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富 《时尚育儿》2016,(1):27-27
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指导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本次对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研究发现:①患者注射后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有55人,比例为55%;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有34人,比例为34%;③本次研究中,注射后所产生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系统与器官患者35人,比例为35%。结论:通过本次对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可知,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这三个,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从而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2.
谢彩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46-3246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多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但仍有一些抗菌药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了解和掌握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对安全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并提出了临床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强安全用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的报告和讨论比较多。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在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临床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现状,分析临床护士在ADR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对策,从而确保病人的安全用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做好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报告工作,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现将我院半年来进行的ADR监测报告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10年11月~12月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单,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药物种类、主要临床表现等,并判断药品-ADR因果关系.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20岁者50例(18.6%),~40岁者104例(38.7%),~60岁者53例(19.7%),>60岁62例(23.0%).所涉及的药物.主要以下几类:抗生素类、中成药类、生物制品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泌尿系统类、心血管系统类、神经系统类、解热止痛类等.其中抗生素类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也最多,其次为中成药类.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系统主要包括: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最常见的损害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其次为神经系统.药品-ADR因果关系:肯定30例(11.2%);很可能153例(56.9%);可能79例(29.4%);可疑7例(2.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能够为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邵军  秦晓刚 《中国保健》2009,(19):944-944
目的:分析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临床呈报的242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结果: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39.7%。结论:规范使用抗生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福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36-6537,6543
目的 通过对某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和讨论,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9年度上报的12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收集、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应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两重属性:既能治病也能产生有害的反应,即药品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薪茹  张继彩 《家庭医学》2006,(18):46-47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但是,目前说明书上有关这些内容的介绍一般都很简单,例如不良反应只是列出了该药品主要的,常见的,已知的不良反应,有些只在少数个别人身上发生的不良反应就不一定具体列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黄莹 《药物与人》2014,(5):260-260
目的:研究孕产妇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孕产妇,对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以及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依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将本文收集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类,其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入,所选的患者中46例为这一途径,占76.7%;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我院所选的60例孕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30例,占50%;其次为发热,寒颤,24例,占40%;4例为消化系统,占6.7%;2例为呼吸系统,占3.3%。结论: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逐渐的完善,全面的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带来的威胁必然降低,同时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几率,避免了同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反复出现,规范药品的管理,进而提升医院临床的科学、安全及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肖建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741-4742
目的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原因,提出药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现2638份药品不良反应的病历或处方。结果抗生素、干扰素、抗感冒药及中药等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讨论强化对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全程控制,加强对基层药品质量监督,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336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展旺 《现代医院》2009,9(11):58-60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36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注射剂联合应用的种类、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3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 分析总结1340例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旨在引起医生的重视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方法 从“全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提取1997-1998年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1340例,并对ADR的临床表现、所涉及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所致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约占50%,依次是胃肠系统损害、药物热、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在1340例中严重的ADR有243例,其中有8例死亡;按引起ADR例次排序,青霉素类居首位,以下依次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物及氨基糖苷类。结论 要避免或减少抗感染药物的ADR首先要发挥临床医生的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要熟知各种药物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发病原因、药物构成、季节相关性及转归情况.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25.93%)、用药时间过长(29.63%)、非医生指导下服药(35.19%).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为影响心电活动(27.78%)和心肌收缩力(18.52%)的药物,以及不明详细成分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24.07%).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在冬季(51.85%).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其特殊性,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后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发生ADRl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例患者中,女性患者较多(75例);静滴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51.67%。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发病原因、药物构成、季节相关性及转归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25.93%)、用药时间过长(29.63%)、非医生指导下服药(35.19%)。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为影响心电活动(27.78%)和心肌收缩力(18.52%)的药物,以及不明详细成分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24.07%)。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在冬季(51.85%)。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其特殊性,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后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原因,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各临床科室呈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57例,对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进行科学、客观的判断,并组织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例不良反应的症状与治疗效果.结果 经本院医护人员总结分析得出:57例病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为:青霉素类15例、头孢菌素类13例、碳青霉烯类10例,氯基糖苷类9例、氟喹诺酮类6例、氯霉素4例.另外,针对57例病例不良反应症状的差异,本院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未发生病例致残、致死现象.结论 在现代临床用药中,医疗机构应高度警惕抗菌药物所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控制有不良反应导致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全面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指导今后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本次对8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研究发现:①本次研究中,患者给药方式中通过静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有48人,比例为60%;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有21人,比例为26.2%;③本次研究中,产生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皮肤及附件32人,比例为40%,而累及消化系统患者则为27人,比例为33.8%。导致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①用药量过大者35人,比例为43.8%;②患者个人体质较差为21人,比例为26.2%;③配伍不当者则为17人,比例为21.3%;④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者为7人,比例为8.8%。结论:通过本次对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可知,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用药量过大、患者个体差异、配伍不当以及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这四方面原因,因而广大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中药,从而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