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冻干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在战创伤休克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冻干血浆是由健康人血浆根据血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灭活病毒和冷冻干燥制成,其成分与新鲜冰冻血浆基本相同,对于战创伤休克、烧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各国军方的研究热点。随着病毒灭活技术的不断进步,冻干血浆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已经在军队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民用。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结合并输运血液中小分子物质等生理功能。目前上市的人血白蛋白包括血浆来源和重组来源两种,二者在分子组成、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基本一致,在人体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别。尽管人血白蛋白在休克救治中的作用曾存在争议,其在失血性休克、烧伤等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冻干血浆和人血白蛋白的质量将不断提高,更加安全、高效、经济,更加适用于战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外周性骨髓显像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不同类型血液病外周性骨增的分布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99mTc-硫胶体(370~550MBq)对13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全身骨髓显像;19例在不同临床阶段重复显像随访;对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10例缓解后白血病外周扩张增进行了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外周髓扩张占受检者58.5%,各类血液病外周髓扩张好发部位不完全相同.统计分析20岁上、下年龄组外周髓扩张率差异无显著性.多数血液病外周髓扩张随病情好转有吸收趋势.穿刺发现在缓解后白血病的扩张髓内存在"局灶性残余白血病".结论:不同血液病外周髓扩张形态有一定特点.了解外周髓扩张状态可为客观地判断骨髓造血储备能力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对部分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估计.显像检查是发现外周髓局灶性残余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与骨髓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活性 ,为临床诊断、治疗白血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γ 32 P标记及生化方法对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PTK活性测定。结果 外周血PTK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 ,骨髓PTK活性白血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 ,同型白血病外周血与骨髓比较结果亦存在差异。该实验的各组白血病PTK活性质膜高于胞浆。结论 白血病分型不同 ,PTK活性存在差异。该实验可用于临床作为白血病诊断 ,药物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并具有更深入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MR磁化转移成像技术(magnetic transfer,MT)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微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MR磁化转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磁化转移率(mag-netic transfer ratio,MTR),细胞构成(cellularity)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umor fraction,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髂骨的磁化转移成像及MT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MTR为0.105±0.034,对照组MTR为0.103±0.059,MTR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病组中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MT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组与肿瘤缓解组组间MTR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细胞构成比MT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骨髓磁化转移的变化可能与骨髓有形细胞数目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髓纤维化(MF)可在多种血液病中发生,其原因尚不清楚。虽有人发现MF局部有巨核细胞聚集现象,继发性骨髓纤维化亦有巨核细胞增多;但也有相反的报道。本文就此作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为1989年9月以来我院住院的血液病患者及有骨髓转移的癌症患者,可供分析者136例,男92例,女44例,年龄范围15~78岁。 1.2 方法 采用上海产环钻骨髓活检针于髂后或髂前上嵴取骨髓组织约7mm  相似文献   

