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产妇足月阴道分娩后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8周复诊的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 216例。同时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POP组(644例)和对照组(57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产科因素与产后早期发生POP的相关性。结果:在1 21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POP的发生率为52.96%(644/1 216);POP组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产时BMI、第二产程时间、是否会阴裂伤和是否会阴侧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28岁的产妇相比,年龄≥36岁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2.352,P=0.010,95%CI:1.222~4.526);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00 g的产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500~3 999 g和≥4 000g的产妇产后POP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OR=2.039,P=0.000,95%CI:1.385~3.003;OR=2.676,P=0.007,95%CI:1.303~5.495);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行产钳助产的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760,P=0.019,95%CI:1.097~2.823)。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POP的发生与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有关。阴道分娩产后POP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妇盆底疾病的预防及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产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并于产后6~14周复查的1 02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SUI组303例,无SUI者724例,统计分析妊娠及产后SUI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1 027例产妇SUI的发生率为29.50%(303/1 027);②SUI高危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SUI的发生产生不同影响(χ2=31.757,P 0.001),阴道分娩者相对于选择性剖宫产者发生产后SUI的风险增加(OR=3.001,95%CI:1.964~4.585),阴道分娩转剖宫产者产后SUI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妇的母亲有SUI者相对于无家族史者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5.563,95%CI:5.769~41.982)。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手取胎盘、无痛分娩对产后SUI无明显影响(P0.05);③经阴道分娩组中,SUI者的平均年龄、产前体质指数较无SUI者升高(P 0.05),母亲有SUI的产妇相对于无家族史者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5.251,95%CI:4.511~51.560)。经产妇相对于初产妇发生SUI的风险增加(OR=1.498,95%CI:1.051~2.136)。结论经阴道分娩、母亲患SUI、肥胖及高龄是产后SUI的高危因素;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手取胎盘、无痛分娩等产科因素对SUI的发生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情况及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同仁医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院做检查的2023例妇女,出院小结和产后检查记录提取产科相关信息,进行盆底电生理评估,对产妇盆底功能与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23例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评估异常率为89.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次≥2次、会阴切开、足月分娩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的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产妇(OR=2.529,95%CI 1.763~3.628)、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OR=1.636,95%CI 1.184~2.262)、阴道分娩(OR=1.440,95%CI 1.068~1.941)是影响产妇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次≥2次(OR=3.460,95%CI 2.059~5.828)、会阴切开(OR=2.297,95%CI 1.484~3.557)和足月分娩(OR=6.248,95%CI 1.824~21.399)是影响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结论:分娩后6~8周的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严重;多产次、新生儿体质量较大和阴道分娩是影响产后6~8周产妇盆底功能的因素。对于阴道分娩者,多产次、足月分娩、会阴切开是另一个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产科医生应指导孕妇合理控制孕期体重,临近预产期指导孕妇进行kegel训练,降低会阴切开率,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女性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电话随访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纳入2012例妇女,收集其产后6个月内粪失禁和尿失禁的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娩方式与尿失禁和粪失禁的关系.结果 (1)参与调查的2012例产后妇女,14例(0.70%)有粪失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粪失禁与阴道产钳助产(OR=20.09,95% CI:3.64~110.90,P=0.000)和会阴侧切术分娩相关(OR=6.11,95% CI:1.29~28.80,P=0.024).(2)2012例妇女中产后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的发病率分别为10.04%(202例)、8.15% (164例)、0.94%(19例)和0.94%(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UI相关的因素有:母亲年龄(OR=1.07,95% CI:1.04~1.11,P=0.000)、母亲分娩前体重(OR=1.04,95%CI:1.02~1.06,P=0.001)、新生儿头围(OR=1.20,95% CI:1.05~1.39,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4.96,95% CI:3.05~8.07,P=0.0005)、阴道自然分娩(OR=5.22,95% CI:2.53~10.76,P=0.000)和阴道产钳助产(OR=9.20,95% CI:4.07~20.79,P=0.000).与U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51,95%CI:1.12~2.05,P=0.008).与M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06,95% CI:1.00~1.11,P=0.049)、第二产程时限(OR=1.01,95% CI:1.00~1.03,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7.76,95% CI:1.42~42.52,P=0.017)和阴道产钳助产(OR=15.21,95% CI:1.61~143.44,P=0.018).