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spero-related homeobox 1,Prox-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标本57例,留取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共3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LYVE-1、Prox-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2种蛋白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组织学分级Ⅰ级患者癌灶内的Prox-1阳性表达率高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阳性患者癌旁组织的LYVE-1阳性表达率高于LVSI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I阳性、晚期患者子宫内膜癌旁组织Prox-1表达的阳性率升高,与LVSI阴性及早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癌旁Prox-1蛋白表达量为1.250 0±0.008 2(P<0.05),LYVE-1蛋白表达量为1.860 0±0.012 4(P<0.05);相对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Prox-1 mRNA表达量为0.693±0.083(P<0.05),LYVE-1 mRNA表达量为0.42±0.16(P<0.05)。结论:LYVE-1、Prox-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的潜在标志物,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LYVE-1及Prox-1的定量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宫颈鳞癌手术标本24例,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淋巴管生成因子LYVE-1和Prox-1进行分析,分别比较这两种因子在切除标本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Prox-1在肿瘤及癌旁组织表达分别为1.52±0.26和0.46±0.19,LYVE-1在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1.37±0.21和0.56±0.12。Prox-1及LYVE-1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并且它们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结论:Prox-1及LYVE-1表达升高与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检测该指标对了解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中fhit、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例正常子宫内膜 ,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7%、6 6 .7%、90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 ,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 ,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76 9,P =0 .0 0 0 )。结论 :fhit、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Rb、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Rb、CyclinD1的表达。结果42例子宫内膜癌中19例Rb表达阳性,占45.2%,Rb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CyclinD1表达阳性,占40.5%,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b、CyclinD1)协同表达15例,均为晚期或低分化癌。结论Rb、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9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66例,以癌旁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yPCR,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95的表达水平,分析miR-95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95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ISH检测显示,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阳性表达率为75.76%,与癌旁对照组(25.7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结果显示,临床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组织miR-95表达水平为1.65±0.11、2.92±0.27、3.44±0.29、5.12±0.41,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95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0.46、2.39±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为3.42±0.33、3.87±0.49、3.57±0.41,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分别为3.94±0.58、3.70±0.45,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44,3.73±0.41,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95表达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P=0.010)。结论:miR-95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将其作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Pak4及其活性形式p-Pak4~(ser47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Pak4及pPak4~(ser474)表达,应用免疫组化评分半定量分析Pak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ak4表达分别为4.00±2.88、7.20±1.10、9.69±2.83和12.00±0.00,p-Pak4~(ser474)表达分别为2.87±2.28、6.80±1.10、8.81±3.04及11.60±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4及p-Pak4~(ser474)表达与FIGO分期(P=0.003,0.001)、细胞分化(P=0.001,0.001)、肌层侵犯(P=0.029,0.009)及脉管浸润(P=0.046,0.005)呈正相关。结论:Pak4及p-Pak4~(ser474)在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Pak4可能促进内膜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ⅡlS-1)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3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内膜组)患者进入本研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酶联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1RS.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内膜癌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为(3.2±1.1)μg/L,高于正常内膜组[(2.5±0.7)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组IRS-l mRN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95、0.003,P=0.502、0.997).内膜癌组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62±36)%]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组[分别为(53士34)%、(35±3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2);不典型增生组与正常内膜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69±33)%]高于非内膜样癌[(34±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5).高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不良、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者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高(P均<0.05).子宫内膜组织中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91,P=0.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RS-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存在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并与手术病理分期高、细胞分化不良、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及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ER、PR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细胞普遍存在AR的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②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患者FIGO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P=0.011;P=0.047),而与患者发病年龄、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有无浸润无明显关系(P>0.05)。③AR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P=0.001;r=0.275,P=0.003)。结论:A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R阳性表达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及ER、PR、Ki67表达情况。结果:101例子宫内膜癌中MMR、MSH2、MSH6、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6%(41/101)、8.9%(9/101)、10.9%(11/101)、14.9%(15/101)、31.7%(32/101)。MLHl/PSM2及MSH2/MSH6联合缺失率分别为13.9%(14/101)及4.0%(4/101)。BMI<24kg/m~2与MSH2表达缺失相关(P<0.05),24kg/m~2≤BMI<28kg/m~2与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5);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与MLH1表达缺失相关(8.2%vs 24.3%,P<0.05)。