6.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创伤性、直接显示骨髓、检测异常骨髓的能力而成为评价骨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红骨髓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黄骨髓,MRI表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多种原发血液病可引起骨髓MRI信号异常,甚至骨髓T1的变化。白血病骨髓典型表现为弥漫性的T1WI低信号,T1延长;白血病治疗后缓解,T1缩短接近正常范围。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的恶性程度,但骨髓的T1均延长。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特征性的T1WI、T2WI高信号。增生性贫血由于红骨髓增生,黄骨髓逆转为红骨髓,贫血严重时甚至骨骺内的黄骨髓逆转为红骨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SDF1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A组)、5例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B组)、5例正常人或无重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C组)骨髓基质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DF1含量。结果A、B、C三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DF1含量分别为2941±374、2891±305、1583±157pg/ml,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DF1增多,完全缓解后仍存在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8.
幼稚红细胞的巨型变化,首先发现于恶性贫血患者骨髓中,此后注意到:凡是干扰人体维生素B_(12)或叶酸代谢过程的药物均可致此种现象。从而这种细胞形态的变化,就成了提示和诊断此类疾患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人们又注意到:类似的细胞形态变化对红白血病及白血病前期诊断亦具价值。我们体会,晚期幼红细胞(中幼红和晚幼红)的巨大畸形,并不仅见于上述疾病中。为了阐明巨型晚期幼红细胞在骨髓涂片中出现的情况,及其可能提示的临床意义,做了如下工作。 一、材料和方法 骨髓涂片472例,主要为治疗前的各种血液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4例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分别检测α-L-岩藻糖苷酶;同时选取40名健康对照者,分析不同血液病患者间、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α-L-岩藻糖苷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液病患者的α-L-岩藻糖苷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低于其他血液病组(P<0.05);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P<0.05);其余血液病患者治疗组间的d-L-岩藻糖苷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血液病患者组间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病患者治疗好转后,各血液病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α-L-岩藻糖苷酶可作为判断血液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周期素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进行Cyclin蛋白测定,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70岁,平均34.4岁,另有5例正常人骨髓。结果 正常人骨髓未见阳性染色。患者阳性率为31.3%(15/48),其中ANLL和ALL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32)和43.8%(7/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阳性程度多为轻中度,而复发患者的阳性程度则多数较高。结论 Cyclin D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的情况,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情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病情的复发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往的研究证实:正常造血干细胞对高热的耐受性不仅与其分化程度和增殖状态密切相关,而且与白血病细胞有显著差异.利用这种差异,我们用高热净化4例恶性血液病的自体骨髓,然后进行自体骨髓移植.结果除1例在移植后21天死于间质性肺炎外,余皆获较长期的缓解.其中骨髓受侵的恶性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1例已分别无病存活45和7月余,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5月后复发.证实本法不仅方便经济,且效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50例(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30例健康对照)脑脊液中铜、锌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铜、锌变化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铜P<0.05、锌P<0.01).治疗缓解前后亦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脑膜白血病(CNSL)及疑有CNSL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资料说明,白血病细胞与铜、锌有直接关系.我们初步认为铜明显升高而锌明显下降可能系由脑膜白血病或脑膜残留微小病(MRD)存在而引起.因此脑脊液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变化可做为观察白血病治疗、CNSL的辅助诊断及间接提示脑膜残留微小病提供了一种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是指发生在血液、骨髓、脾及淋巴结里的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质或量的改变。以红细胞改变为主的就是常说的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以白细胞变化为主的有白血病和粒细胞缺乏症等,而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则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常把由于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所引起的出血称为出血性疾病。血液病的早期信号主要有:贫血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女性月经过…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以介绍恶性血液病临床新技术为主的临床参考书,是国家级继续教育系列参考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白血病诱导分化及促凋亡治疗,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的现代化疗和免疫治疗,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恶性血液病与DIC的治疗。 本书是在现代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形势下,由著名的上海瑞金医院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有学术特长的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本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反映了本…  相似文献   

16.
<正>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发生在造血组织内的恶性疾病。北京某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某年收治1500例儿童血液病患者,其中白血病患者高达80%;另据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统计数据表明,儿童已经成为白血病的高发人群。预防儿童白血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应认真研究分析儿童白血病成因,做好科学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颅脑出血是白血病的主要合并症,尤其粒细胞白血病更为常见。临床上多因病情危重而木能做CT检查,所以CT证实的病例很少,为更好开展对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将我院收治的粒细胞白血病脑出血8例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股资料:本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4岁,在30~47岁之间6例,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6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一周。6例住院患者均经骨髓像分析组织化学染色确诊,2例急诊入院经CT检查后做骨髓穿刺确诊,主要临床症状为突然高热、意识不清,头疼或呕吐,颈项…  相似文献   

18.
骨髓涂片对诊断血液病中的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病变,如白血病、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具有特殊意义,但用作诊断何杰金氏病,希望能找到典型史—李氏(Sternberg—Reed)细胞或特殊的骨髓像者,许多作者的意见很不一致。大多数认为何杰金氏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微核分析。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对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微核检测。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R)和微核细胞率(MCR),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相比,P〈0.01。同一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微核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推测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液病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唐鉴坤等分析233例65岁以上老年人贫血占老年住院病人的13.3%,其中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约占36~66%,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日本和西欧,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骨髓病性贫血亦常见于老年人。其它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也见于老年人。贫血等血液病对老年人的影响大,探讨其病因,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门)随着年龄增长,红骨髓量减少,被黄和纤维组织代替,故骨髓造血功能减退。(2)睾丸酮分泌不足,因而对蛋白的同化作用和对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