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P A D) 的预后。方法 对65 例 P A D 及69 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N P A D) 进行3 ~6 年随访,调查其再入院及转归情况。并比较其在人口学特征、疾病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46 .67 %的躁狂症,44 % 的抑郁症及52 .17 % 的双相情感障碍都伴发精神病性症状。 P A D 与 N P A D 在人口统计学,疾病对目前生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有18 .9 % 的 P A D 再入院诊断改变为精神分裂症,它们有如下特征:起病年龄较小,平均住院日较长,再入院次数较多,伴与情感不一致的妄想症状较多。结论  P A D 是一种常见疾病。 P A D 与 N P A D 在预后上无显著差异。有18 .9 % 的 P A D 再入院诊断改变为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2.
报告22例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发现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年龄为12-14岁,未见有10岁以下发病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外向性格发病多。59%的患儿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其临床症状以情感障碍为主导症状,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表现“三高三低”症状,但躁狂发作时有15.8%具有“分裂性”症状,抑郁发作时有28.6%具有“分裂性”症状,因此不能认为“分裂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专有症状”。  相似文献   

3.
“一级症状”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开达  邹文华 《上海精神医学》1991,3(3):116-118,115
作者对符合黄山会议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14%患者有“一级症状”(FRS),58%有“分裂性症状”(SS)。有无 FRS 和 SS,与起病型式、病前性格及精神病家族史有关;与发病年龄、单双相、复发次数及近期疗效无关。作者认为 FRS 及 SS 并非精神分裂症“专有”症状。  相似文献   

4.
非情感性精神病中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200例精神分裂症,40例卒中后精神病和4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人进行了抑郁临床症状学和HAMD量表评定,结果发现抑郁症状(HAMD≥17分24项版)的发生率分别为33.5%,35%和45%;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以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多见,酒中毒性精神病的抑郁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为主,而卒中后精神病的抑郁以运动迟缓和绝望为主。  相似文献   

5.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夏镇夷等在1978年报道的7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进行10年后的临床随访,并与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对照比较。结果发现此70例 SAP 难以称为独立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6.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现药源性锥体外系症状(EPS)研究较少,EPS与锂盐的关系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对EPS(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TD)有较高的易感性[1]。有关锂盐与EPS间的关系,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7.
情感性精神障碍140例治疗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罗明王耀华李培轩为了解我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情况,更好地改进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我们对1985年~1994年十年间1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共321例次住院治疗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 (CCMD 3)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定义为“一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 ;同时在该病的病程标准中指出 ,符合症状标准的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 2周以上 ,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然而在临床上可以见到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是不同时存在、而是交替发作的病例 ,即每次发作表现均只有典型的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显然这种情况不符合CCMD 3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定义。根据《精神病学》(沈渔村 .精神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1:4 17)中关于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布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所列的症状和躁狂量表(BRMS)、抑郁量表(HAMD)作为调查工具,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作症状调查。结果149例躁狂发作者中其症状分布和频度为语量增多144例次(96.6%),睡眠需要减少118例次(79.2%),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不感疲乏)95例次(63.8%),活动增多93例次(62.4%),自我评价过高86例次(57.7%),联想加快81例次(54.4%)。BRMS评定11项症状中有9项症状超过86.5%。292例抑郁发作者中有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者212例次(72.6%),失眠和早醒178例次(61.0%),精力减退或疲乏感147例次(50.3%),自我评价降低148例次(50.7%),食欲降低22例次(41.8%)。HAMD抑郁量表测定24项症状中有15项出现率超过50.0%。结论躁狂发作者以语量增多、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不感疲乏)和自我评价过高最多见(〉57.0%),与BRMS量表相类似。抑郁发作者以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自我评价低,失眠和早醒,精力减退或疲乏感最多见(〉50.0%)。与HAMD量表症状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199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28例(14.0%)具有“一级症状”。本文资料显示有、无“一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人在首发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治疗反应,近期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起病者“一级症状”频率明显高于慢性起病者(P<0.01);有阳性家族史者“一级症状”频率高于无阳性家族史者(P<0.01)。认为单以有、无“一级症状的存在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47例60岁以上老年双相情感性障碍,并与60岁以下双相障碍进行对照,发现老年双相障碍有阳性家族史者起病年龄显著较早;初次发病多为抑郁;老年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快速循环;荒谬妄想、情感高涨和性兴趣明显较少,而敌意破坏性、假性痴呆和谵妄较多;躯体疾病较多,药物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2.
报告359例 CCMD—2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现场测试结果,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5.4%,评定员一致性为94%,与临床诊断一致性为93%。其可重复性高(98.4%,K=0.96),表明诊断标准信度、效度良好,分型及诊断标准适合临床和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30例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0例住院治疗的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单相患者5例,双相患者25例,其中4例诊断为快速循环型,临床症状与成人基本相似。43.33%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疗效和学业优秀、业余爱好、外向性格及阳性家族史呈正相关,并就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老年与非老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感应性精神病的临床资料分析(附4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应性精神病往往发生在同一环境或家庭中,其间关系极为紧密。是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个体组合性(二联、三联、多联)精神病。唯其疾病概念、命名及归宿等颇具争议。本文以4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论据,并参考部分学说和有关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浅析。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介绍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来源及精神症状的组合与诊断.  相似文献   

18.
Kraepelin[1] 描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结局较好 ,但后来较多研究[2~ 4 ] 证实部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bipolardisorder简称BD)患者结局较差。本文拟对BD患者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及其相关因素作一回顾。1 结局的确定方法在对BD患者心理社会结局的研究中 ,其结局的确定采用多种方法 :(1)死亡率 ;(2 )疾病缓解期或循环期的长短 ;(3)对治疗的反应 ;(4 )缓解期所能达到的功能水平[5] 。2 BD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多数对BD结局的研究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社会功能受损。Poort报告 1/ 3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由于其情感…  相似文献   

19.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65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女性占多数,发病年龄相对较晚,起病相对较急,焦虑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往往需联合治疗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Klinefelt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是1942年Klinefelter最先报道的,发病率占男性1‰,占男性精神发育迟滞的10%.以精神症状就诊的Klinefelter综合征较为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