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100例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中39例患者血糖未达标,记为观察组,其余患者均达标,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对高血糖进行积极控制。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强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为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观测治疗前后两组血糖、临床恢复效果及死亡率。结果强化组的血糖比常规治疗组的低(P〈0.05),强化组的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截取本院ICU2010年2月~2012年10月10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按照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来控制血糖,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其强化治疗组(5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治疗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常规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中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为(9.4±3.8)d,使用抗生素天数为(13.0±2.5)d,住院时间为(15.0±3.2)d,院内感染率(18.0%)、病死率(15.0%)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控制高血糖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57例患者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监护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监护组将ICP的变化分为〈2000Pa,2000~3000Pa,〉3000Pa3组,并随时调整治疗。对照组根据常规经验进行术后治疗。结果监护组ICP与GCS成负线性相关性,P〈0.05。预后情况监护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ICP、CPP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甘露醇的应用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ICP、CP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I)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此外,分别加用CSII和MDII治疗,使血糖维持在6.1~8.3mmol/L。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达标后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优于MD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MDII组(P〈0.01)。结论对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高血糖,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轩  陈浩  楚若鹏  冯彦平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0,32(14):1856-185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n=89)和常规血糖控制组(常规组,n=80),强化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0~6.0mmol,/L,常规组为8.0-10.0mmol/L。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常规血糖控制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与强化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管理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标血糖在8.0~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糖尿病高血糖组(B组)和正常血糖组(C组),观察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近期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较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近期预后差(均P〈0.05),而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监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3种常见手术方式和预后的关系进行评估。方法:对29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式、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术式治疗6个月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随GCS评分的增高而降低。GCS评分11~14分组中定向钻孔引流组伤残人数比例较骨瓣开颅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3-16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纳洛酮对老年人急性重型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老年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治疗后患者颅内压(ICP)及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同时对比6个月时患者的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颅内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6个月后GO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明显减轻老年急性罩型脑外伤患者颅内高压,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应用静脉镇静对其预防再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70例HCH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镇静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入ICU进行常规监护治疗48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烦躁程度静脉泵入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4、8、12、16、24、48hSBP、DBP、HR、SpO2、降压药用量和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烦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HR、降压药用量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而SpO2无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在严密监护下静脉镇静是安全有效的,能平稳地控制血压,有效地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院时按GCS分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出院时按GOS分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分别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糖越高,入院时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同时出院时GOS分级越低,预后越差。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次性血肿穿刺针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首次血肿清除量及穿刺时机。方法:根据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首次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14 d GCS评分。结果:发病至穿刺时间〈4 h者20例,4~7 h者64例,7~24 h者78例,〉24 h者38例。四组间术后14 d 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02),发病至穿刺时间〈4 h组与发病至穿刺时间4~7 h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发生率发病至穿刺时间〈4 h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发病到穿刺时间〈7 h患者的预后良好者明显高于〉7 h患者,重残及死亡率明显低于〉7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与血肿同时放置一次性血肿穿刺针引流,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穿刺的最佳时机为脑出血4~7 h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用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盐酸纳洛酮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脑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盐酸纳洛酮组脑血流动力学Vs和Vm值,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GCS评分和KP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并持续性对其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患者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评价GCS评分(10.2±1.8)分,对照组GCS评分(8.4±2.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8,P〈0.05).治疗组GCS评分3~5分,6~8分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12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4、4.81、10.80,均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病死率为3.3%,重度残疾率为6.7%,再出血率为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预后良好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1.60、4.32、4.81,均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实施颅内压监测,可以指导临床诊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7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感染患者(GCS评分4~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白细胞数量及感染控制时间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感染患者治疗中,于气管切开术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能够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症状,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d(30 min内滴完),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指标变化,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单用拉达拉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及呼吸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伴昏迷、呕吐但自主呼吸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小剂量甘露醇(对照组182例)治疗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研究组181例)治疗,观察2组患者GCS评分及呼吸变化。结果:2组患者出诊现场脑功能GCS评分均较低,表明脑功能受损严重,治疗后对照组的GCS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6.8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5.99±1.41),表明研究组脑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呼吸变化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自急救现场至回到急诊科60min内发生呼吸停止的患者仅为4.9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86%(P<0.05)。结论: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改善和自主呼吸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李正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48-2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GCS评分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未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护理干预对手术GC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同术式的护理干预组的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时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予以积极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艳红  魏有东  谢鹏 《中国药房》2012,(20):1847-1849
目的:观察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昏迷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原发疾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在原发疾病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鼻饲管注入吡贝地尔缓释片50mg.d-1,qd,2组疗程均为21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法评定疗效。结果:2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上的GCS平均分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上的GC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可显著改善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