脑三角区脑膜瘤18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例;其中90例(包括原发性偏侧面肌痉挛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2例)于内镜下行经颅入路微血管减压术,52例(包括表皮样囊肿15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鞘瘤3例、脑桥小脑三角区脑膜瘤18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例)于内镜下行经颅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结果 142例患者均全程于内镜下完成经颅入路侧颅底手术,单手操作96例(67.61%);以气动臂持镜,双手操作46例(32.39%)。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总体治愈率达87.78%(79/90),内镜侧颅底肿瘤全切除率90.38%(47/52)。平均随访(23.46±8.93)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在气动臂的配合下,内镜技术可以完成复杂经颅入路侧颅底手术,具有可近距离和多角度观察,视野清晰,神经血管辨识度高等优势,但对内镜技术、器械和辅助设备的要求较高,需接受内镜技术培训和积累一定程度的内镜手术经验方可尝试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319例,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127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192例(显微镜组)。结果 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神经内镜组鼻中隔缺损率、复发率和术后尿崩发生率(分别为20.47%、4.72%和8.66%)均明显低于显微镜组(分别为36.98%、13.02%和27.60%;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外科技术.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100例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30例,大腺瘤35例,巨大腺瘤35例.功能性腺瘤68例,无功能性腺瘤32例.头痛82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76例,失明3例,闭经、泌乳36例,肢端肥大26例,垂体功能低下15例,其他症状者6例.结果 术中内镜下肿瘤全部切除93例,大部切除7例,7例均为质地硬韧的纤维型腺瘤.术后短暂性尿崩症32例;脑脊液鼻漏5例.术后随访平均28个月,肿瘤残余者10例;12例肿瘤复发,10例再次行经蝶手术,2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有11例行溴隐亭治疗,18例病人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对56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我们总结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手术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内镜手术技巧,扩展内镜手术适应证。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临床资料56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在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将神经内镜技术引入到神经血管减压术(MVD)中来,一共在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使用神经内镜进行控制或辅助的MVD手术,获得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联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防治侧颅底脑膜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经颅入路联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20例侧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未延伸至海绵窦或眶上裂的肿瘤实现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为减少术后眼神经损伤的风险、有小块肿瘤残留在海绵窦或眶...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始采用德国蛇牌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此文选择2001年1月~2006年9月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60例,其中17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与同期完成的21例常规开颅手术和22例脑室外引流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