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年轻未生育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保守治疗药物包括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是年轻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新型治疗方式,在缓解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优于传统保守治疗,但目前关于手术操作及术后激素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肥胖EC患者应治疗肥胖以降低复发风险,其中以减重手术效果最为显著、持久。现已证实减重手术对体质量指数(BMI)≥35 kg/m2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是有效干预。建议BMI≥35 kg/m2或BMI≥30 kg/m2且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若经非手术治疗肥胖疗效不佳,可考虑以减重手术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AE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早期EC(20例)及AEH(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醋酸甲羟孕酮(MPA)或甲地孕酮(MA)口服,联合或单独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D),随访6~60个月,分析治疗结局及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EC组和AEH组的BMI、既往史、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例患者中,37例(82.2%)完全缓解,其中AEH组为92%,EC组为70%;3例(6.7%)部分缓解,均为EC患者在随访期间内经孕激素治疗后逆转为AEH;3例(6.7%)对治疗无反应,其中2例AEH患者经孕激素治疗3~6个月后仍为AEH,1例EC患者经孕激素治疗4个月后仍为EC;2例(4.4%)病情进展,其中1例EC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3ⅣB期,1例EC患者进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Ⅱ期。AEH组妊娠率为36.4%(6/11),EC组为22.2%(3/9)。1例肥胖患者(BMI42.68 kg/m~2)在服用MPA第4个月时发生了左侧横窦和乙状窦静脉血栓。结论早期EC及AEH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病情进展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报道持续性不排卵的不孕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会增加10.3倍[1]。对于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可考虑用大剂量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可考虑立即妊娠。本文报道的是1例经过孕激素药物保守治疗缓解后的子宫内膜腺癌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5%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生育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月经异常)出现早,多为早期、分化程度好、且多数为性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保守手术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成功分娩的报道,现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 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 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 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 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发生率为40%(32/80), 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随访及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A组12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B组12例患者采用单纯孕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密切随访至2019年2月。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为83%,B组完全缓解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33±2.23)个月,B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75±2.03)个月;A组的部分缓解率为17%,B组的部分缓解率为33%,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获得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BMI≥30与不能获得完全缓解相关(P=0.01)。A、B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5%和8%,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安全有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方案。肥胖(BMI≥30)是影响患者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患者在治疗以及随访过程中应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3%~14%发生在40岁以下。其中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很难接受失去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因此,近年来子宫内膜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治疗,即保留年轻EC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内分泌功能成为较关注的问题。近年研究表明,以孕激素为主治疗希望保留生理功能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综述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0.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子宫内膜癌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全子宫与双附件切除术,使年轻女性丧失了生育功能。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症状出现较早,癌细胞分化程度好,且往往肿瘤局限于内膜,大多为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了年轻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本文从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7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诊疗经过、近期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6例患者接受了以高效孕激素和反复宫腔镜检查与病灶去除为主的联合治疗,患者中位年龄31岁。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3例),中分化腺棘癌1例,6例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1例治疗3个月获部分缓解,1例治疗不足3个月而未评估。其余4例均在治疗3~6个月内获完全缓解,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2、4个月自然妊娠,新生儿均存活,其余2例暂未受孕。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年轻且有强烈生育愿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宫腔镜检查和定位活检可作为首选的评估和监测方法。肿瘤控制后应尽快妊娠,完成生育后应适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腺癌是美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规范治疗包括全子宫切除,但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以及因内科合并症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无法接受规范的治疗,许多研究提出,对于肿瘤分期早、细胞分化程度高的患者可给予激素保守治疗。为了研究激素治疗对I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疗效,进行文献综述。方法:检索MEDLINE、CancerLit和Current Contents数据库中1966年1月~2003年12月发表关于I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接受激素治疗的英文文献。检索的关键词有:内膜癌、子宫癌、腺癌、激素、孕酮、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保守治疗、生育和女性,并除外…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40岁以下者相对少见,只占所有病例的2.1%~14.4%.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子宫双附件切除,或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此种手术治疗尽管对早期肿瘤的治愈率高,但患者却丧失了生育能力.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有不孕史的未孕妇女,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反复子宫内膜诊刮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的报道.保守性治疗尽管可行,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诸如恰当的治疗前评估,孕激素治疗的期限及剂量,完成生育后子宫切除的必要性等.因此,本文复习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就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法及结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较少发生于40岁以前,治疗常采用子宫切除手术,但随着妇女因工作或个人原因推迟妊娠、分娩年龄.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增加。对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保留生育,激素治疗的安全性,作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作者回顾性复习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并在一个第三级保健中心妇科肿瘤科接受治疗并随访超过30年时间(1970~2 0 0 0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记录,所有年龄<4 0岁,并用孕激素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均纳入本研究。  结果:75例绝经前患者中有13例(18% )诊断子宫内膜癌用孕激素行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治疗前均作了诊断性刮宫,11例为高分化腺癌,仅2例为中分化腺癌。全部13例都作了随访,平均随访82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都有反应,平均治疗期3.5个月(2~8个月) ,随访发…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发生于绝经前,其中40岁以下患者占3%~14%。然而,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手术疗法使年轻患者失去了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为了满足年轻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强烈愿望,长期应用大剂量孕激素的保守疗法成为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出现孕激素拮抗现象,降低了激素治疗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及增敏机制,对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及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机制及其增敏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较少发生于40岁以前,治疗常采用子宫切除手术.但随着妇女因工作或个人原因推迟妊娠、分娩年龄,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增加.对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EC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且同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540例患者.比较组织病理学诊断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的结果.采用SPSS1O.0软件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组织病理学与子宫内膜细胞学结果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为EC/非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恶性肿瘤家族史和毒物放射线接触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为非典型腺细胞以上的相关危险因素:BMI≥23 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独立危险因素:BMI≥23 kg/m2和年龄≥40岁.结论:建议对年龄≥40岁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中进行EC的筛查;对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加强子宫内膜状况的监测.子宫内膜细胞学报告与病理学诊断的高危因素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比例将会逐步升高。考虑到多数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肿瘤分化程度好、病变局限和对孕激素治疗有效等特点,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就此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思敬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483-485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包括子宫切除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EC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个体化的治疗从保留生命到保留生理乃至保留生育的目标不断提高。目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已成为E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 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适应证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既保留了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