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对CAPD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阳)虚型的CA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腹膜透析对照组,及加服中药肾衰合剂治疗组各28例.治疗6个月,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比较2组营养状况的改善.结果:在维持总体透析效能的前提下,治疗组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或P<0.01).结论:肾衰合剂能有效改善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黄芪腹透液提高腹膜透析效能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腹透效能、改善超滤和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硬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35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腹膜透液,治疗组在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治疗14 d后对比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超滤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透析充分性、超滤量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使用含黄芪成分腹透液进行透析治疗,可以提高透析充分性,增加超滤量,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中药制剂在提高腹透效能、改善超滤等方面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脾肾气虚型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MHD且并发脾肾气虚型营养不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Alb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脾肾气虚型症状积分以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中营养不良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BMI与TSF等测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当归汤配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疗效较单纯常规治疗者满意,可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李小玉  张晟  张博 《新中医》2019,51(11):125-12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行腹膜透析的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2组患者均予高能量、优质蛋白饮食治疗,药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骨化三醇胶丸,观察组加用健脾益肾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个月。治疗前后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水平,以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并评价脾肾气虚证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Hb、PA、Alb和T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Hb、PA、Alb和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SGA评分和脾肾气虚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SGA评分和脾肾气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的使用有助于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减轻临床症状,从而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患者进入PD治疗时间的延长,PD液生物不相容性的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表明在腹透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可提高腹透效能、加强腹膜局部防御、防止腹膜纤维化,我们将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加入腹透液中,观察其对透析效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收集病例20例,均来自于2009至2010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住院和门诊随访的维持性腹透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97-2100
目的:探讨尿毒康合剂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及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符合标准的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82例,为2013年7月—2015年11月的病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随机对照设计、根据入选标准分为两组,分别41例,对照组采用维持性腹膜透析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尿毒康合剂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月时测定腹透液FN、TGF-β1值及血清HMGB-1、Hs-CRP、IL-6值,将Vu、RRF、KT/V、Vd作为评价透析效能的指标,同时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3月时腹透液FN、TGF-β1值降低,腹透液Vu、RRF、KT/V降低,Vd升高,血清HMGB-1、Hs-CRP、IL-6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3月时腹透液FN、TGF-β1值较低,腹透液Vu、RRF、KT/V较低,血清HMGB-1、HsCRP、IL-6值较低(P0.05);对照组有效率73.17%低于研究组90.24%(P0.05)。结论:尿毒康合剂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抑制腹膜纤维化和肾脏微炎症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对脾肾气虚型腹膜透析(PD)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脾肾气虚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充分透析及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脾肾气虚症状积分、残余尿量、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rKT/V)及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 C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脾肾气虚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残余尿量、残余肾eGFR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丢失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KT/V及rCcr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丢失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祛毒丸可明显改善PD患者脾肾气虚症状,同时起到延缓残余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边红萍  刘光珍 《光明中医》2012,27(3):611-613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腹膜透析)和对照组(腹膜透析)各30例,两组均给予CAPD腹透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和血Hb、Alb、BUN、Cr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Hb、BUN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Alb、Cr水平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症状,有提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的治疗趋势.  相似文献   

9.
田敏  吴艳  申美容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61-162
目的:观察自动化腹膜透析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及引流情况,为新置管腹透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模式。方法:我中心对实验组40例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采用APD的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模式治疗,对照组39例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采用间隙性腹膜透析(IPD)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腹部症状、引流情况及超滤量。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均能顺利过渡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D治疗模式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减少了交换透析液过程中的大量工作,可以节约护理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腹膜炎和导管感染的危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调脾泄浊方”对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腹透门诊规律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对照组30例。中药组给予常规治疗 + 调脾泄浊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益生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其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检测安全性指标,如实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中药组患者的胃肠道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起到缓解腹胀、改善食欲以及软化大便等作用,并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与益生菌相比,“调脾泄浊方”对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衰合剂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8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口服复方α-酮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衰合剂,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BMI、ALB、握力、转铁蛋白、血色素、PA、TG、CHO、CRP)、血生化指标(SCr、血钙、血磷、血钾)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握力、ALB、Hb、PA、转铁蛋白、TG、CHO、CRP、血钙、血磷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ALB、P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合剂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能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腹膜透析患者服用中药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观察了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测定及分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腹透液中肌酐、尿素氮、尿量、透析剂量、超滤量、主观营养状况评估(SGA),计算患者的腹膜尿素清除率(腹膜KT/V)、残肾尿素清除率(残肾KT/V)、总KT/V(腹膜KTV+残肾KTV)、腹膜肌酐清除率(腹膜CCR)、残余肾肌酐清除率(残肾CCR)、总CCR(腹膜CCR+残肾CCR)。结果:腹膜透析患者虚证中以脾肾阳虚最多,占48.43%,实证中以湿浊、血瘀2型最多。同时辨证为这3个证型的患者透析充分性差,临床不适症状突出,营养不良。结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对CAPD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2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常规腹膜透析,治疗组加服中药加味六君子汤。治疗6个月,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比较2组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维持总体透析效能的前提下,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明显好转,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明显提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能有效改善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含红花腹透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效能的影响。方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每日于第3周期用含红花腹透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与超滤量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腹透液中加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能够提高腹膜透析效能,增加超滤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2组护理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护理后对照组营养不良-炎症(MI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 0. 05),观察组各指标则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 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护理后2组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肾健脾方对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贫血指标和消化道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等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健脾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肾功能指标、贫血指标的改善状况,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GSRS评分,RDQ评分,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 <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过敏或治疗不耐受情况。结论 益肾健脾方能够有效改善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脾肾气虚证)患者消化道症状、贫血症状及残余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26例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按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把26例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6例),高于平均转运(12例),低于平均转运(8例),共3组。观察各组在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40g/d)前后每透析周期平均净出超量(μF)及每周尿素氮清除指数(KT/V)的变化。结果:加入黄芪注射液后26例患者的μF及每周KT/V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在不同腹膜转运的各组内,除高转运组6例患者每周KT/V值升高无差异外,其余两组的μF及每周KT/V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能提高腹膜透析效能,增加出超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APD脾肾阳虚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规律腹膜透析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真武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残余肾功能(RRF)、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患者SCr、BUN、24 hUP显著降低(P<0.05),RRF降低减缓(P<0.05),ALB、PA、HGB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CAPD脾肾阳虚型患者使用汤药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透消食汤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拟的腹透消食汤治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32例,与常规治疗的16例作对照,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胃动力状况、临床主要指标及主要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84 37% ,对照组总有效率5 0 % ,两组对比(P <0 0 5 )有显著意义。结论:腹透消食汤能有效地减轻腹膜透析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20.
程小丽  杨世峰  师锁江  黄楠 《陕西中医》2020,(10):1436-1439
目的:探讨黄芪附子方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CR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附子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微炎症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面色萎黄、腰酸乏力、夜尿多、神疲气短、食欲不振以及大便秘结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对照组,丙二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脂蛋白(LP-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健康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附子方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CRF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微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