(3)产后4d和产后42 d SUI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95%和9.10%.结论 (1)本院产后妇女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病率较先前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低.(2)阴道分娩是妇女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特别是阴道产钳助产和会阴侧切术分娩.(3)母亲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头围、阴道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术是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行常规产后检查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共1086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结果产后42d至3个月随访发现:分娩方式对阴道前壁脱垂有影响(P0.05):择期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不容易出现阴道前壁脱垂(P0.05,OR=0.063,95%CI 0.031~0.128);试产后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不容易出现阴道前壁脱垂,(P0.05,OR=0.170,95%CI 0.062~0.469)。分娩方式对阴道后壁脱垂有影响(P0.05):择期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不容易出现阴道后壁脱垂(P0.05,OR=0.091,95%CI 0.046~0.181);试产后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不容易出现阴道后壁脱垂(P0.05,OR=0.371,95%CI 0.175~0.787)。分娩方式(P0.05)、年龄(P=0.042)对子宫脱垂有影响:择期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不容易出现子宫脱垂(P0.05,OR=0.385,95%CI 0.294~0.505);年龄越大者越容易出现子宫脱垂(P=0.042,OR=1.039,95%CI 1.001~1.078)。结论初产妇阴道前、后壁脱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分娩方式,子宫脱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分娩方式及年龄。择期剖宫产、试产后剖宫产相比于阴道分娩,是盆腔器官脱垂的保护因素,年龄为子宫脱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腹直肌分离(DRA)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统计分析产后DRA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妇共310例,其中DRA者108例,无DRA者202例,DRA发生率为34.84%(108/310)。阴道分娩者相对于剖宫产者,发生产后DRA的风险较小(OR=0.459,95%CI为0.261~0.807)。产后高BMI是DRA分离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96,95%CI为0.717~0.883),新生儿出生体重大是DRA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为1.000~1.002)。结论:经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过大及产后低BMI是产后DRA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和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7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12例、阴道顺产组534例、产钳助产组42例,将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合计后统计尿失禁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各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其与分娩有关的产科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并使用盆底肌电图检测各组孕产妇盆底肌强度,了解产后SUI发生与盆底肌肉强度的关系.结果 (1)尿失禁发生率:孕期尿失禁总的发生率为15.4%(121/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5.9%(85/534),产钳助产组为11.9%(5/42),剖宫产组为14.6%(31/2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总的发生率为17.1%(135/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9.1%(102/534),产钳助产组为26.2%(11/42),剖宫产组为10.4%(22/212).阴道顺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钳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SUI的影响: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共发生尿失禁113例,未发生尿失禁463例,将尿失禁发生与否两类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其对产后SUI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期发生尿失禁是产后SUI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术可使产后SUI发病率降低(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孕期发生尿失禁可使产后SUI的发生风险加大.对阴道分娩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分析发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与产后SUI发病率升高有关(P均<0.01);而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会阴侧切、产后哺乳、产后出血量、分娩孕周、引产与否、孕前体质量等无明显相关(P均>0.05).(3)盆底肌电图检测结果:剖宫产组孕产妇盆底肌活力值为(19.7±9.9)μv,做功值为(84.5±37.2)μv,峰值为(25.5±12.5)μv,均高于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两组均值为:活力值(14.8±8.4)μv、做功值(78.8±28.2)μv、峰值(19.7±11.8)μ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中尿失禁孕产妇盆底肌放松值[均值为(1.7±1.8)μv]较非尿失禁孕产妇[均值为(3.0±3.9)μv]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失禁孕产妇放松值与活力值(r/a)比值为0.2±0.2,非尿失禁孕产妇r/a比值为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r/a比值为0.2±3.5,虽高于剖宫产组(0.2±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钳助产及阴道顺产产妇的产后SUI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孕期发生尿失禁、产钳助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是产后SUI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的危险因素,为降低PUR发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6年1—12月经阴道分娩PUR患者97例为观察组[A组,其中分娩镇痛者83例(A1组),无分娩镇痛者14例(A2组)],随机选择同期经阴道分娩无尿潴留者88例为对照组[B组,其中分娩镇痛者59例(B1组),无分娩镇痛者29例(B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期并发症、产时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次、胎膜早破、枕左前(LOA)胎位、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UR的危险因素有孕周增大(OR=1.619,95%CI:1.121~2.339)、产钳助娩(OR=4.981,95%CI:2.184~11.361)、产后出血(OR=3.429,95%CI:1.024~11.488)和侧切(OR=2.419,95%CI:1.058~5.531)。