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邝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82-2383
目的从出凝血角度分析维吾尔和汉族产妇产前凝血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观察组为2 160例维吾尔族产妇,对照组为217例汉族产妇。产前测定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汉族产妇产前PT、APTT、TT缩短,但两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均异常增高,维吾尔组为(5.98±1.22)g/L和(5.87±0.73)mg/L,汉族组分别为(4.39±0.99)g/L和(3.47±0.54)mg/L,两组FIB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D-二聚体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产妇产后24h内的凝血4项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产妇产前比汉族产妇更容易发生血栓前状态和产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新梅  戴文英  孟竹  何秉贤 《临床荟萃》2003,18(11):606-607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487例冠心病(维吾尔族245例,汉族242例)和167例正常人(维吾尔族75例,汉族92例)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G)的检到。组间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结果 维吾尔族冠心病组TC,LCL-C,TG和FG水平较其对照组升高,HDL—C较其对照组降低(P<0.01)。汉族冠心病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其对照组升高,HDL—C较其对照组降低(P<0.01)。但是,两民族冠心病组间和两民族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紊乱、血糖升高均为两民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及汉族中老年人群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status examination,MMSE)结果,初步了解抽样人群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新疆地区年龄≥50岁的维、汉居民8 284名,应用现场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MMSE量表评估。结果抽样人群MMSE量表总阳性率为6.0%,其中汉族阳性率(6.6%)高于维族(5.5%)(P<0.05),女性阳性率(6.9%)高于男性(5.0%)(P<0.05);随年龄增高,维、汉族及男、女性MMSE阳性率均逐渐增高(P<0.05)。结论新疆中老年人群MMSE检查结果存在民族、性别及年龄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民  周文杰  王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73-2574,2577
目的观察不同输血量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对185例普通失血患者(A组)和56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B组)进行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测定。结果 A1组(输血量小于或等于6 U)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A3组(输血量大于或等于12 U)的患者输血后比输血前有明显变化(P0.01)。B1组(输血量小于或等于6 U)的患者与A1组相比,输血后凝血功能有变化(P0.01)。结论普通失血患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6 U,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3 U时,可结合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和冷沉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方法维吾尔族MM患者50例(维族组),汉族MM患者64例(汉族组),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凝固法检测3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I)I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维族组、汉族组FIB水平分别为(7.40±2.04)、(4.30±2.22)g/L,均高于对照组(2.12±0.94)g/L(P〈0.05),维族组高于汉族组(P〈O.05);维族组凝血因子Ⅷ水平为(96.61±19.23)%、汉族组为(96.42±17.03)%,均低于对照组(111.12±27.08)%(P〈0.05),维族组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APTT、PT、TT、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M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维吾尔族MM患者血液明显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维吾尔族、汉族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分析不同民族糖尿病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该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 10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46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凝血指标水平的差异。将不同民族(维吾尔族、汉族)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显示,病例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在病例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显示,维吾尔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不同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在不同民族间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尿病64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汉族糖尿病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与维吾尔族糖尿病血流变学改变有差异,而高粘血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白血病患者的HLA基因与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411名(维吾尔族76名、汉族335名)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和440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做HLA-A、B、DR基因检测分型,并分析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维吾尔族白血病患者B*3801(B*38)基因频率(0.047 2)高于维吾尔族正常人群(0.011 4) (P <0.05),而A* 2402 (A* 24)基因频率(0.104 1)低于维吾尔族正常人群(0.191 0) (P <0.05).汉族白血病患者B*1518(B*71)和B*1502(B*75)基因频率(分别为0.018 1和0.0319)高于汉族正常人群(均为0.000 0)(P<0.05).结论 维吾尔族人的B*3801(B*38)为白血病患病的易感基因,而A* 2402(A*24)为拮抗白血病的保护性基因;汉族人的HL4-B*1518(B*71),B *1502(B* 75)为白血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民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差异。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的122例维吾尔族,160例汉族 COPD 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 D-二聚体(D-D)水平。结果COPD 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ib 与 D-D 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APTT 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维吾尔族与汉族 COPD 患者相比,Fib、D-D 增高, PT、APTT 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民族 COPD 患者 PT、APTT、Fib 及 D-D 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监测 COPD 患者体内的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水平,可为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COPD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存在差异,而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金标准”,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4-01/2005-06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50例,其中,维吾尔族138例,汉族312例。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心电图表现等,比较两组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②采用美国GE公司INNOVA 2000型数字减影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性质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4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维吾尔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与汉族患者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以男性为主;维吾尔族患者发病年龄低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者明显多于汉族患者(P=0.037)。两组临床特征比较无差异。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者多于汉族患者(P〈0.05);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维吾尔族患者以复杂病变居多,显著多于汉族患者(P〈0.05),而汉族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未见明显的特异性。 