肌层浸润深度≥1/2与MMR、MSH6、MLH1及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1)。肿瘤直径≥2cm与MMR及PMS2表达缺失相关(P<0.01)。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预后不良相关。肿瘤组织MMR蛋白尤其是MLH1/PMS2检测有助于识别预后不良患者,特别是Lynch综合评估后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et-7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多聚腺苷酸加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A)-RT-q PCR]检测let-7i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et-7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let-7i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否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是否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et-7i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t-7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调控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讨P16/MTS1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16/MTS1基因进行检测。并用SYSTAT软件,对P16/MTS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P16/MTS1基因蛋白表达率为51.72%。高分化癌P16/MTS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结论:P16/MTS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76例原发肿瘤和44例转移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组织中KAI1的阳性表达随着手术-病理分期(P=0.0089)、组织学分级(P=0.0103)增高及深肌层浸润(P=0.0356)而降低,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91)、宫旁或附件受累(P= 0.0073)呈显著相关,与年龄(P=1.0000)、宫颈是否受累(P=0.0911)以及病理类型(P =0.7927)均无相关性。KAI1在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癌灶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KAI1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进程中表达缺失,它可能作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综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myc癌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5例正常和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c-myc表达阴性,49例子宫内膜癌中10例c-myc表达阳性,占20%.c-myc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及生存率显著相关,但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c-myc癌基因蛋白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持续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合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共26份,子宫内膜癌49例的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存在bcl-2的表达,与ER相关,分泌期子宫内膜bcl-2表达下降;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29例ER表达阳性,占59%,25例PR表达阳性,占51%。72%bcl-2表达阳性者ER阳性,75%bcl-2表达阴性者ER阴性(P<0.01)。68%bcl-2表达阳性者PR阳性,62%bcl-2阴性者PR阴性(P<0.05)。子宫内膜癌G1、G2级bcl-2的表达率为66%,显著高于G3级者(21%)(P<0.05)。bcl-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关,bcl-2表达阳性及阴性者生存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bcl-2的持续性表达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HIF1α、G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G lut1的表达。结果: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 lut1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加、手术病理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和淋巴结转移,其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G lu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41,P=0.000)。结论:HIF1α、G lut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中MTS1/p16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产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52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多位于胞浆内,亦可见于胞核内,p16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88.5%(23/26),而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7.7%(30/52),其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p16蛋白阴性者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且多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对子宫内膜癌p16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 ,不同的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腺癌中有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或缺失 ,为 4 0 %~ 83% [1,2 ] 。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并与抑癌基因p5 3、原癌基因AKT进行对比 ,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 :选取 1996~ 2 0 0 0年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0例 ,平均年龄 5 6 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 ,手术病理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1989年 ]为Ⅰ期 15例 ,Ⅱ期 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VEGFR1、YKL-40、IGF-1表达水平并分析观察组不同分期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sVEGFR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YKL-40、IGF-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Ⅳ期sVEGFR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YKL-40、IGF-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VEGFR1、YKL-40、IGF-1均出现异常表达,不同分期患者存在较大差异,可为疾病诊断与分期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方法检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间首次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26例不典型增生以及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dipoR1、AdipoR2、IRS-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dipoR1、AdipoR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中AdipoR1、AdipoR2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RS-1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ipoR1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脉管受累有关(P均0.05);而AdipoR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有关(P0.05);IRS-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FIGO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dipoR1与IRS-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1,P0.05);AdipoR2与IRS-1的表达亦呈负相关(r=-0.368,P0.05)。结论:AdipoR尤其是AdipoR1及IRS-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妇女、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E4、YKL-40的水平。结果:(1)健康妇女、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中HE4表达中位数分别为15.75、30.12、105.67pmol/L;YKL-40的表达中位数分别为39.6、42.8、100.5μg/L;子宫内膜癌组HE4、YKL-4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中HE4、YKL-40中位数分别为23.52pmol/L、30.9μg/L,明显低于术前(P<0.05);(2)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HE4浓度、YKL-40浓度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血清HE4、YKL-40水平升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血清学标记物,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评估、随访检测的客观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