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5):65-66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矫治牙列拥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23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3例均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取得良好成效。治疗后牙列拥挤解除,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尖牙及磨牙保持中性关系,双侧颌关节未发现压痛、弹响。安置矫治器后患者上下前牙发生明显变化,未见齿槽骨、牙根吸收、骨面型变化。矫治疗程10~21个月,AngleⅠ类平均矫治疗程为(11.8±2.3)个月,AngleⅡ类平均矫治疗程为(18.6±3.4)个月,AngleⅢ类平均矫治疗程为(15.1±2.8)个月。治疗结束后,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均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解除牙列拥挤,具有方便美观、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其属于新兴正畸矫治技术,以快速成型技术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在舒适性、美观性、疗效可预测性以及便捷性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口腔隐形矫治中的应用力度较大。本文基于此,对口腔隐形矫治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5,(7):54-55
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固定矫治技术,研究组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与治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龈沟探诊深度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较高正畸效率,且其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治时间、口腔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观察组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矫治后,观察组的倾斜牙、转位牙矫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口腔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可显著缩短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矫治时间,改善口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8-30
目的探讨LF托槽和传统托槽临床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效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40例,均为恒牙期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LF托槽-低摩擦轻力滑动托槽治疗,对照组应用直丝弓常规矫治技术的传统托槽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在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复诊间隔时间和下切牙的牙龈指数,并观察记录两组在矫正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和复诊间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齐牙列阶段与关闭间隙阶段下切牙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6例),P<0.05。结论 LF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可以有效缩短总疗程时间,提高矫正疗效,降低矫正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Ⅰ类牙列错畸形的优势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市某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78例安氏Ⅰ类牙列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矫治前后PAR指数评分和矫治完成时间。结果矫治前,2组患者牙齿模型前牙排列、后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及PAR指数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患者牙齿模型前牙排列、后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及PAR指数总分均低于矫治前,且观察组患者后牙排列评分及PAR指数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患者前牙排列、中线、覆合、覆盖、咬合关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后牙排列整齐程度,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牙周维护,是牙列错畸形患者较理想的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大爽 《中国校医》2007,21(4):421-42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错殆畸形矫治的认可程度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患者步入成年后,还未接受正畸治疗。为查明原因,普及正畸知识,对该类患者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后,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的下颌骨的改变,从而更为真实、准确地评价该类矫治器的矫治效能.[方法] 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功能矫治器用于矫治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SNB角、AR-G0、AR-PO、GO-GN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SMD及其95%CI. [结果] ①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头影测量指标SNB角、AR-GO、AR-PO、GO-GN异质性检验P值都小于0.05,具有异质性.②Meta分析结果:AR-PO、AR-GO、GO-GN、SNB角的合并SMD均大于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1.34(0.58~2.10),1.02(0.55~1.49),1.10(0.62~1.59).1.03(0.76~1.29). [结论] 功能矫治器明显增加下颌骨总长度、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使颏部前移,SNB角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分析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原因,旨在提高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认识,探讨预防措施和早期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457例儿童安氏Ⅲ类错殆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针对病因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结果:457例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中遗传41例,占8.97%;唇腭裂62例,占13.57%;不良人工喂养34例,占7.44%;口腔不良习惯20例,占4.38%;乳磨牙多数缺失19例,占4.16%;埋伏牙9例,占1.97%;上颌牙先天缺失15例,占3.28%;上颌牙滞留38例,占8.32%;乳尖牙磨耗不足54例,占11.82%;呼吸系统疾病53例,占11.60%;原因不明112例,占24.51%.结论: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形成病因、类型、治疗方法复杂多样.孕前以及孕期科学的饮食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实行母乳喂养、科学的人工喂养能够预防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及龋病等也是形成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早期根据不同病因及时预防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48例,对缺牙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55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4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均行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并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一前磨牙。对比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唇部突度减小,上下前牙突度、倾斜度减小,开唇露齿改善,深覆[牙合]深覆盖纠正,颏沟倾角增大,鼻唇角增大,颏厚增加,上下唇软组织位置改变(相对于E线);下中切牙突度、倾斜度与颏沟倾角呈负相关,上中切牙突度、倾斜度与颏沟倾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地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改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13.
虽然遗传是错[牙合]畸形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尚难以控制.但针对后天环境因素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矫治,使错[牙合]畸形尽早得到改善,阻止其向严重方向发展,减少错[牙合]畸形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潘联力 《中国保健》2005,13(11):3-4
目的了解OPA-K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0-34岁,平均21.1岁,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分析OPA-K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步骤和应用特点.结果该组病例中,AngleI,Ⅱ,Ⅲ类错牙合均有,所有患者中15例进行了拔牙矫治.结论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各类错牙合矫治,其在轻力滑动法移动牙齿,有效支抗控制,简化弓丝程序等方面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潘红艳 《现代保健》2012,(12):103-104
目的:客观评价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的矫治效果。方法:对3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记存模型,全景片(全颌曲面断层面),头颅侧位片,照相分析,对比其治疗前后效果。结果:完成治疗的36例患者牙(牙合)关系从Ⅲ类到Ⅰ类,反(牙合)解除;患者面型明显改善,凹面型解除。结论:应用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肯定,方法简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8):995-996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牙列错颌畸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隐形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固定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隐形组的总有效率96.67%,固定组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固位功能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隐形组矫治期间在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便捷程度、语言功能方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美观舒适,摘戴方便,但适应证的选择至关重要,同时要求矫治者要有较高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梁凯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95-1596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验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验患者17例,前牙Ⅱ覆验8例,Ⅲ覆覆(牙合)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0.9 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1 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2 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6 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0 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牙颌畸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磐德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收治的口腔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固定矫治器治疗)与研究组(40例,实施无托槽隐形牙颌畸形矫治器治疗),每月复查1次,每月根据复查结果及时更换矫治器,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至治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矫治指标时间(治疗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6周、6个月后GI、PD、PLI水平,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倾斜牙矫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6个月后两组患者GI、PD、PLI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龈沟液IL-1β、TNF-α、PGE...  相似文献   

19.
梁景章 《现代医院》2006,6(2):46-47
目的观察成人前牙牙周病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疗效。方法对23例成人前牙牙周病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运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结果使移位牙复位,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咬合关系、牙周状况及颜面美观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成人前牙牙周病继发错牙合畸形经过正畸治疗可以恢复牙列外形,达到美容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吕淑清 《智慧健康》2022,(3):40-42,66
目的 探究对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正畸+修复的效果.方法 以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口腔修复,n=26例)、研究组(口腔正畸+口腔修复,n=26例),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牙齿功能、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牙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