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冠心病危险因素有自己的特点,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复杂性病变及多支病变相对多,平均受累血管多于汉族,冠心病较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维、汉2个民族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早发冠心病患者维族血脂异常比率、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Ⅰ水平均较汉族高,传统危险因素个数较汉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2个民族均以非早发冠心病组为参照行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吸烟是维、汉2个民族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及脂蛋白a仅是维族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脂异常与脂蛋白a为维族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早发冠心病可能存在目前仍未被发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0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维、汉2个民族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旱发冠心病患者维族血脂异常比率、脂蛋白a、栽脂蛋白B/栽脂蛋白AI水平均较汉族高.传统危险因素个数较汉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2个民族均以非早发冠心痛组为参照行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吸烟是维、汉2个民族早发冠心痛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及脂蛋白a仅是维族旱发冠心痛的危险因素.结论:血脂异常与脂蛋白a为维族早发冠心痛的危险因素之一;早发冠心病可能存在目前仍未被发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86例SLE患者中血小板正常患者占75.5%(215/286),减少患者占14.0%(40/286);239例患者检测了aCL(IgG、IgM、IgA一型或两型阳性),aCL阳性占25.1%(60/239),aCL阳性组的血小板计数、APTT、FIB、PT、TT、3P试验、FDP、D-D与aC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伴高LDL-C组血小板计数、APTT、PT、TT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3P试验、FDP、D-D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阳性对SLE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无明显影响;SLE伴发LDL-C增高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高、APTT、PT时间缩短,但纤溶指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新疆地区卵巢早衰(POF)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POF患者及70例正常妇女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其详细的基本情况、生活社会环境及精神心理情绪状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盆腔手术史(OR=4.244、P=0.001)、精神创伤(OR=3.115、P=0.019)、腮腺炎(OR=14.276、P=0.012)、抑郁情绪(OR=2.400、P=0.012)、经常感到压力史(OR=3.692、P=0.001)、经常熬夜(OR=2.944、P=0.003)、接触有害物质(OR=3.414、P=0.042)为POF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OR=0.419、P=0.012)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尽早治疗月经紊乱、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减少有毒物质的接触、坚持锻炼是有效预防卵巢功能过早衰退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间子痫发生率差异及其母婴预后与产科处理间的关系,探讨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对5年来分娩的5 031例汉、维两族中子痫发生率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①汉维两族子痫发生率分别为4.2‰和13.5‰,两组差异十分显著(P<0.05);②围产儿预后在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于子痫发生后24小时以内者较24小时以后者良好,前组围产儿窒息率30%,新生儿病死率11.8%,后组分别为7 7.8%和66.7%(P<0.05);③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剖宫产与阴道产两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产(术)后病死率和新生儿结局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①子痫发生率维族明显高于汉族;②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直接影响围产儿预后;③子痫患者的母婴预后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并比较两民族在族别,性别等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克隆抗体对75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采集分析,读取数据并对比结果,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20-50岁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总T细胞分别为(67.85±8.97)%和(69.98±10.14)%;辅助性T细胞分别为(36.86±5.74)%和(40.07±6.10)%;抑制性T细胞分别为(26.67±6.15)%和(27.16±6.29)%;CD4/CD8比值分别为(1.46±0.47)和(1.56±0.47);NK细胞分别为(16.91±9.89)%和(12.81±7.34)%;B细胞分别为(10.09±3.33)%和(11.78±3.81)%;CD3+/HLA-DR+分别为(10.05±2.95)%和(11.27±4.98)%;CD25+细胞分别为(1.76±5.26)%和(4·10±4.30)%。两民族在辅助性T细胞水平、NK细胞、B细胞及CD25+细胞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男性与女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汉族男女性T细胞亚群的差别则见于抑制性T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略低于后者;维吾尔族女性NK细胞显著高于汉族(P<0.01),而CD25+细胞水平较低(P<0.01)。结论:族别和性别因素可影响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分布,本研究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布参考值,并查明两民族在族别、性别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维吾尔族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检出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4—2016年62 417例住院肿瘤患者中12 368例维吾尔族肿瘤患者(男性2 710例,女性9 658例)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与同期住院的汉族肿瘤患者42 642例(男性10 390例,女性32 252例)、其他民族肿瘤患者7 407例(男性1 613例,女性5 79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62 417例住院肿瘤患者中筛查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277例,阳性率为0.44%,其中维吾尔族82例,阳性率为0.13%,汉族168例,阳性率为0.27%,其他民族27例,阳性率为0.04%,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性别组及有无输血/妊娠史组间检出显示有差异(P0.05)。维吾尔族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汉族女性及其他民族女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男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汉族男性及其他民族男性差异性不大(P0.05)。在82例维吾尔族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Lea26例(31.7%),抗-D 20例(24.4%),抗-E 12例(14.63%)抗-DE 2例(2.43%),抗-De 1例1.22%),抗-Ec 1例(1.22%),抗-M 8例(9.75%),抗-S 1例(1.22%),抗-P1 4例(4.88%),未检出抗体特异性5例(6.1%)自身抗体2例(2.43%)。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与其他地区肿瘤患者相比,存在不同的分布特点,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按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进行实验设计等,有望提高本地区肿瘤患者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血清胱抑素C参考值范围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日立7600-02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923例维吾尔族和1 256例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新疆地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参考值范围:1岁的男性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5~0.95、0.85~1.00 mg/L,女性分别为0.82~0.93、0.81~0.95 mg/L;~60岁的男性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78~0.80、0.79~0.82 mg/L,女性分别为0.70~0.73、0.71~0.74 mg/L;60岁的男性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2~0.98、0.92~0.96 mg/L,女性分别为0.85~0.92、0.91~0.96 mg/L。结论 1岁和大于60岁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水平无民族和性别的差异(P0.05),而在~60岁健康人群中则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年龄段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负担现状,并探讨影响其家庭负担的因素。方法采用家庭负担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50例家属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负担较重,总分为(12.55±3.38)分。影响家庭负担的主要因素为医疗费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较严重的家庭负担。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