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力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有所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肌力提高明显,以治疗组的改善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凸显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论治脑梗死后遗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进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个疗程之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功能活动评分以及主要症状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以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其正常生活以及日常活动来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7):914-9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的改善情况,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各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疗效确切,彰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疼痛冷热感觉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FAC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至12周时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挺 《河南中医》2023,(12):1900-190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对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BI后偏瘫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the 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MESS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QOL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萨病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蒙医针刺治疗.比较临床效果与蒙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70%(89/...  相似文献   

8.
秦勇  许文杰  杨慰  曹云虹 《河北中医》2016,(7):1060-106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早期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 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患肢痉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轻度运动障碍患者、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在施以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利于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单双号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并评估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与Fugl-Meyer测评法(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ADL与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和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四肢简化运动能力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肌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FMA评分、下肢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80.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愈率为80.5%,总有效率为91.5%)(P0.05),2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偏瘫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脑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得分增加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风复发的风险降低了1.28倍(95%CI=1.56-3.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血栓通联合针刺能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降低复发风险,效果优于基础治疗加血栓通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中风病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1」),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既往有研究显示,国外康复专家提倡早期康复,认为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组和代偿,且康复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但目前针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肌力情况系统化分级康复训练,还没有系统内容报道。本研究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以简化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氏AD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相似,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ADL指数较对照组恢复得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偏瘫患者宜早期进行针灸加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太极拳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太极拳治疗,每日练习1次,每周练习5次,持续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头部两侧运动区、合谷、解溪、太冲、曲池、足三里、环跳、肩髎、昆仑)治疗,使用直径为0.3 mm、长度为5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体表穴位以直刺法下针,以提插法进针;头部穴位以平刺法下针,以捻转手法进针。每个穴位灸三壮,留针时间为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次,1次/d,每周治疗6次,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调整持续强度与时间,连续治疗2个月。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联合太极拳能提升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  相似文献   

19.
祝春燕 《光明中医》2020,(14):2120-2122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接收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包括改善循环药、营养神经、降糖、控制血压等,同时进行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对症治疗,包括急性期针刺、恢复期针刺、后遗症期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生存质量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价,2组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行康复训练,研究组(50例)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Barthel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