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生长抑素,首次使用微量泵静脉推注100μg,然后以50μg/h匀速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粒/次,1次/12 h。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生化指标以及胃肠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92.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AMY和LDH生化指标以及胃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腹痛持续时间、胰腺体积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痛、发热症状的消失率及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进行水化后自胃管灌注,夹管2 h,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血清因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7%、9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BAMY)、尿淀粉酶(UAMY)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将10万单位乌司他丁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0.25mg/h,直到肛门恢复排便、排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肠减压量、腹胀缓解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毒素(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前3天0.3 g/d,3 d后为0.1 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胰胆炎合剂,20 m L/次,冲服药粉1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胰腺酶相关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管活性物质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S-Amy)、胰脂肪酶(LP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胰腺酶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受体-1(s 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素(PGI2)、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但血栓素A2(TXA2)、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管活性物质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腺微循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德诚医院2016-2018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54例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胰胆舒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和南开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U与生理盐水250mL混合,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胰胆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各生化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淀粉酶(AMS)、血清脂肪酶(LPS)、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胆舒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各生化指标,缓解炎性反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敏军 《中国药业》2013,22(13):85-8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23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7例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25例胃肠道反应,治疗组仅发生4例胃肠道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强  段涤云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115-2118
目的探讨骨松康合剂联合地诺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治疗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120 mg/次,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松康合剂,3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L、Lysholm、VAS评分及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7.67%(P0.05)。经治疗,两组ADL评分和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项目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组织蛋白酶K(Cathe K)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骨松康合剂联合地诺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患者骨痛,改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以5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参麦注射液12 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将20万U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内,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CRP、PCT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CRP、PCT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并有效改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梁效功  唐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417-3420
目的研究生血宝合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 mg次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到1 mg/mL,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生血宝合剂,15 mL/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均显著升高,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CD4+、CD4+/CD8+、NK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免疫功能,调节RBC、HGB、Ret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胰利胆颗粒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将1.0 g/次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8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冲服清胰利胆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IL-8、CRP、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内霉素(PE)、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PE、D-乳酸、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胰利胆颗粒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降低炎症因子和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2吸/次,2次/d。治疗组口服肺力咳合剂,20 mL/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部哮鸣音、呼吸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深吸气量与肺总量比值(IC/TLC)、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CO/VA)和FEV1占预计值%,咳痰的评估问卷(CASA-Q)总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淀粉样蛋白A(SA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部哮鸣音和呼吸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参数FEV1/FVC、IC/TLC、DLCO/VA、FEV1占预计值%和CASA-Q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并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LR和FeNO浓度及血清IL-17、SAA、SP-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对NLR和FeNO浓度及血清IL-17、SAA、SP-D水平的降低作用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AECOPD的整体疗效确切,可安全、有效且迅速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气流受限,抑制体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前3 d 300 mg/d,3 d后100 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40 m L/d,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白细胞(WBC)和血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WBC和血AS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芪倍合剂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芪倍合剂,50 m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血清基质裂解素(sST2)水平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便消失平均时间、腹泻次数至少降低50%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ST2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2、4、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33、sST2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0.56%、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倍合剂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迅速改善患者血便、腹泻症状,降低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军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1950-195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或颈动脉穿刺,低分子肝素抗凝,置换液流量为2~3 L/h,超滤速度为50~300 m L/h,持续治疗6~12 h,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 L,持续12 h,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p H值恢复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血乳酸(Lac)、酸碱度(p H)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_2CP和p H值明显上升,Lac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O_2CP和Lac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酮体转阴时间和p H值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酸中毒,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