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L患者10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中MCP-1、CCR-2含量表达;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MCP-1、CCR-2水平明显升高,ALL组MCP-1、CCR-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LL组和AML组患者化疗后体内MCP-1、CC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LL组和AML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显著上升,抗凝血酶(ATⅢ)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LL组和AML组患者化疗后血浆FIB、D-D、PT、APTT、T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INR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IB、D-D、ATⅢ、PT、APTT、TT与白血病治疗前后呈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P0.05);PT-INR白血病治疗前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动态监测MCP-1、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助于临床预测、判断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评估治疗效果,可作为病情的判断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及干预后血凝指标变化。方法:本实验分3组即健康对照组;AL组;AL并发DIC组,均于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AL并发DIC组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将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延长,FBG降低,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并发DIC组与AL组比较,DD明显升高,AT-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L组相比,AL并发DIC组DD、AT-Ⅲ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在DIC发病的不同临床阶段均保持在较高水平(80%以上),DD检测阳性率在血栓形成期高达100%。经肝素抗凝治疗后,AT-Ⅲ及FBG明显升高,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并发DIC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AT-Ⅲ及DD可作为DIC早期诊断的指标,低分子肝素应用有助于改善DIC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法等定量分析4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及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DD,t-PA,PAI等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14d后AMI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vWF,FIB,DD,t-PA,PAI水平变化.结果 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vWF,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纤溶活性指标t-PA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PAI,DD水平升高(P<0.01).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t-PA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t-PA,FIB,PA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诊断及治疗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同时检测DD、FDP、AT-Ⅲ与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患者7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DD、FDP、AT-Ⅲ检测指标与凝血四项和患者目前病情联合分析。结果 DIC患者的DD、FDP、AT-Ⅲ水平与非DIC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患者的DD、FDP、AT-Ⅲ水平与DIC患者治疗好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DD、FDP、AT-Ⅲ更能提高DIC诊断率,在DIC治疗中监测DD、FDP、AT-Ⅲ对DIC转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74例老年NSCLC患者(NSCLC组)、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空腹血浆DD、FIB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及化疗前后血浆DD、FIB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血浆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NSCLC组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DD、FIB水平高于年龄小于70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浆DD、FIB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血浆DD、FIB水平较化疗前下降,而进展(PD)患者较化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5个月,与血浆DD、FI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84、-0.417,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血浆DD、FIB呈高水平状态,且与年龄相关,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在一定程度加剧凝血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栓标志物对癌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确诊的247例癌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8例)和非VTE组(209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分期癌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A)、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血栓标志物对癌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果。结果 VTE组患者D-D、FIB、vWF:Ag、TpP、FⅧ:A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而AT-Ⅲ明显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癌症患者的血浆D-D、FIB、vWF:Ag、TpP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而Ⅲ~Ⅳ期癌症患者的AT-Ⅲ活性较Ⅰ~Ⅱ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预测效果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化疗、血浆D-D水平是癌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D、FIB、vWF:Ag、TpP、FVⅧ:A、AT-Ⅲ是诊断癌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可靠标志物,且与癌症分期密切相关。D-D水平对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检测骨髓血浆中EPO和EPOR水平;RT-RCR法检测EPO和EPO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PO和EP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LL及AML组骨髓血浆中EPO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及AML组骨髓血浆中EPOR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ALL及AML组骨髓中EPO及EPOR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ALL、AML高危组EPO及EPOR mRNA水平较中危、低危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在ALL及AML组骨髓中EPO、EPOR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LL及AML组EPO、EPOR mRNA水平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ALL及AML患者存在有EPO、EPOR高表达。EPO、EPOR表达水平与ALL及AML的危险度有关,在高危患者表达水平更高。EPO、EPOR水平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D-二聚体(D-D)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级37例,C级22例;同期抽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与8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丙组观察对象,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AT-Ⅲ与D-D各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丙两组患者APTT、PT、TT、D-D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且甲、丙两组的FIB、AT-Ⅲ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组,其凝血四项、AT-Ⅲ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FIB与AT-Ⅲ指标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凝血四项、AT-Ⅲ与D-D指标检测,可较客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状况,便于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肝硬化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肝硬化代偿组54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6例;另选取50例肝功能正常者为正常组。对三组对象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及AT-Ⅲ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的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代偿组相比,失代偿组的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和AT-Ⅲ指标水平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的变化,探讨冠心病患者实验室监测指标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风险的意义。