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n=35)与非体外循环组(n=63)。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循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6%,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28.6%(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较优,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T2DM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合并T2DM,n=50)和观察组(合并T2DM,n=5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A、LVEDD、LVES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LVEDD长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LA、LVES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测定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桥吻合口的质量.方法91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法(非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有107例应用体外循环方法(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测定两组间不同旁路移植术部位的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间每个吻合口的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5.94±12.84)ml/min和(30.29±11.42)ml/min(P<0.05);血流搏动指数分别为2.06±0.76和2.12±0.78(P>0.05).除前降支和用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的对角支部位,体外组较非体外组冠状动脉桥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增多(P均<0.05)外;其余部位的平均血流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各部位总的血流搏动指数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桥血流量偏低,但其血流搏动指数尚满意,说明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旁路移植方式,探索影响右冠状动脉桥血管术中流量和术后早期通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并筛选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完成患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且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其中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的患者241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63例,包含262支右冠状动脉区域桥血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旁路移植方式下右冠状动脉的特点,以及术中桥血管流量和术后早期桥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均干预右冠状动脉系统,241例患者以老年[(62.5±8.8)岁]、男性[178例(73.9%)]为主,其中合并高血压151例(62.7%)、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55例(22.8%)。接受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153例(63.5%),平均靶血管数3.2个。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部位选择的方式包括:单纯右冠状动脉主干旁路移植76例(31.5%),单纯后降支(PDA)旁路移植81例(33.6%),单纯左心室后支(PL)旁路移植15例(6.2%),PDA+PL旁路移植54例(22.4%),右冠状动脉主干+PDA旁路移植12例(5.0%),右冠状动脉主干+PL旁路移植3例(1.2%)。术后总体桥血管通畅率为96.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吻合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桥血管流量预测值差于吻合于右冠状动脉主干(B=-11.126,P0.001),序贯吻合与非序贯吻合相比其桥血管流量显著提高(B=19.954,P0.001),而桡动脉桥是预测术后早期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73,95%CI:4.657~103.687,P0.001)。结论:移植于右冠状动脉主干和序贯吻合桥可能是提高桥血管流量的独立因素;而桡动脉桥是术后早期桥血管显影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06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5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平均搭桥支数、平均动脉桥支数、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以及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是冠心病外科治疗有效的方法;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闭塞远端弥漫性内膜增厚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内膜剥脱加冠脉旁路移植重建心肌血运的方法,评估其有效性.方法 65例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76支血管狭窄或闭塞,70支为完全闭塞,远端无或逆行显影差.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中,发现闭塞冠脉远端内膜弥漫性增厚且旁路移植后桥血流量差,遂加行内膜剥脱后重新冠脉旁路移植治疗.结果 内膜剥脱前桥血管流量2~10ml/min,搏动指数(PI)5.1~15.6;内膜剥脱后桥血管流量14~37 ml/min,PI指数均<5.0,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术前(0.47±0.12)与术后(0.52±0.15)%,t=2.17,P<0.05].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1%),均无明显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23例在术后3~1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显示桥血管通畅.结论 对于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同时合并远端弥漫性内膜增厚的血运重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内膜剥脱后再行旁路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 5 2例 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2 0 0 3年 9月共完成 5 2例 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均年龄 (71.4± 1.7)岁。本组病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7例 ,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 7例。冠状动脉 3支血管病变 4 7例 ,左主干病变 10例。 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 30 % ,10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大于 6 0 mm。结果 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 0例 ,包括急症手术 3例。 2例改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远端血管吻合数 (2 .9± 1.2 )例。 4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 1例术后 3周死于胸骨后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 70岁以上女性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室壁瘤切除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2±1.04)h、(18.02±1.42)h、(59.67±10.84)h、(11.74±0.85)d,与对照组的(4.33±1.01)h、(17.66±1.47)h、(60.32±10.72)h、(11.26±0.91)d相比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01±4.08)%较术前(46.04±4.22)%明显升高,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水平(57.24±4.55)ml较手术前(61.42±3.29)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同期室壁瘤切除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CABG组176例和OPCAB组196例,比较两组移植血管数量、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以及移植血管通畅率。结果 C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OPCAB组,住院时间短于OPCAB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均大于OPCAB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OPCAB组(P0.05)。