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刚  刘莉  康欣  王彦雪  赵媛  肖倩  郭肖菲 《中成药》2011,33(10):1803-1805
目的制备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性质。方法以水溶性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建立大黄酚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大黄酚以无定形形式分散于聚乙二醇载体中。结论以聚乙二醇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大黄酚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蒙花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蒙花苷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 分别以不同辅料为载体,采用溶剂法、熔融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蒙花苷固体分散体,以蒙花苷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蒙花苷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采用差示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蒙花苷固体分散体物相进行表征。结果 蒙花苷与聚乙二醇6000质量比为1∶9,采用熔融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最好。结论 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的蒙花苷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蒙花苷的体外溶出度,且以过饱和的固态溶液或无定型状态均匀分布在载体中。  相似文献   

3.
王文苹  孙磊  隋宏  刘红涛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55-3056
目的制备芦丁固体分散体,提高芦丁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考察载体种类和用量、pH调节剂对芦丁溶出度的影响,以差示热分析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芦丁以微晶无定形分散在载体中,药物溶出度随着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且PEG6000和Na2CO3能显著促进芦丁溶出。结论熔融法制得的三元固体分散体中芦丁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3)
目的制备环黄芪醇-单葡萄糖苷(AMG)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备AMG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实验评价其溶出速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其性质。结果在固体分散体中,AMG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其与PEG6000的最佳比例为1∶3。结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能有效改善AMG的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芦丁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对芦丁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考察不同载体对芦丁溶出度的影响,以差示热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载体种类和用量对芦丁溶出影响显著,其中PVPK30作为载体时溶出效果最佳,芦丁以微晶无定形分散于载体中。结论:溶剂法制得固体分散体中芦丁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丹  杨林  贺浪冲 《中成药》2006,28(1):20-23
目的:制备白芷香豆素不同载体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了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对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以欧前胡素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Thermo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2nm,进行了溶解度、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熔融法和溶剂法可用于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白芷香豆素类组分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三种载体对白芷香豆素均有较好的增溶作用。结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使白芷香豆素的体外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龙须藤多甲氧基总黄酮(PMFBC)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水溶性,并进行表征。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聚乙二醇4000(PEG 4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法,以体外溶解度为指标,优选制备PMFBC固体分散体的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MFBC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PMFBC与PVP K30的质量比为1∶6时,固体分散体溶出率达81.3%,比PMFBC原料药提高了约4倍;DSC分析结果显示PMFBC可能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于PVP K30中。结论:PMFBC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能够显著提高药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脑得生有效部位的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并考察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质量。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PEG600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葡萄糖-PEG4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药粉-载体不同比例(2:1、1:1、1:2、1:3、1:5)的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热分析法对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进行验证,并采用UV法比较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物理混合物胶囊及普通胶囊的体外溶出度。此外,对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进行装量差异、水分、崩解时限及分散均匀度检查。结果脑得生固体分散体的最佳载体为PEG6000;药粉与PEG6000的最佳比例为1:2。差热分析法测定结果表明,熔融法制备的脑得生-PEG6000固体分散体形成了低共熔物。UV法测定结果表明,与普通胶囊及物理混合物胶囊相比,脑得生制成固体分散体胶囊后体外溶出速度提高更大,溶出效果最好。此外,所制脑得生固体分散体胶囊经检测符合中国药典项(2015年版)下胶囊剂和固体分散体的各项检查和质量评定。结论将脑得生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提高其体外溶出度,为复方脑得生的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2)
目的制备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以PEG4000、PEG6000、F68、PVPK30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试验考察最佳载体及其用量,扫描电镜法观察固体分散体表面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药物存在状态,红外光谱法分析柿叶总黄酮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以PVPK30为载体,柿叶总黄酮-载体比例1∶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增溶效果最佳。药物以分子或者无定形方式分布在载体中,两者可能以分子间氢键形式结合。结论以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备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时,能明显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提高安宫牛黄固体分散体中黄芩苷的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6000为亲水性载体,与处方中栀子、黄芩、黄连、郁金提取物粉末按1∶4比例混合均匀,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比较两者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累积溶出曲线。结果溶出结果显示,两种固体分散体中难溶性成分黄芩苷20 min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0%以上,溶出速率显著优于物理混合物。结论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溶解度差、溶出速率较慢成分累积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聚维酮K30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葛根素-聚维酮(PVP)K30固体分散体以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葛根素-PVP固体分散体,并优选葛根素和PVP K30的最佳比例。通过溶出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固体分散体的性质进行评价。结果:以最佳比例(葛根素-PVP K30 1∶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的溶出速率是原料药的2倍;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并可能与PVPK30有氢键形成。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葛根素-PVP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王曙宾  黄兰芷 《中草药》2007,38(11):1632-1634
目的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葛根素在其中的分散状态进行研究。并对该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X射线衍射图表明葛根素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一部分葛根是以分子状态分散,而另一部分可能以微晶体状态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法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完全可以使药物达到高度分散状态,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又名S-40)的熔合物(1∶3)为载体,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0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增加葛根素溶出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槲皮素的稳定性及溶出度,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联用轻质碳酸钙(PCC)为载体制备槲皮素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电子扫描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微观结构、物理特征等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小杯法考察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行为,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在载体中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15 min时,槲皮素固体分散体[药质比1∶3,PVP-PCC(2∶1)]的药物累积释放率90%;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不受强光、高湿、高温条件的影响。结论:PVP联用PCC作为混合载体所制备的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具有速释效果,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出行为,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将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分散于95%乙醇中,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对其溶出行为、稳定性、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按1∶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45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和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苷元-水溶性壳聚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制备大豆苷元-水溶性壳聚糖固体分散体.方法:溶剂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大豆苷元-水溶性壳聚糖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物相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果:制备的1:5和1:9比例固体分散体中,60 min时药物的累积溶出百分率高达90%以上,而对应的物理混合物累积溶出仅约40%,原药溶出仅34.8%.物相鉴定表明,大豆苷元一部分形成低共熔物,以微晶状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结论:以水溶性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了难溶性药物大豆苷元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满山红总黄酮-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3种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计)测定总黄酮含量,考察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原料药在60 min内的累积释放度57.032%;满山红总黄酮-PEG6000 1∶2,1∶4,1∶6的固体分散体于60min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0.21%,91.43%,74.32%.结论:溶剂-熔融法制得的各比例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选取药物与辅料的比例、熔融温度,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比例,增溶剂种类为考察因素,以总丹参酮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ray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存在状态。同时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滴丸剂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5,温度70℃,PEG4000-PEG6000 1∶1,增溶剂为泊洛沙姆;经DSC,X-ray和IR分析,证明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形成的固体分散体为填充型固态溶液;滴丸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是冷凝剂为1 000 cs二甲基硅油,温度20℃,滴距4 cm,滴速30~40 d.min-1,制备的丹参酮滴丸平均累积溶出度85%。结论:制备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丹参酮的体外溶出度,制备的丹参酮滴丸能够达到速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满山红总黄酮—聚乙二醇6000(PEG6000)固体分散体,改善满山红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以溶剂-熔融法制备3种不同比例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计)计算总黄酮的含量,考察了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原料药在60min内的累积释放度为57.032%;1:2、1:4、1:6固体分散体60min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0.21%、91.43%、74.32%。结论:以溶剂-熔融法制得的1:2、1:4、1:6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以1:4的比例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 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