方法检测并回顾分析6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Hcy、vWF、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的变化,并与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浆Hcy、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PA)、凝血酶活性(T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血浆蛋白C活性(PC: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Hcy、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功能失调等改变是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将Hcy、vWF、FIB等作为冠心病患者定期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起到积极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患儿86例,其中普通感染组30例,败血症组56例;另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即时检测所有入选病例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PLT)数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比较,败血症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感染组间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新生儿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组的AT-Ⅲ活性和PLT数量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P<0.01),DIC组三项指标同时异常的发生率为83.33%(15/18),明显高于非DIC组(χ2=17.75,P=0.00)。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并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检测血浆AT-Ⅲ活性、DD水平和PLT数量变化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时DI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确诊的25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初诊组:明确诊断后,在未进行任何治疗前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肿瘤缓解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以及FIB和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初诊组及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缓解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缓解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升高,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降低,DD和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复发组R值明显降低,Angle角和CI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缓解组比较,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8.4%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TEG参数或FIB或DD异常,其中DD异常率最高,MA次之。结论应用TEG、FIB及DD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完整、真实地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更好地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其病情状态、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AL患儿依据小儿AL的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化疗缓解组、复发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其血浆D-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其FDP、FIB水平,观察各组血浆D-D、FDP及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初诊组、复发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化疗缓解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复发组上述指标则显著升高(P0.05);与化疗缓解组比较,复发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儿在初诊、复发时D-D、FDP及FIB水平显著升高,化疗完全缓解时则降为正常,说明AL初诊、复发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而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提示小儿AL血浆D-D、FDP及FIB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判断、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45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分别进行TEG、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R值与DD呈负相关(P0.05);K值与FIB、PLT均呈负相关(P0.05);Angle角、MA值、CI值均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MA值、CI值与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TEG参数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异常,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PLT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提示检测TEG和常规凝血功能可及时为肺癌患者的凝血状况评估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纤维蛋白原、vWF及D-二聚体与肺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倩雄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291-292,29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水平与肺癌及其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肺癌患者FIB、vWF:Ag及D-D水平,分析在不同FIB水平以及有无转移状况下肺癌与此3种指标的关系。结果肺癌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FIB升高组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FIB正常组(P0.01),有转移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化疗后4组FIB、vWF:Ag及D-D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FIB升高组和有转移组FIB、vWF:Ag及D-D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P0.01);FIB、vWF:Ag及D-D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浆FIB、vWF及D-D水平可用作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以及对患者病情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AT、DD和TF-PCA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vWF、DD和TF-PCA水平明显增高(P0.05),AT显著降低(P0.05);C组较B组vWF、DD和TF-PCA水平增高(P0.05),AT水平降低(P0.05);B组及C组内各种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机制失衡,且转移较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更加明显;其患者血栓前状态只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本身有关,与肿瘤发生的消化道部位无明显关系。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vWF、AT、DD及TF-PCA水平,可为其病情监测和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凝血指标检测在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观察1组,40例),出血性脑卒中组(观察2组,20例),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凝血仪对D-D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的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APTT明显延长,AT-Ⅲ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APTT、FIB与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2、0.138、0.171,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诊断中D-D、APTT、FIB检测具有诊断价值,尤以D-D的临床意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检查对妊高征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行产检的正常妊娠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T、FIB、APTT和DD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显著更低,FIB、DD显著更高(P0.05),与轻度妊高征者相比,中度和重度妊高征者PT、APTT明显更低,FIB、DD明显更高,与中度妊高征相比,重度妊高征者FIB、DD更高、APTT更低(P0.05),观察组重度妊高征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25%(19/51)]显著高于轻度[18.00%(9/50)]和中度者[20.25%(16/7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率[24.44(44/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7/100),P=0.00)]。结论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D水平较正常孕妇有较大变化,且随着病情加重指标变化越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可通过检查孕妇PT、FIB、APTT和DD水平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活性(PLG∶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AT∶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41例PNS患儿和32例HSPN患儿血浆,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LG∶A、AT∶A,免疫比浊法测定vWF水平,磁珠凝固法测定FIB水平。结果PNS患儿血浆PLG∶A及AT∶A水平分别为(69.15±17.61)%及(58.32±26.38)%各自均低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PLG∶A水平为(93.51±15.57)%、AT∶A水平为(123.8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患儿血浆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211.40±62.61)%及(5.11±0.98)g/L各自均高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119.51±46.30)%及(3.25±0.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NS患儿血浆凝血活性较HSPN患儿高,检测PLG∶A、AT∶A、vWF、FIB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分娩前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 PT、PT-INR、FIB、AT-Ⅲ、FDP、TT、D-D分娩前孕妇组分别为(11.86±0.63、0.89±0.058、4.75±0.84、194.89±41.45、4.73±0.79、18.70±2.23、0.48±0.279).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20±0.54、1.02±0.055、3.00±0.13、249.64±38.60、3.57±0.72、17.00±1.94、0.30±0.095).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PTT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分娩前孕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弱,分娩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