PU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年龄最佳临界值为26.50岁,孕周最佳临界值为40.36周,新生儿体质量最佳临界值为3 372.50 g,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402.50 min,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61.50 min,无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230.00 min,无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34.50 min。结论:对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诸因素适当干预,可减少PU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发生时,对照组实施产钳助产,观察组实施胎头吸引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无痛分娩、助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位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吸引阴道助产分娩,安全且可提高分娩成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的危险因素,为降低PUR发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6年1-12月经阴道分娩PUR患者97例为观察组[A组,其中分娩镇痛者83例(A1组),无分娩镇痛者14例(A2组)],随机选择同期经阴道分娩无尿潴留者88例为对照组[B组,其中分娩镇痛者59例(B1组),无分娩镇痛者29例(B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期并发症、产时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次、胎膜早破、枕左前(LOA)胎位、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UR的危险因素有孕周增大(OR=1.619,95%CI:1.121~2.339)、产钳助娩(OR=4.981,95%CI:2.184~11.361)、产后出血(OR=3.429,95%CI:1.024~11.488)和侧切(OR=2.419,95%CI:1.058~5.531)。PU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年龄最佳临界值为26.50岁,孕周最佳临界值为40.36周,新生儿体质量最佳临界值为3 372.50 g,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402.50 min,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61.50 min,无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230.00 min,无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34.50 min。结论:对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诸因素适当干预,可减少PU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产程新标准后产钳助产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产钳助产后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助产的产妇142例,观察组采用产程新标准(2013年8月后)共32例,对照组采用产程旧标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共110例。对产钳助产前临床资料、产钳助产发生率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钳助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新产程标准后因第二产程延长产钳助产的发生率显著下降(0.56%vs.1.81%,P0.05)。产程标准是产钳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B值-1.420,OR 0.242,95%CI 0.131~0.445),而入院BMI值(B值0.492,OR 1.635,95%CI 1.083~2.469)和羊水粪染(B值0.312,OR 1.367,95%CI 1.091~1.711)是独立危险因素,均与产钳助产密切相关(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裂伤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新标准与产钳助产发生率降低有关,新旧产程标准产钳助产母儿结局无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000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尿失禁问卷表对其进行电话访问,了解她们孕前、孕期、产后1年及近期排尿情况.根据病例记录的分娩方式及相关资料,共完成有效病例548例.通过SPSS软件包计算各分娩方式中发生尿失禁的比例和程度,及影响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48例患者中有尿失禁症状者167例(30.5%).(2)对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及新生儿体重为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以阴道顺产发生尿失禁的OR为 1.0计算,剖宫产的OR=0.326,新生儿体重的OR=1.633.在阴道顺产及产钳助产分娩中,仅新生儿体重为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P=0.013,OR=2.081).(3)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剖宫产3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38.6%(105/272)、43.8%(21/48)和18.0%(41/228),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组间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剖宫产组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阴道顺产组中混合性、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4.4%、33.8%和0.4%.产钳助产组中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8.3%、35.4%和0.0%.剖宫产组中以上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3.1%、14.5%和0.4%.压力性尿失禁在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且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例数在阴道顺产组中高于剖宫产组(P<0.05).(5)尿失禁发生的时间167例患者中以产前即有、孕期出现并在产后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在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持续1年以上、产后1年以后或近期新出现等5种情况分类,其发生率分别为1.2%(2/167)、7.8%(13/167)、44.9%(75/167)、40.7% (68/167)和2.4%(4/167).结论 (1)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比较,剖宫产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2)患者尿失禁的症状主要出现于产后1年内,其中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持续1年以上.