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濒湖脉学》等三书的版本源流及其优劣,指出清·光绪味古斋本及据之翻刻的人卫本的讹误之处。将所有讹误分为八个类型。每类举例若干,并附有按语。可供学习与研究本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晋·王叔和总结前人经验,参照并引用《内径》、《难经》、《针灸甲乙经》及张仲景等有关脉诊的论述,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发挥,著成《脉经》一书.这是中医典籍中第一部脉诊专著.该书完成了“独取寸口”脉法,明确提出寸口三关的划分及其分主脏腑,规范了二十四脉及其脉象,开创脉象鉴别之先例,进一步继承和丰富了脉证联系等.《脉经》一方面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另一方面系统地规范和完善脉诊体系,成为脉诊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它不但对中医学起到推动作用,后来传及海外,对世界医学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脉经》与仲景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全书各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题,把脉和病、证、治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两个脉学的专篇。但《伤寒杂病论》曾遭散佚,目前只能见到经后人整理的书本,根据这些书本统计,《伤寒杂病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条文涉及到脉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梁秀文  原芳 《光明中医》2009,24(2):202-203
《濒湖脉学》的平脉观认为:平脉是以有胃、有神、有根为基础,并与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与体质的生理特征相一致的脉象。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 ,按原著章段各症脉 ,以歌诀的形式 ,将其症名编为题首 ,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写本残卷《玄感脉经》(P.3477)是20世纪新发现的非常珍贵的隋唐时期中医脉诊文献.该残卷被抄录见世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侧重点主要在抄录、题跋与校注等文献学层面,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也有部分学者论及撰者与撰写抄写年代、文本结构、学术思想、文献价值等层面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7.
据目前所知,敦煌脉书约有七部,即《玄感脉经》、《平脉略例》、《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青乌子脉诀》、《七表八里脉三部脉》、《亡名氏脉经第一种》、《亡名氏脉经第二种》等。《玄感脉经》,卷子高27厘米,存69行文字,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P-3477。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濒湖脉学》症脉顺逆凶吉,按原著章段各症脉,以歌诀的形式,将其症名编为题首,依次简略阐述。为初学者临床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分析《脉经》中关于绝脉的论述,对绝脉的病机、表现形式,以及绝脉与时间、体质、疾病等因素的关系作了归纳,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脉象概念的基础是多维综合、个体化、动态性的指下脉感,概念分类的主观性及用语形式的不规范导致早期医籍中脉象表述存在诸多问题。《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通过脉名系统的构建对纷杂的脉象表述作出了术语化、标准化的革命。其构建在文本层面上可归纳为脉象概念的归并、分化、排除、定义调整及系统排序几种。脉名的制定符合术语学基本原则,稳定性较强,为后世脉学提供了精简统一的脉名范式。另一方面,其存在的局限性亦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代脉学研究对古医籍脉学条文的挖掘整理应建立在理解脉象表述特征及脉名系统构建源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脉名系统指导的同时不滞囿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将辨脉寓于辨证之中,提高脉诊在临床诊疗的作用,王叔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补充扩展仲景脉学思想,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诊脉部位,独取寸口;②寸口分候,脏腑对应;③规定脉象,分门别类;④脉象主病,一一对应;⑤妇儿脉象,脉法大成,最终使独具特色的中医脉诊雏形初定.  相似文献   

12.
《脉经》是魏晋名医王叔和集3世纪以前脉学精华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内经》、《难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自此构建了中医脉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医脉学、诊法、辨证、治疗及古医学文献保存上均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8):992-992
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公元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生于蕲州东门外瓦硝坝,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出生在一个清寒的民间医生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气的医生,家庭环境对他日后的医学成就起了积极的影响。李时珍在二十四五岁时,开始正式行医。他们父子经常去看病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各家学说》教材1980、1986年版中,总论部分所引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医学变迁》的原文,均将“三世医学”中的《素女脉诀》一书,写作《天子脉诀》。现仅摘录1986年版教材总论第一节“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关引文:“《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孔疏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  相似文献   

15.
《脉诀附方》为张世贤续高阳生著《脉诀》之后所编。据史书记载,高阳生乃宋朝人士,在此之前已有西晋医家王叔和著《脉经》。《脉经》为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10卷,共97篇。王氏选取《内经》、《太素》、《难经》、《甲乙经》及张仲景等有关脉学理论,综合证因,...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在临床中运用的千古楷模,全书各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题,把脉和病、证、治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两个脉学的专篇。但《伤寒杂病论》曾遭散佚,目前只能见到经后人整理的书本,根据这些书本统计,《伤寒杂病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条文涉及到脉学的内容。晋·太医令王叔和的一生中,只有他撰次的《脉经》留世,而《脉经》是一部闪耀着仲景脉学思想,并以仲景脉学资料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脉学的最早专著。有关《脉经》是王叔和以仲景脉学的内容为主进行整理的事实,晋·  相似文献   

17.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上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理论的科学性具有一定争议。为了探讨中医学寸口诊法的理论依据,以《濒湖脉学·七言脉诀》为例,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分析寸口诊法。发现《濒湖脉学》寸口诊法基本符合生物全息论,寸脉主人体上部疾病,关脉主人体中部疾病,尺脉主人体下部疾病,与生物全息律符合,但左右手寸口脉分候不同的脏腑,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  相似文献   

19.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湖北蕲州人。家世业医,祖父是位铃医,其父李言闻也是位有名的民间医生。李时珍幼年体弱多病,14岁补诸生(考取秀才)17岁至23岁间又曾三试于乡(考取举人),均遭落榜,  相似文献   

20.
结合《濒湖脉学》进行脉诊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勇  张良芝 《光明中医》2009,24(1):165-166
<濒湖脉学>以歌诀体裁编写,它语言简明,比喻生动,论脉简要而不失全面,易于诵记,是一部较好的启蒙性脉学专著.结合<濒湖脉学>进行脉诊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们的思路,增强了大家对浮脉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提高脉诊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