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DVT形成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DVT发生率、平均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11.7%,对照组为2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率,缩短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护理满意度为96.2%,分别与对照组的11.2%、8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1周通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1. 25%),对照组发生DVT13例(8. 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查出DVT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DVT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2-2013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健康教育、床旁行为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方面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为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减少其发生率,并改善凝血相关指标,临床护理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中医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结果:术后5天、7天下肢肿胀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对照组15.63%、观察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较好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肢消肿,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下肢骨折术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以循证护理为例。方法从该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病案库中随机抽取6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体征与症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发生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有效循证护理干预,可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有效预防,将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临床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治疗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开展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隙式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预防措施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54.1±9.3)cm/s、股静脉平均速度(32.6±6.0)cm/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46.7±8.1)cm/s、股静脉平均速度(27.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策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策略,两组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血压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下肢DVT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峰流速、平均流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两组患者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价值(P <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策略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加快股静脉血流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护理、按摩、合理饮食、功能锻炼、中医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DVT,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9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胸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模式在预防股骨胫骨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股骨胫骨骨折患者190例,其中,胫骨骨折76例,股骨骨折1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观察患者在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DVT,发病率为9.5%;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DVT,发病率为22.1%。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DVT合并或继发PE的患者,对照组出现1例DVT合并或继发PE的患者。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中医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概率,减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基于DVT预防指南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早期功能锻炼、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等四项,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症状,以及检测术前及术后第5~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术前及术后7d干预组患者Homan征阳性率为5%,Nenhof征阳性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及81.67%,术后第5~7d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血流通畅,2例患者发生血流淤滞,但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DVT发生率;对照组中9例患者血流通畅,28例血流淤滞,23例发生DVT,干预组与对照组超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基于DVT预防指南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以及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治疗,对照组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2. 5%,对照组为1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 5%,对照组为95. 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可预防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且优于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2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并住院的外科术后患者960例,并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对干预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0.83%,干预组患者DVT发生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P=0.045)。结论对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DVT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将两组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比。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37.81±1.52)cm低于对照组(40.25±1.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6.64±2.25)d和DVT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DVT出现概率,缓解患者手术后肢体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味三芎汤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1例髋部骨折术后DVT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味三芎汤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以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和血浆黏度(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以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三芎汤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DVT患者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汕头市金平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骨科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5%、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6.4%、沟通能力满意度为92.7%、病房管理能力满意度为94.5%,其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0.1%、67.3%、63.6%及护理满意度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危例数51例、危险3例,其预防有效率为98.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例、6例及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5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在围手术期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0.00%,对照组22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离床活动时间为(2.26±1.43)d,对照组为(2.94±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住院时间为(4.21±1.14)d,对照组为(6.17±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开展责任制护理干预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并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