术后2周、3个月以及1年,两组移植血管〔包括左乳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GSV)〕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BG和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差异不明显,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60岁以上老年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术后1周和3个月复查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11.4%),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术后3个月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小(P<0.05);30例(85.7%)心功能NYHA分级较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减少了手术创伤、体外循环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量血浆S10 0蛋白浓度的变化 ,比较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脑损伤的程度。方法 :首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4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 :①A组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②B组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射血分数和吻合口数等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从术前到术后 48h共 8个时间点内测定血浆S10 0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脑损伤。A组术后血浆S10 0蛋白浓度轻微升高 ,而B组体外循环中血浆S10 0蛋白浓度明显升高 ,直到术后 6h恢复到正常水平。B组血浆S10 0蛋白峰值浓度是A组的 3倍 (2 .17μg/L和 0 .74μg/L ,P <0 .0 1)。结论 :血浆S10 0蛋白浓度变化显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和 (或 )血脑屏障损伤的程度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的关系及低氧血症发生后的处理效果和死亡率。结果6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7例,发生率为26.6%。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1.0%、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率等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防治低氧血症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于阜外医院心外科一个病区行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注射尼卡地平后患者桥血管流量的变化。结果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患者共计87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1例,年龄在39~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10.0)岁。尼卡地平经静脉桥注射前、后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分别为(33.7±8.7)ml/min、(56.2±15.3)ml/min(n=195,P0.05);左胸廓内动脉桥血管平均流量前后分别为(24.8±6.8)ml/min、(34.6±7.6)ml/min(n=85,P0.05)。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分组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非弥漫病变组与弥漫病变组分组经静脉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后桥血管流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经静脉桥注射尼卡地平后患者桥血管流量明显增加。经桥血管注射尼卡地平是一种冠脉旁路移植术中改善桥血管流量简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为1年。研究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变化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期间,治疗组MACE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TNF-α、IL-6、NT-proBNP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SD、LVEDD、LVEF、LVMI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术后配合芪参益气滴丸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DCM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电图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ABMMNCs,未证明能改善伴有Q波的DCM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单支、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0月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资料。单支病变17例,多支病变16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6cm-10cm,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IMA),完成LIMA-左前降支(LAD)吻合,升主动脉(Ao)-大隐静脉(SVG)序贯-对角支(D)或中间支(ICA)-钝缘支(OM)-后降支(PDA)或左室后支(PLV)共2~4支旁路移植血管吻合。结果 全组LIMA-LAD桥32例,Ao-SVG-LAD 1例。Ao-SVG-D 2例,Ao-SVG-OM 2例、Ao-SVG-OM-PDA 2例,Ao-SVG-ICA-PDA 3例,Ao-SVG-D-OM-PDA 4例,Ao-SVG-D-OM-PLV 3例。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呼吸机时间7h~18 h(9.14±3.82)h;ICU时间6h~20 h(12±8)h。术后住院5d~11d(8±3)d。出院时复查冠状动脉CT,33例均提示左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性良好。随访3个月~3年,平均8个月,无死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0例复查冠状动脉, LIMA桥、SVG序贯桥通畅性良好。结论 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26例连续行冠状动脉主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16例)和非糖尿病组(110例),应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并随访术后总死亡率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探讨糖尿病组心脏性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差异无显著性。平均随访3.5年总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5%与3%,P<0.01)。糖尿病和术后低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95%可信区间1.29-15.20)。糖尿病组的心脏性主要是猝死、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术后低左室射血分数、女性及糖尿病肾病是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期预后不良,特别在低左室射血分数、女性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肾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2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51例。A组采用CABG治疗,B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术后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A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LVEF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与PCI治疗老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基本一致,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而前者更易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后者则有利于术后恢复与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应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脏超声改变。方法62例冠心痛AMI患者,施行PCI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心脑舒通组和对照组。心脑舒通组在AMI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心脑舒通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脑钠肽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心脑舒通组治疗1个月、6个月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血浆脑钠肽水平下降。治疗1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心脑舒通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在AMI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可改善心功能、抑制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