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β和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对照组)50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41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组)37例,并选择50例健康对照,用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R组血清IL-1β水平(39.36±6.60)pg/ml明显高于NPDR组(27.48±5.05)pg/ml(P0.01);NPDR组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3±2.54)pg/ml(P0.01);对照组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7.41±0.85)pg/ml(P0.01)。PDR组血清TNF-α水平(86.38±11.05)pg/ml明显高于NPDR组(63.29±7.55)pg/ml(P0.01);NPDR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97±11.61)pg/ml(P0.01);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17.72±6.39)pg/ml(P0.01)。血清IL-1β和TNF-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95,P0.01),IL-1β和TNF-α与体质量指数、病程之间成正相关(分别为r=0.325、0.635,P0.01;r=0.384、0.586,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均明显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8与sICAM-1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肝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主要是免疫细胞对肝组织的反应结果,免疫分子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NF-α,IL-8,sICAM-1与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做初步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5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我院2006-08~2006-12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4例,年龄19~65(44.08±10.50)岁。诊断和分期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西安)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制订的标准[1]。治疗前均进行常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59例均为HBV感染。正常对照组36例,男27例,女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1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体积亚组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梗死体积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增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1β、IL-2、IL-4、IL-6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练祥  章丽影 《临床荟萃》2000,15(5):225-225
一般认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免疫引起免疫损伤和免疫紊乱所致。为探讨某些重要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 ( CHB)作用 ,对 6 9例不同临床类型 CHB患者血清联合进行 TNF- α、IL- 1 β、IL- 2、IL- 4、IL- 6测定。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 CHB患者6 9例 ,男 39例 ,女 30例 ,年龄 1 7~ 6 2岁 ,平均年龄 35 .6岁 ,均按北京 1 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的诊断分型标准 ,CHB轻中度2 5例 ,重度 1 6例 ,重型 1 5例 ,乙肝肝硬化 1 …  相似文献   

5.
6.
黄志勇  谭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40-164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2例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EPO及铁代谢指标,并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结果:RA伴ACD组血清中TNF-α、IL-6与对照组及RA伴缺铁性贫血组(IDA)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IL-6与血清铁(SI)呈负相关,RA伴ACD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低于RA伴IDA组。结论:RA伴ACD组体内EPO相对不足,TNF-α、IL-6在RA伴ACD发病中的作用与其影响铁代谢和EP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网膜素-1(omentin-1)、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06—2018-06期间收治的KD患儿98例作为KD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儿童血清chemerin、omentin-1、APN、IL-1β、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意义。结果:KD组血清chemeri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KD组血清omentin-1、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中,急性期患儿血清chemeri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急性期患儿血清omentin-1、APN水平明显低于亚急性期患儿,冠脉损伤(CAL)患儿血清chemeri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CAL患儿,CAL患儿血清omentin-1、APN水平明显低于无CAL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merin、omentin-1、APN、IL-1β、TNF-α水平是KD患儿急性期及CAL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KD患儿存在较为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且急性期及CAL患儿的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更严重,提示chemerin、omentin-1、APN、IL-1β、TNF-α可作为评估KD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期又较恢复期高(P<0.05),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且血清中TNF-α含量与IL-1β和sICAM-1也相关。结论:TNF-α、IL-1β和sICAM-1互相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2、IL-6与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对 80例EMS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 - 2、IL - 6和TNF -α进行检测。结果 EMS患者血清中IL - 2、IL - 6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1) ,并且三者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 ,手术后则其含量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检测EMS患者血清中IL - 2、IL - 6和TNF -α含量 ,可以判断EMS患者的免疫状态 ,对于观察疾病的发展 ,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AP患者110例为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CAP组(54例)和重症CAP组(56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8例);选择同期26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检测所有CAP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4天、对照组体检当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TNF-α、IL-1β、IL-10水平。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分组间及肺炎组第1天与第4天的差异。结果重症CAP组的PCT、IL-1β水平高于普通CAP组,普通CAP组高于对照组,PCT、IL-1β水平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CAP组的TNF-α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及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在普通CAP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普通CAP组的IL-10水平高于重症CAP组及对照组(P0.05),IL-10水平在重症CAP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存活组患者第4天的CRP、PCT水平较第1天降低,IL-10水平较第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4天的PCT水平较第1天降低,IL-10水平较第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4天的CRP、PCT、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同期存活组,IL-10水平低于同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CRP、PCT、TNF-α、IL-1β和低水平的IL-10的CAP患者预后较差,上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C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DM)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和免疫放射分析(IRMA)法,对200例D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GAD-Ab和IAA进行检测.结果 DM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较正常健康者高(P<0.05).在DM1与DM2两组中,DM1组IL-6值显著高于DM2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TNF-α在DM1与DM2两组中其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以DM2组较为显著(P<0.05).在DM患者中,DM1组GAD-Ab的阳性检出率为75.0%,明显高于DM2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DM2组IAA阳性率高于DM1组(P>0.05).结论 IL-6和TNF-α在DM的发病机制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测DM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对于判断DM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胰岛和胰岛素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GAD-Ab、IAA联合检测对于提高DM诊断的准确性和自身免疫性1型DM的检出率、减少误诊率与漏诊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不同病变程度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IL-1β和IL-18水平,为DR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50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分为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组(A组)、合并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B组)、合并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组(C组),每组50例。比较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3组血清HbAlc、TC、TG、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下游产物IL-18可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3例,糖尿病并发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20例,糖尿病并发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7例。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E-selectin、sICAM-1水平,并将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E-selectin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 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electin水平与 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56,P<0.01)。结论 E-selectin、sICAM-1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检测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有助于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7例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重症感染组)及36例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普通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7例健康小儿为对照,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组CD3~+、CD4~+、CD4~+/CD8~+、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且普通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急性期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及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且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P0.05),重症感染组恢复期IL-1β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链球菌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病变组(n=30)和无病变组(n=6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单独及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变组鸢尾素水平明显低于无病变组,FGF-21、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48、0.825、0.808,灵敏度分别为0.600、0.733、0.800、0.667,特异度分别为0.897、0.632、0.838、0.794,血清...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研究代谢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样如此[1].本文对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病变的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进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胃管注入大黄,C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观察患者入院时(0d)、7d时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入院0d时TNF—α、IL-1β、IL-6在三组中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时三组TNF—α、IL-1β、IL-6检测值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最明显;三组之间TNF-α、IL-1β、IL-6检测值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下调炎症递质的表达,鼻空肠管途径应用大黄能更有效的控制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ARF)病情的关系。方法:以2015-08-2018-12期间本院收治的24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ARF组(86例)和非合并ARF组(1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发生ARF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18对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RF组患者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pH值显著低于非合并组,PaCO_2、实际碳酸氢根、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AR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ARF组(P0.05);合并Ⅰ型ARF患者TNF-α、IL-1β、IL-18水平显著低于合并Ⅱ型AR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8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ARF的AUC为0.863、0.829、0.838,三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ARF预测的AUC为0.949。结论:心肌梗死合并AR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合并ARF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IL-18水平对发生ARF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 000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560)和对照组(未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4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分别为(77.4±4.4)ng/L、(20.5±2.6)pg/mL、(819.2±165.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2.8)ng/L、(9.1±1.7)pg/mL、(600.3±12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随病变级别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rson相关分析分析显示,RA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28、0.308、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NF-α、IL-1β、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发病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