(3)新生儿体重增加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明确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235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例新生儿中,出生体质量2 500 g 60例(25.53%)、2 500~3 000 g 56例(23.83%),3 000 g119例(50.6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胎盘质量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r=0.17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与低出生体质量的0R=2.79,95%CI:2.18~3.57;重度子痫前期是低出生体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7,95%CI:1.54~99.05,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次、流产史、疾病严重程度、户籍所在地、经济条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分娩孕周和重度子痫前期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产后42~60天有产后尿失禁(UI)或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妇女为研究组(102例),其中UI患者66例(UI组),POP患者36例(POP组);另选择同期产后复查的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肌电图描记法对UI组、POP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组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指数(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及有腹压增高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研究组肌电图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中UI组的快速收缩值明显低于POP组和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POP组的持续收缩值明显低于UI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PFD的发生可能与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等因素有关;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其中POP可能与Ⅰ类肌力下降有关,而UI可能与Ⅱ类肌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并探讨人口学特征、运动习惯和产科等因素对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产后6~8周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产后门诊做常规体检的产妇852例。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产科信息、孕前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信息,并由妇科医生进行盆底器官脱垂的检查。结果:852例产后6~8周产妇中84.25%有阴道脱垂,55.61%的产妇为Ⅰ度脱垂,28.64%的产妇为Ⅱ度脱垂,未发现Ⅲ度或Ⅳ度阴道脱垂。仅有5例有Ⅰ度子宫脱垂。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巨大儿(OR 2.469,95%CI 1.029~5.927)、产次≥2次(OR 2.730,95%CI 1.929~3.864)、阴道分娩(OR 43.257,95%CI25.505~73.353)、紧急剖宫产(OR 2.139,95%CI 1.266~3.615)是影响产妇阴道脱垂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后6~8周的产妇轻度阴道脱垂的比例较高。阴道分娩、巨大儿和多产次对阴道脱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虞晴  应豪  黄一颖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4):291-294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阴道分娩的345例低置胎盘活产单胎患者临床资料,按产后出血与否分为两组行单因素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共47例,总产后出血率13.6%。单因素分析显示辅助生殖受孕、产前出血史、胎盘距宫颈内口距离、胎盘粘连与产后出血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则表明辅助生殖受孕(OR=8.181,95%CI 3.072~21.791)及胎盘粘连(OR=6.543,95%CI 3.107~13.775)为低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低置胎盘患者应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和分娩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可能能提供更好的低置胎盘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产后出血风险的预测,从而降低其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口学指标的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具有阴道试产条件的高龄(≥35岁)初产妇共560例(阴道试产成功404例,阴道试产失败156例)。分析其人口学指标、孕前、孕期及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妊娠期并发症、引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急诊剖宫产的指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试产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孕周≥40周、引产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是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身高≥164 cm是阴道试产失败的保护性因素(aOR1,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急诊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孕周≥40周是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身高≥164 cm是其保护性因素(aOR1,P0.05);对于急诊剖宫产指征相对性头盆不称、孕周≥40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是阴道试产失败独立危险因素(aOR1,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身高≥164 cm是其保护性因素(aOR1,P0.05)。结论:对高龄初孕妇开展针对性的孕前咨询、加强孕期管理,积极控制胎儿体质量及分娩孕周,把握急诊剖宫产指征是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创产钳助产在单胎足月孕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会阴撕裂、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110例行无创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在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08例行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单胎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妇会阴撕裂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肌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无创产钳助产可减轻会阴撕裂及盆底功能损伤,且不会增加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