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析贫血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2组贫血相关指标的差异及食管鳞癌的贫血类型。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贫血的因素。结果:18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7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的发生与血清白蛋白水平、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相关性(均P>0.05)。78例贫血患者中,大细胞性贫血占26.92%,正常细胞性贫血占17.95%,小细胞性贫血占55.13%。血清白蛋白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均P<0.05),是贫血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癌性贫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中要注意预防贫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病贫血(ACD)的发病是由于铁代谢障碍,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和细胞因子导致的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引起,其诊断依据是:(1)正常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铁蛋白增多;(3)骨髓铁染色显示幼红细胞内铁颗粒减少,巨噬细胞内铁颗粒增多;(4)排除基础性疾病合并的症状性贫血,ACD的鉴别诊断应排除系统疾病症状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ACD的治疗除治疗基础疾病外,可用EPO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贫血的相关临床特点,探讨不同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与贫血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外周血红细胞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结果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发生贫血37例(占48.69%),其中轻度贫血19例,中度贫血12例,重度贫血6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1例(占56.76%),正常细胞性贫血9例(占24.32%),大细胞性贫血7例(占18.92%)。贫血以小细胞性和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贫血与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与病变累硬部位相关。结论贫血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生可能与消化道急慢性失血、肠道炎症所致铁吸收减少、溶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圆圆 《山东医药》2007,47(32):155-156
贫血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造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1983年,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基因首次被分离克隆,并于1989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开始用于临床,对治疗肾性贫血已经取得了肯定疗效(有效率达90%以上),目前其适应证范围正在扩大,包括炎症、肿瘤、化疗及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验对小EP0治疗非肾性贫血的作用、给药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评价。这些临床实验的主要结局为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输血量减少,临床情况包括总体生活质量(QOL)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癌性贫血是单因素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慢性病贫血、肿瘤引起的出血、溶血、骨髓浸润、营养不良、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由于全球老龄化趋势及各种致癌相关因素的存在,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癌性贫血更为凸显。既往欧洲癌症贫血调查(european cancer anemia survey,ECAS)显示肿瘤患者贫血发病率为39.3%(Hb120g/L)[1],近年国外一个癌症贫血调查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病率为49%(Hb120g/L)[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  相似文献   

6.
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耐药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耐药的原因尹广李立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衰耐药中图法分类号R97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临床应用是肾性贫血治疗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贫血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的贫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性贫血的识别单渊东,张之南慢性病性贫血(anemiachronicdisease,ACD)属继发性贫血,是多种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以无症状的轻至中度贫血为其特点,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降低、转铁蛋白(即总铁结合力)减少、组织铁贮存增加...  相似文献   

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孕妇及婴幼儿是本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患该种贫血常不被注意。现将我院同期住院的88例成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60岁以上的36例老年患者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6例,其中男性ZO例,女性16例,男:女为1.2:1。年龄61~81岁,平均72岁。诊断标准:(1)治疗前周围血Hb和RBC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表现为大卵园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呈增生象,出现巨幼红细胞,但不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现象;(2)有营养缺乏…  相似文献   

9.
<正>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临床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有5%~10%的患者存在EPO抵抗,尽管使用了较大剂量的EPO仍不能达到推荐的血红蛋白目标值[1]。慢性肾脏病(CKD)、心血管疾病(CVD)和贫血三联征称为心肾贫血综合征(CRAS),三者互为因果、互相加重。本文报道1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贫血难以纠正,出现严重心血管病变,应用罗沙司他后,贫血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病历资料患者男,52岁,  相似文献   

1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能导致病死率的增加。贫血的管理是CKD患者管理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肾性贫血的治疗 经历了最早期的输血治疗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到EPO联合铁剂的治疗阶段,但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 为EPO低反应性,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次是合并炎症和感染。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 的诞生开启了肾性贫血治疗的新纪元。HIF-PHI与传统治疗手段不同,它可以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s)调控 EPO基因的表达,改善铁的代谢,尤其适用于炎症状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作用为促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分裂为成熟红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可以分泌EPO,  相似文献   

12.
答读者问     
问1:何谓继发性贫血?有何临床意义?怎样处理? 答:继发性贫血又称慢性疾病性贫血或症状性贫血。以慢性感染所致者较多见,其次为恶性肿瘤、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肾病、肝病、胶原病及内分泌疾病等。临床在作出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金英顺  陈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563-1564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补充外源性EPO可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明显改善CRF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方案是NKF-K/DOQI推荐的治疗方法,但对大剂量每周一次用药尚缺乏经验。顾勇等采用大剂量EPO每周一次用药治疗肾性贫血能使患者较高的Hb水平维持于理想范围,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我院用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以期了解其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梁波  周方 《内科》2008,3(5):751-753
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肾单位损害导致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EPO)能力下降,铁缺乏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铁缺乏也是造成病人对EPO治疗反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往均采用口服补铁的方法来纠正缺铁,改善贫血,可达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暂时升高。  相似文献   

15.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国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率较低。纠正贫血状 态,对于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肾性贫血中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 应用及治疗目标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及铁调素拮抗剂等新型治疗肾 性贫血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程世平 《山东医药》2011,51(5):74-75
目的观察金水宝对慢性肾衰竭(CRF)行血液透析(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CRF行HD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金水宝治疗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CRP、瘦素、白蛋白(ALB)、血清铁(SI)、Hb、RBC及红细胞压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微炎症状态及贫血均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CRP、瘦素与SI、Hb、ALB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CRF行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密切相关,金水宝改善其微炎症状态、肾性贫血及营养不良的作用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7.
静脉铁剂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90%。贫血除造成多器官的氧供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可能诱发或加重多脏器功能损伤,如心肌肥大、心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大大改善了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但EPO应用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突出表现为机体铁储备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增 加。伴随CKD的进展,围透析期的患者死亡风险达到峰值,并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管理围透析期贫血 是降低CKD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围绕评估、预防以及治疗等要素总结围透析期贫血的管理要点,以期为临床 医生更好地管理围透析期贫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能导致病死率的增加。贫血的管理是CKD患者管理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肾性贫血的治疗
经历了最早期的输血治疗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到EPO联合铁剂的治疗阶段,但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
为EPO低反应性,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次是合并炎症和感染。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
的诞生开启了肾性贫血治疗的新纪元。HIF-PHI与传统治疗手段不同,它可以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s)调控
EPO基因的表达,改善铁的代谢,尤其适用于炎症状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国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率较低。纠正贫血状
态,对于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肾性贫血中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
应用及治疗目标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及铁调素拮抗剂等新型治疗肾
性贫血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