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梅  胡承晓 《河北中医》2007,29(11):1043-1046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学消渴、脱疽范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5%的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年内即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随访12年后患病率增加到23%[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足的病机目前多认为是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奚九一[2]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为气虚津血无力运…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河北中医》2011,33(6):942-94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年内5%的患者即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随访12年后患病率增加到23%[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长,给全人类的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荣 《河北中医》2007,29(10):949-95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  相似文献   

4.
赵立沙 《国医论坛》2006,21(2):53-55
糖尿病足(diabcti foot 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1],具有很强致残性和致死性.据统计,我国目前糖尿病人数为3000万~4000万,其中5%~10%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截肢率约为1%[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药治疗本病周期长,费用昂贵,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报道逐渐增多,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现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并发神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以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溃烂及坏疽为特征,属于中医的"消渴"、"脱疽"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达  杨伟毅 《新中医》2007,39(8):101-102
慢性骨髓炎是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属中医学附骨疽范畴。笔者仅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宝霞 《山西中医》2012,28(7):56-58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大中小微血管的病变。主要由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现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海英  喇万英 《河北中医》2007,29(4):369-37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患足部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1]。这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对近5年的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1中医对糖尿病足范畴归属的认识糖尿病足最早是由Oakley在1956年提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  相似文献   

9.
程洁 《河北中医》2009,31(11):1747-1749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梗阻性呼吸道疾病,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由于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小儿哮喘为儿科重症,亦为儿科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0.
高军  李淑玲 《河北中医》2007,29(2):171-174
阳萎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男性的身心健康,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造成相当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严重者还可以导致家庭破裂而成为社会问题。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阳萎综述如下。1从肝论治中医学重视肝受损对阳萎发生的影响,认为肝为藏血之脏,主筋,职司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孙维民[1]分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瘀阻经脉4型论治。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振奋阳事,方选解郁振阳汤(自拟方):柴胡、刺蒺藜、郁金、枳壳、白芍药、香附、川芎、橘叶、蜈蚣;肝经湿热型治宜清利湿热,兴奋阳事,方选龙胆泻…  相似文献   

11.
宋李冬  赵莉 《河北中医》2010,32(11):1737-1740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又称“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据统计,50%以上青春期后的女性会发生痛经,10%~20%症状相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西医多采用镇痛、镇静、解痉以及激素制剂等疗法,虽能暂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引起的一种病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其证型较多,症状复杂,故其治疗方法也较为广泛,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兹就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当机体遭受头颈部外伤、感受风寒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机体  相似文献   

13.
倪海燕 《河北中医》2014,(11):1739-1741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属精神心理学范畴,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等范畴,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高,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抑郁症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楚,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抑郁症给患者本人及其亲朋好友带来元尽的痛苦和不适,其伤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经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肢体缺血、疼痛、感染甚至出现溃疡、坏疽。糖尿病足的病程比较长,病情缠绵难愈,病机复杂多样,因此中西医从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并采用不同的特色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治疗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发挥优势,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在现代临床上被积极广泛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旨在对临床有指导性的意义及展开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响  田满荣  杨红梅 《河北中医》2014,(12):1905-1908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支持为主,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近况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用药宋素琴[1]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嘱卧床休息,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给予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以益心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6.
慢性附睾炎患者因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导致附睾局部组织纤维化、增生或钙化,从而影响精子的发育、成熟、输出、免疫等多个环节,最终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出发,对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与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10年糖尿病足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青 《河北中医》2006,28(7):557-558
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之咳嗽。引起顽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GER)、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1]。因引起顽固性咳嗽的病因诸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彪  徐贵军 《新中医》2006,38(9):20-21
胰岛素抵抗(IR)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有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近年来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与治疗多围绕着2型糖尿病展开,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马玉红 《河北中医》2007,29(7):663-664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征。重症患者可很快出现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的各种表现。急性胰腺炎好发于中青年人,发病率在我国各地普遍有所升高,但经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索,重症死亡率已有大幅度降低。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近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与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某些药物等因素诱发。发病机制为各种因素造成胆汁胰液逆流,激活胰腺组织中的胰酶并使胰管内压力增高,小胰管破裂,进而胰液外溢渗入胰间质导致胰腺自我消化,从而胰腺发生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甚至其损害可波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急性胰腺炎轻症属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畅、胆石、虫积、创伤等因素引起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或表现为肝郁气滞之证,或为肝胆湿热之证,或为胃肠热结之证。但急性胰腺炎发病,传变极快,且气、湿、热结聚不散则酿生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