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配合输液的预后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感染因素121例,围产因素19例,母乳性黄疸5例,,溶血因素22例,代谢性疾病1例,采用蓝光治疗和静脉输液相配合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光疗前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达237-382μmol/L,经过输液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3-5天后,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趋势,治愈141例,好转27例,均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居多,能及时采取正确的蓝光照射操作方法,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出现的1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抗感染、蓝光、口服药物、使用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158例治愈,治愈率1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是感染因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ABO溶血,头皮血肿,不明原因:61例。结论感染因素逐渐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应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4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情况。结果:导致新生儿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主要有围产因素、溶血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因素,114例患儿经蓝光治疗,有97例患者治愈,17例患者好转。结论:积极做好围产期工作,能够将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并且对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晓谦  蒋晓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15-115,13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早期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3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围产因素占第一位207例(53%),第二位是感染因素75例(19.2%),第三位是G-6PD缺乏症(12.3%),第四位是ABO溶血病(9.7%),母乳性黄疸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的病因。方法:对我院儿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中母乳性黄疸60例(38.5%)、感染因素53例(34%)、围产因素32例(20.5%)、溶血因素7例(4.4%),其它4例(2.6%)。结论:母乳性黄疸为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其次因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溶血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其发生原因中的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因素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上升趋势,逐渐超过感染、溶血等因素。结论:围产因素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提高产科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57例(34.3%)、感染因素49例(29.5%)、母乳性黄疸39例(24.5%)、混合因素11例(6.6%)、ABO溶血1例(0.6%)、其他因素9例(5.4%)。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合理进行母乳喂养,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乳性黄疸91例(35%),感染65例(25%),ABO溶血55例(21.2%),围产因素29例(11.2%),混合因素11例(4.1%),不明原因9例(3.5%)。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诊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200例患儿中,有77例是因感染造成、61例为母乳性黄疸、48例因围产因素造成、14例是因溶血造成;所有患儿通过相关治疗,有196例患儿治愈,4例患儿无效。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大部分患儿为感染性黄疸与母乳性黄疸,依据患儿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与蓝光照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丽 《中外医疗》2009,28(33):56-5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于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高胆新生儿137例进行分析。结果137例高胆患儿中,感染相关因素56例,ABO溶血9例,Rh溶血2例,围产相关因素12例,不明原因37例。以不明原因总血胆红素最高。137例中核黄疸9例,2例为Rh溶血,1例ABO溶血,3例为败血症,不明原因者3例。结论感染相关因素为新生儿住院高胆的主要原因,溶血是导致患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淑丽 《大家健康》2013,(16):161-162
目的:对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场治疗特点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收治的89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89例病例中,早期新生儿的首要病因为溶血因素,其次为合并胆红素脑病、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原因不明。结论:早期新生儿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首要的高危因素为新生儿溶血病,易造成患儿后遗症及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早期监测新生儿黄疸,有效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为其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于2009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溶血因素.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效果和意义。方法:采用蓝光照射疗法治疗136例疗高胆红素血症。结果:13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蓝光照射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生,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结论:蓝光照射疗法是目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最新方法之一,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原因,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对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相关发病因素为:窒息缺氧16例,早产儿14例,ABO溶血病10例,母乳性黄疸6例,分娩时应用大剂量催产素1例,母亲患糖尿病2例,败血症6例,足月低体重儿5例,头皮血肿4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新生儿肝炎3例。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与溶血、窒息缺氧、感染、早产以及围生期各种病理因素和母乳喂养有关。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杜绝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防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时机等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治疗措施及时机等分析。结果6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41.7%),其次为感染因素(30%),溶血(13.3%),其它因素(15%)。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文玉 《中外医疗》2009,28(11):166-167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蓝光照射治疗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正确、精心的护理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梁达理  廖亮荣 《吉林医学》2013,(26):5440-5442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为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为围产因素,其次为溶血因素。溶血性黄疸多为重度黄疸,母乳性黄疸多为轻度。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多样,应注意围产期保健和预防感染,对高危患儿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