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包括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的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MDSCs可抑制CD4+、CD8+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促炎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生成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MDSCs与促炎因子在卵巢癌中的分子信号传递及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提示部分促炎因子可诱导MDSCs扩增,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及发展。本文就MDSCs及相关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揭示MDSCs的作用机制,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近年研究非常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生理情况下,MIF可以介导炎症及免疫反应,参与胚胎期的发育、组织创伤后的修复等。MIF还被证实在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MIF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通过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转移、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和增强免疫抑制等方式加速肿瘤的发展。此外,许多研究都显示,抑制MIF的分泌及生物学活性可以有效减慢,甚至逆转肿瘤的发展,有效的MIF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抑制素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记物多由肿瘤组织产生 ,对于肿瘤的诊断、疗效的评价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 ,临床上卵巢癌相关血清糖类抗原 12 5 (CA12 5)、甲胎蛋白 (α FP)已作为肿瘤标记物广泛用于上皮性非粘液性卵巢癌及内胚窦瘤等卵巢肿瘤 ,为该类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还有部分卵巢恶性肿瘤 ,如粘液性卵巢癌及性索间质肿瘤 ,仍缺乏合适的肿瘤标记物 ,不能满足辅助诊断及随访的需要 ,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抑制素在某些卵巢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 ,可以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现就抑制素在卵… 相似文献
4.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在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5例正常卵巢、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4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21例转移的大网膜或淋巴结中MIF的表达。结果:MIF蛋白在正常卵巢滤泡上皮、卵巢良性肿瘤上皮、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胞浆中表达,上皮性卵巢癌42例中18例(42·9%)同时有细胞核内的表达。MIF在细胞浆内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关,III~IV期高于I~II期,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转移的淋巴结或大网膜组织中MIF表达与原发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IF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尤其是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大量研究证实,骨桥蛋白能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促进细胞黏附和迁移,与肿瘤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认为,骨桥蛋白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与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骨桥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外周血浓度及受体水平,均可作为无创性肿瘤筛查的指标,从而作为新的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在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骨桥蛋白及其主要受体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6.
骨桥蛋白与卵巢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大量研究证实,骨桥蛋白能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促进细胞黏附和迁移,与肿瘤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认为,骨桥蛋白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与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骨桥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外周血浓度及受体水平,均可作为无创性肿瘤筛查的指标,从而作为新的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在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骨桥蛋白及其主要受体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人类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作用与其关系密切。生长抑制因子4(ING4)是抑癌基因ING家族的新成员,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性腺激素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但其病因不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妇女在绝经后2~3年后其血FSH和LH水平升高的同时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达到峰值.分娩、口服避孕药等可以通过垂体的甾体激素反馈途径降低FSH、LH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 ( Gn)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B( Trk B)在人卵巢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来自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 ET)周期的黄体化卵丘颗粒细胞与壁层颗粒细胞 ,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 h MG)对卵丘颗粒细胞分泌 BDNF的影响 ,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不同浓度 h MG对壁层颗粒细胞表达 Trk B的影响。结果 :h MG促进卵丘颗粒细胞 BDNF的分泌 ,增加壁层颗粒细胞 Trk B的表达 ;不同浓度h MG作用的实验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n促进 BDNF及其受体 Trk B在人卵巢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生殖系统也有表达,参与生殖系统各项生理功能的调节,包括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促进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等,并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y reserve,DOR)、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及男性少、弱精子症等不孕症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CD44基因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主要有两种类型,CD44特别是CD44V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有密切关系。CD44V的检测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可能成为该类肿瘤新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但是死亡率却占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一半.所以,提高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主要由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决定.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回顾性评价应用血清CA125值、超声分数、绝经状态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对卵巢肿物的良、恶性进行预测,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 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病房收治的年龄30岁以上的卵巢肿瘤患者140例,其中77例为良性肿瘤患者,6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以其术前血清CA125水平、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RMI,对卵巢肿瘤良、恶性进行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RMI较其他指标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预测更为准确。以RMI200为界,其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84.4%,阳性预测值为82.1%。结论 RMI较其他指标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更为准确且更易被接受,RMI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卵巢上皮性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液体活检"的一种方式,具有创伤小、可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运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抓取"外周血中的CTCs,分析其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诊断价值、与分期的关系,以及其在化疗监测、评估、预后、预测复发及耐药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叉头框转录因子(FOX)家族O类亚群成员之一FOXO1在许多细胞类型中表达,参与了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自噬、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免疫分化和氧化应激抵抗等。这些过程会引起许多临床现象,如致癌作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宿主反应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生机制仍不明确。FOXO1可能参与了PCOS的胰岛素抵抗、低度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研究FOXO1在PCOS的发生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有利于为PCOS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叉头框转录因子(FOX)家族O类亚群成员之一FOXO1在许多细胞类型中表达,参与了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自噬、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免疫分化和氧化应激抵抗等。这些过程会引起许多临床现象,如致癌作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宿主反应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生机制仍不明确。FOXO1可能参与了PCOS的胰岛素抵抗、低度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研究FOXO1在PCOS的发生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有利于为PCOS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且影响广大育龄期女性的妇科良性疾病,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难题.EMs有3种公认的病理类型,分别是腹膜型、卵巢型及深部浸润型.然而不论哪种病理类型,疼痛都是EMs患者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并增加经济负... 相似文献
19.
20.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参与DNA拓扑结构调整和转录、复制、修复的重要工具酶,由活性Tyr残基向DNA发动亲核攻击,导致DNA单股或双股断裂.Topo蛋白的含量、活性、功能改变是卵巢癌耐药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作用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TopoⅡ蛋白表达增加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TopoⅠ、Ⅱ抑制剂如TPT、VP-16等在复发卵巢癌的有效率大致为13%~25%,现已成为二线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