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便为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与新思路。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取9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差异显著,贫困生生活压力比非贫困生大,主要的应激事件是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就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 ①贫困生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②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2882名贫困生和8337名非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对比研究。结果贫困生的9个因子分高于非贫困生;1~3年级中,二年级贫困生的各项因子分最高;某些因子分,农村贫困生高于城市贫困生,单亲家庭贫困生高于双亲家庭贫困生,不和谐家庭中的贫困生高于和谐家庭中的贫困生。结论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除经济条件外,贫困生的家庭来源地、结构、氛围等背景条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新生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本研究以SCL-90和EPQ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探究我国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并讨论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方法对某大学5078名新生进行SCL-90和EPQ的调查,重点考察其中贫困新生的心理状况.结果①大学贫困新生的检出率为10.6%;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也没有显著差异,贫困女生比男生略显抑郁;③贫困新生在性格上要比非贫困生内向、掩饰性强;贫困男生的的性格要比女生内向、掩饰性强.结论要对贫困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中自我意识的教育是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9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贫困生10个因子分均值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3.33,3.35,3.87,3.78,3.37,3.37,4.05,2.83,3.58,3.27,2.82;P<0.05);②男性贫困生11个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女生(t=2.78,2.70,2.58,2.41,3.26,2.90,2.33,2.01,2.90,3.80,3.07,2.50;P<0.05);③非医药专业贫困生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医药专业的贫困生(t=2.02,2.22,2.31;P<0.05)。结论我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男性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贫困生,非医药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医院专业贫困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在校本科贫困生1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生活事件:r=0.315~0.703,P<0.01;应对方式:r=0.482~0.674,P<0.01);健康适应、丧失因子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方程决定系数为75.4%。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其所面对的生活事件和自身的应对方式影响,应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得分,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贫困生要承受的不仅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心理上要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更多,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种种问题。在多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贫困新生在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新生。2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应关注贫困新生积极人格特征,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身健康问题,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验法探讨西安地区三所高校242名贫困生及392名非贫困生的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困扰、成就动机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贫困大学生呼吸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等八项心身症状得分及CMI总分(P〈0.01)、CMI心理项目分值(P〈0.05)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O.01),人际关系困扰、成就动机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01,P〈0.05)。贫困生心身症状总分、心理项目分值与自尊、成就动机分值显著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分值显著正相关。结论:贫困生心身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并与其自尊水平、成就动机水平显著正相关,与其人际困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校贫困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为切实做好我校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63名贫困学生和170名非贫困学生,比较2组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和SCL-90测量的结果。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成组比较资料分析的χ2检验和比值比(OR)统计。结果贫困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的学生10名(15.87%),非贫困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的学生12名(7.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76,P0.05;OR=2.489,95%CI=1.035~5.984);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SCL-90测量结果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人际敏感、精神病性、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因子差异有显著性(t=2.101~3.666,P=0.000~0.039),其中以人际敏感差异最显著。结论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是非贫困学生的1.035~5.984倍,以人际关系敏感为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贫困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214名贫困生和163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自责、解决问题、主观支持、人际矛盾和心理支持丧失四因素对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解决问题、其他事件、退避、幻想这四个变量对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贫困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心理压力较大,主观支持、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钦州的27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阳性症状比例为44.08%。SCL-90所有项目的得分除躯体化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农村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t=9.375,P0.01)、抑郁(t=6.764,P0.05)、焦虑(t=8.442,P0.01)、恐怖(t=8.192,P0.01)、偏执(t=7.087,P0.01)、精神病性(t=9.794,P0.01)、其他(t=6.528,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郊区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贫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t=7.041,P0.01)、人际关系(t=6.28,P0.05)、抑郁(t=10.603,P0.01)、敌对(t=5.886,P0.05)、精神病性(t=5.104,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显著。结论: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职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 ,自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选取不同年级的非特困生 1 5 0名、普通特困生 1 80名、优秀特困生 5 0名 ,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SCL-90为工具 ,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普通特困生 SCL-90至少有 1个因子得分等于或大于 3分的学生占 2 8.7% ,而优秀特困生仅占 2 0 .9% ;前者 SCL-90各因子得分均非常显著地高于非特困生 ,而后者和非特困生相比差异不显著 ;前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特困生 ,后者与非特困生的差异不显著 ;普通特困生的社会支持 3个维度的得分与SCL-90总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及学业成就动机量表对532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7.29%的被调查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被调查学生在自我取向成就动机上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社会取向上的平均得分;被试的SCL-90总分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得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业成就低的学生的SCL-90总分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可能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专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专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38名专升本院校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1)专升本院校贫困生中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2)影响专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因素.结论 专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一致,其心理问题与紧张性生活事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目的:对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1-4年级获学校贫困补助的学生172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68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两组特质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而贫困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贫困生普遍得分高于非贫困组。结论:安慰关心,经济支持倾诉方式,朋友支持参加活动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研究时隔10年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状况是否发生了改变,其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研究在西部地区1所公办高职院校(被试1750人)开展,通过网络心理测量方式搜集数据。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症状程度仍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t=2.544,P0.05),而人格特质方面(16PF)发生了很大改变(稳定性t=2.769,P0.01;自律性t=3.689,P0.01)。SCL-90和16PF的结果都特别受到性别、民族和母亲工作性质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未表现出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区别,也并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了许多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地方。结论:与10年前的研究相比,西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如非贫困大学生,但社会的发展使得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有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