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婴儿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 ,婴儿期严重RSV感染是以后发生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动物哮喘模型实验表明致敏前后RSV感染都可加重气道高反应性。RSV感染与哮喘相关性的机制涉及对变应原致敏作用的增强、生后早期RSV感染诱导辅助性T细胞 2反应及与特应性的协同作用、神经免疫性炎症等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3(IL-13)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2型辅助T细胞分泌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可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E的合成,后者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作用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急性发作.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婴幼儿的感染亦可有喘息出现,部分最终演变为哮喘.该文在IL-13和哮喘及RSV感染后喘息之间寻找其相关性,以探讨IL-13基因突变对哮喘及RSV感染后的喘息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改变或修饰宿主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基因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遗传性疾病、肿瘤及微生物感染等的治疗,本文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哮喘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是两岁以内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 ,它与哮喘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RSV感染婴幼儿后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哮喘发作。该文主要对RSV感染后引起哮喘的免疫学机制、神经机制及神经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改变或修饰宿主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基因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遗传性疾病、肿瘤及微生物感染等的治疗,本文主要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儿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婴儿期严重RSV感染是以后发生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动物哮喘模型实验表明致敏前后RSV感染都可加重气道高反应性。RSV感染与哮喘相关性的机制涉及对变应原致敏作用的增强、生后早期RSV感染诱导辅助性T细胞2反应及与特应性的协同作用、神经免疫性炎症等。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增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Deng J  Qian Y  Zhu RN  Wang F  Zhao L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24-927
目的 对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监测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0年11月-2006年3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采集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10048份,接种于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对部分RSV阳性的标本用RT-PCR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 (1)在10048份标本中,有2286份为RS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2.8%。其中病房标本7176份,RSV阳性2153份,阳性检出率为30.0%;门诊标本2872份,RSV阳性133份,阳性检出率为4.6%。(2)2000~2001年冬春、2002-2003年冬春、2004-2005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18.2%和20.4%,而2001—2002年冬春、2003—2004年冬春和2005-2006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3%、41.0%和40.5%。(3)对938份RSV阳性标本的亚型监测结果:A亚型691份,占73.7%,B亚型247份,占26.3%,2000-2001、2004-2005年冬春季RSV感染以B亚型为主;而2001-2002、2002-2003、2003-2004年冬春季以A亚型为主;2005—2006年为A、B亚型同时流行。结论 RSV是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呈现出隔年高峰的流行趋势,RSVA、B亚型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有时以相近的比例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弱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12.
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毒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探讨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喘息的机制,对于婴幼儿喘息的干预与转归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病毒感染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近几年,新发现的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也可引起婴幼儿喘息。本文将其相关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4例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IFVA、IFV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FVⅠ、PFVⅡ、PFVⅢ)型7种病毒抗原。并采外周静脉血,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间接固相酶免疫法检测患儿血清CP-IgM抗体。结果明确感染病原诊断者29例(39.2%)。婴幼儿组病原学阳性14例(43.8%),其中RSV6例(18.8%)居首位;其次PFVⅢ4例(12.5%);MP占6.25%;AdV及CP各占3.1%。学龄前及学龄组病原学阳性15例(35.7%),其中MP 9例(21.4%),居首位;其次CP 3例(7.1%);而PFVⅢ和RSV仅占4.8%和2.4%。婴幼儿组与学龄前及学龄组间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典型微生物(CP和MP)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a〈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婴幼儿哮喘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关系紧密,而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可能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哮喘控制问卷(ACQ)和改良哮喘控制问卷(不计肺功能,简称ACQ6)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哮喘专家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102例,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吸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并进行ACQ调查;同时根据2006《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的哮喘控制分级标准,对哮喘患儿进行病情界定并分为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对3组患儿ACQ和ACQ6得分进行比较;并以FEV1%和PEF%为分组依据,比较ACQ6得分在不同FEV1%、PEF%组间的差异,分析ACQ6得分与FEV1%和PEF%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分别对ACQ得分、ACQ6得分、FEV1%、PEF%与专家哮喘控制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检验其相关密切程度。结果 3组哮喘患儿的ACQ和ACQ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52、117.14,Pa<0.01);ACQ6得分在不同FEV1%、PEF%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53、76.20,Pa<0.01);ACQ6与FEV1%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8,与PEF%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2,ACQ6与PEF%的相关性较FEV1%的相关性高;ACQ得分、ACQ6得分、FEV1%及PEF%与专家评估结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15、-0.878和-0.882,与专家评估结果关系的密切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CQ>ACQ6>PEF%>FEV1%。结论 ACQ和ACQ6对不同哮喘控制水平的患儿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ACQ完全可应用于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在缺乏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院,ACQ6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病毒病原学的特点.方法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07年6月- 2008年10月111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组)及101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但粒细胞数正常的住院患儿(粒细胞正常组).患儿入院第2天收集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反转录(RT) -PCR、PCR或巢式PCR扩增方法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并将阳性产物测序,经序列测定及对比分析后确定为所检测病毒.结果 粒细胞减少组与粒细胞正常组病种构成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粒细胞减少组37例未检出病毒,74例检出至少有1种病毒;各种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流感病毒3(PIV3)、鼻病毒(HRV)及人博卡病毒(HBoV).粒细胞正常组295例术检出病毒,719例检出至少有1种病毒;RS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PIV3、HRV及HBoV.2组病毒总检出率及各种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组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12).其中1个月~1岁年龄段差异最大(X2=8.83,P=0.003).结论 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2.大于1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更易出现粒细胞减少.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粒细胞减少与性别及疾病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素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特点是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建。选择素在哮喘炎症的早期可介导炎症细胞在支气管上皮的迁移,并参与嗜酸性细胞的募集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之间的特异性黏连过程,促进炎症细胞从支气管迁移至肺组织,以及增强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从而参与哮喘及某些其他变应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并且抗选择素类药物在哮喘动物实验中也体现出良好的疗效,以上均证明了选择素与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选择素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特点是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建。选择素在哮喘炎症的早期可介导炎症细胞在支气管上皮的迁移,并参与嗜酸性细胞的募集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之间的特异性黏连过程,促进炎症细胞从支气管迁移至肺组织,以及增强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从而参与哮喘及某些其他变应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并且抗选择素类药物在哮喘动物实验中也体现出良好的疗效,以上均证明了选择素与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